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每一个认识的人;
跑一次马拉松;
回一次母校;
陪着孤独的父亲安享晚年;
带儿子去钓鱼、野营、夜读,
开家长会;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陪妻子走更长的路;
……
刘凌峰是湖北武汉人,是本地知名的地产广告策划人。在业内,朋友们亲切地叫他老沙。
点解链接,了解一个乐观、淡然、坚定意志力的汉子,面对胃癌晚期,想要对大家说的话~~~
https://mp.weixin.qq.com/s/5-ecmNefu8LXPLNjormpXw
【健康】他37岁被查出胃癌晚期,朋友圈让人泪崩:面对疾病有太多话要说拥抱每一个认识的人; 跑一次马拉松; 回一次母校; 陪着孤独的父亲安享晚年; 带儿子去钓鱼、野营、夜读, 开家长会;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陪妻子走更长的路; ……
刘凌峰是湖北武汉人,是本地知名的地产广告策划人。在业内,朋友们亲切地叫他老沙。
点解链接,了解一个乐观、淡然、坚定意志力的汉子,面对胃癌晚期,想要对大家说的话~~~
https://mp.weixin.qq.com/s/5-ecmNefu8LXPLNjormpXw
|
【社会热点】滴滴出行:8月27日起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滴滴出行:8月27日起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36氪讯,滴滴出行今日发布《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滴滴决定:1、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2、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3、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高德暂停顺风车业务,嘀嗒顺风车仍可正常使用8月26日,滴滴宣布将从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随后,高德地图宣布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高德方面表示,出于安全考虑,高德地图已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作为主要布局顺风车业务的企业,嘀嗒出行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据悉,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目前照常。(新京报)
|
【社会热点】说说滴滴乐清凶杀事件
24日下午1点半左右,女孩赵某在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县时失联。经过警方紧急侦破,25日凌晨4点,犯罪嫌疑人、滴滴顺风车司机钟某在乐清市柳市镇落网。7点,遇害的赵某遗体被找到。
这事可以分成几个方面说:
1、滴滴有没有错?
有。
这事披露出来的滴滴客服状况是:低效、推诿、失信。他们受到的一切责骂,都是应该的。
最致命的是凶手在前一天还被顾客林女士投诉,称司机开往偏僻的道路,林女士以跳车为由才迫使司机熄火停车,下车后还被司机开车尾随几百米,直至听说林女士要报警,司机才放弃。滴滴平台答应两小时回复林女士,结果至第二天案发,也未回复。
人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滴滴及时处理林女士的投诉,凶手第二天就没有作案可能。5月5日郑州空姐案才发生不久,滴滴顺风车业务停业整顿过,然后却犯同样的、更严重的错误。怎么不令人愤怒?
2、滴滴该不该受罚?
该。
除了法律上该承担的责任,其商业价值、商业信誉受损,都是应该的。就算因此倒闭,也是咎由自取。
3、是不是垄断的错?
滴滴的市场占有率极高,处于市场垄断地位。一般人认为,只要垄断了,企业就会欺负消费者,这次滴滴客服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但更要看到,只要它犯了致命的错误,处于垄断的业务就轰然倒塌,瞬间归零,滴滴不得不“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垄断,并不可怕,因为市场是开放的,潜在的竞争对手随时可以进入,并借助垄断企业犯的致命错误崛起。
有害的垄断是所谓权力垄断,市场只由权力指定给某一(几)家企业,市场不是开放的,那么,垄断企业就不害怕犯错,反正市场永远是它的,犯错了也没有竞争对手来抢市场。
这次滴滴顺风车事件后,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是鼓励更多企业进入顺风车业务,而不是将顺风车业务妖魔化,全部一关了之。
4、顺风车业务会消失吗?
