【职场精选】小心你的认知盲区
商业洞察 丨作者 / 刘 润
未来的优势,都是认知的优势。
未来的竞争,都是认知的竞争。
(本分享首发进化岛社群,核心略有删减。)
— 1 —
你过往的成功越耀眼
固有认知通道就越顽固
前些日子,在进化岛社群里,有同学向我提问:
润总,什么是“方法论”?什么是“本质”?
熟悉我的同学都知道,我是个有着15年驾龄的“老司机”。
我学开车的时候,教练教我离合、换挡、油门、刹车、转向。
一开始,确实不太容易掌握,但是随着不断练习,越来越熟练。
今天,不管多难停的车位,我都能一次倒车入位。
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我开车都非常自如,游刃有余。
那么,开了15年的车,甚至很擅长开车的我,可以说自己很懂车吗?
并不能。
有一次,我的车因为一个小故障在路上抛锚,我只好打电话求救。
工程师来了之后,稍微摆弄一下就好了。
我还很有求知欲地问,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他耐心解释半天,我也耐心听了半天。
完全听不懂。
心想:算了,我会开车就行。
我懂的不是“车”,而是“开车”。
同样道理,比如你在零售业里做了15年,就真的懂这个行业吗?未必。
很多人懂的仅仅是如何按照固定的零售逻辑“开车”,即便再有经验,他们懂的也不是零售这辆“车”本身。
而在零售这辆“车”遇到故障的时候,即商业世界发生变革的时候,理解这辆“车”本身,就显得极其重要。
即所谓的“本质思维”。
人特别容易”认知盲区”之中,以为自己已经懂了。
但很多时候:
“你不懂的东西不会毁了你,你自以为懂实际不懂的东西才会毁了你。”
比如我们总是听到的“中层无用论”。
高层特别喜欢说中层无用,就是你们降低组织效率;
中层特别喜欢说基层无能,就是你们不能使命必达;
基层呢?他们可能反而会觉得,就是你们大将无能,累死三军。
高层很大的问题,是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
很多小创业企业死掉,认为是自己市场能力不行,其实是产品能力不行。
产品能力合格则足以保证公司活下来,市场能力是解决发展问题的。
很多中型创业企业长不大,认为是自己市场能力不行,其实是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行,则能保证公司有调整和突破的能力。
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我很喜欢一个词:敬畏。
对创业,对战略,对产品,对管理,对执行。
敬畏意味着:认真。
很多人都败在思想上不够敬畏,行为上不够认真。
我也可以啊!这有什么难呢?找几个人做一下就行了嘛!他有什么了不起?已经差不多了……
一个人过往的成功越耀眼,光环下的阴影面积就越大,固有认知通道就越顽固。
同时....
“认知盲区”也就越多。
— 2 —
什么是认知盲区?
— 3 —
如何打破认知盲区
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不安和恐惧,并会因而采用防御姿态,甚至主动攻击。
最后的话
在进化岛社群里,我对同学们说:
未来的优势,都是认知的优势。
未来的竞争,都是认知的竞争。
同一件事情,你站在不同角度,高度,立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
很多问题,在CEO的位置,本质上是取舍问题,优先级问题。
先做这个,还是先做那个?为了谁,而牺牲谁?重视什么,搁置什么。
但这个问题在中层,就变成了能力问题。怎么做?能做到什么程度?流程怎么优化?团队怎么激励?
而到了底层,就变成了资源问题,体制问题,使不上力的问题,甚至态度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开始逐渐显现分野。
在马车进化到汽车的时候,如果你说,看来轮子很重要,我们在马掌上装轮子行不行?
这显然非常不现实。
你为什么不能用汽车?是因为你有马,你不想把马扔掉。你舍不得。
所以一定要先跳出来,扔掉价值观,再重新冲回去。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视角的不同。
今天你拥有的,
可能恰恰是阻碍你往前走的包袱。
今天你焦虑的,
可能恰恰是高度和思维视角问题。
一个人过往的成功越耀眼,光环下的阴影面积就越大,固有认知通道就越顽固。
小心你的认识盲区。
-- END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