不会。
即使没有企业开展顺风车业务,人们的顺风车需求也一直存在,汽车的普及加上人们有出行的需求,搭顺风车必然大量存在,在没有网约车技术之前,人们在路边招手,在网上发布信号,用更落后、更不安全的方式搭顺风车。
通过网络平台撮合顺风车,技术上使恶性案件更不可能,因为司机与顾客的资讯都在平台有纪录,任何一方受害,至少能迅速锁定嫌犯,这点有震慑力。传统方式搭顺风车,凶案发生,对警方的侦破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
5、技术能消灭犯罪吗?
不能。
无论技术怎么进步,能做到的,只是最大幅度地降低犯罪,而不能彻底消灭犯罪。
有三类犯罪无法阻止。
一是抱着必死之心的犯罪;二是极高明的高智商犯罪;三是极愚蠢的低智商犯罪。
这次杀人的顺风车司机属于第三类,他还强迫受害人通过微信转了9000元给他,抢钱意味着他仍在规划未来的花销。这个蠢货,愚蠢到不理解所有的资讯纪录的威力,也根本想不到被害人可能已经发出求救信号,这种犯罪,逃脱的可能性为零,而他竟然犯了,对这种极度愚蠢的坏人,说实话,人类无能为力,他们会通过近乎自杀式的愚蠢犯罪打败一切技术。
彻底消灭犯罪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追求将犯罪率降到极低。
【来源于:连岳】 |
【社会热点】马光远:我从来不感谢贫穷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她的一篇被媒体冠以《感谢贫穷》的文章感动了很多人。 王心仪在文章中说:“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在文中,王心仪用了大段的段落“感谢贫穷”:
读完这篇文章,一是很感动。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无疑很励志,给很多同样家境的孩子点燃了人生的希望之火;二是王心仪的文笔真好。想想当年我和她同样年龄的时候,虽然我的语文也不错,文章也还好,但绝对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一个高三刚刚毕业考入大学的孩子,能写这么棒的文章,加上以后在北大中文系就读,只要继续努力,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对于她文章中一再的“感谢贫穷”,我完全不同意。我在这里不是反驳王心仪同学,在她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见识不易。我是在反驳一种根深蒂固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错误思维。几千年的教育,让这种贫穷出才子的理念仍然影响着很多中国人。但,这是错误的。
我也来自全国贫困县,当年我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感谢过贫穷。我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绝不是因为贫穷激发的;我能从一个贫困县走出来到北京上学,也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改革开放给了我这个机会;我现在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更和贫穷无关,而是中国社会的进步给了我们选择的自由。我今天的一切,都与贫穷无关。说实话,我从小就痛恨贫穷,憎恶贫穷,诅咒贫穷,并且一直想着改变贫穷。
我家里八个孩子,小的时候,父亲因为是右派被开除公职,在家乡的小学当民办老师,在那个物质贫困的年代,要让八个孩子活下来都不容易,遑论过上好日子。我很佩服我的父母,是怎么样让我们八个孩子都活下来的。
我记忆深处最深刻的是,经常吃不饱,每天吃土豆能吃饱都是一种奢求。小学的时候,借阅小画册,看到书里说美国的黑人儿童每天吃的黑面包,不能保证每天喝牛奶,当时我义愤填膺,庆幸自己生在幸福的中国。可是,我那个时候连黑面包都没见过,牛奶更是传说中的东西。 小时候读课文,读到共产主义,我特别向往,我问我爸,共产主义是什么,我爸说,共产主义是土豆加牛肉,土豆我见过,但是牛肉我从来没有吃过,也不知道什么味道。 平常吃的都是糜面,谷面粗粮的东西,上学早上带一个冻成冰疙瘩的糜面馒头就着冷水吃就是早餐,而且不是每天都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白面馒头。现在很多城市的人讲究吃粗粮健康,我却见不得粗粮的东西,我对粗粮一点感情都没有!小时候真的吃伤了。
但在中国的节日里,我对过年感情很复杂,虽然能吃上平常吃不上的白面馒头,但没有新衣服穿让我始终很心酸。我过年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轮流穿了好几个人才轮到我的,一过年,看到别人家孩子有新衣服穿,而我没有,这让我很自卑,不愿意出去玩。
另外记忆深刻的是给公社下来的工作组管饭,这在村里是一种福利,因为工作组会带粮票,会有点小补贴。家里给工作组做好吃的,我也能跟着喝点汤。 记得有一次,几个工作人员来我家吃饭,还带着一只路上打的野鸡,我们很兴奋,希望他们走的时候不要带走这只野鸡。吃完饭走的时候,果然没有带走,我们高兴的烧了一大锅开水,准备煮野鸡,等水开了,却找不到野鸡了,家里各个地方找了都没找到,后来才知道被邻居家的猫偷走了。那种被偷走好吃的失落可谓刻骨铭心。当时吃饱饭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迄今还记得那只猫的样子,以及后来它每一次从我们家屋脊上走过时我用石子打它的事。
我对共产主义的幻想是,每天有白面馒头吃就是共产主义,但我觉得这不可能,怎么可能每天都有白面馒头吃呢,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白面呢?然而,一个改革开放,一个包产到户,却让我认为的这种不可能没有几年就变成了现实,这真的是奇迹!现在有多少孩子能够理解我这种当年对共产主义的朴素的幻想?
改革开放后,父亲的公职得到恢复,家里的日子比过去好了很多。我们村子里面,我的同龄人,后来只有我一个上了大学。根本原因是我父亲挣工资,家里有条件让我上学,村里其他孩子,很多因为家庭根本没有条件而中途辍学,这在当时也很正常。 我不否认我的努力,但是,要是当时我的家庭条件一般,我最多就是在初中考个师范学校,到小学去当老师,而这也是当时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的选择。在我的人生中,我对贫穷极端厌恶,特别是上大学后,看到甘肃和其他省份的巨大差距,更感觉到贫穷是甘肃人最大的敌人。 我所在的中学,学生都很刻苦,老师都很敬业,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考学改变命运,摆脱贫困,改变人生。贫穷给了我多少人生的启迪?我真的没有觉得,我反而觉得,如果一个人的条件好,再加上他的努力,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他会少走很多弯路。 贫穷是我们无法选择的选择,没有贫穷,我们会更好,这是我一直坚信的。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去克服贫穷,战胜贫穷,那是因为我们坚强,而不是贫穷给了我们什么正如王心仪同学,和当年的我们一样,面对贫穷,没有趴下,而是勇于面对,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人生。是一个人的坚强和努力改变了一切,而 不是贫穷。
在中国的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极大的误区,好像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在艰苦的环境里才可以,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人,如果他再是富豪或者官员家的孩子,一般都会给他贴上纨绔子弟的标签。
事实绝对不是这样的,我周围有很多家庭条件非常好,但自己又非常努力的人,“三代成就一个贵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父母是高干,但他自己非常努力,自己考上北大,毕业时拒绝父母帮他安排工作,而是自己找的保险公司,后来又跳槽到私募股权基金,现在是非常成功的股权投资专家。 贫穷不是努力的前提,相反,无论是家庭好的,还是贫穷家庭的孩子,只有努力,才能有成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如果家庭条件好点,再同样的努力,成功的概率的确要大于贫困家庭的孩子。这意味着,贫困家庭的孩子真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以。 后来研究经济学,我更觉得财富,富裕,对一个国家,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经济学本质上是研究一个国家为何富裕,以及富裕的途径,国富国穷从来都是经济学最核心的话题。中国人真正过上好日子是改革开放,是中国后来选择市场经济的道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去纪念的事件,是真正改变中国人命运的事件。中国人一定要记住,没有当年伟大的改革开放,我们现在很可能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让中国正在逐渐告别贫穷,让我们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作为一个经济研究人员,我们最大的希望莫过于中国永远告别贫穷,跨越中等陷阱,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感谢贫穷,而是去改变贫穷,去消灭贫穷。贫穷一点不诗情画意,贫穷很可怕。 感恩改革,拒绝贫穷! 此文,也算我今年要写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章的开篇吧,感谢王心仪同学。 【作者: 马光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