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裔科学家逝世:我要把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中国科技
作者丨崔永旺
12月6日消息,据多家媒体报道,华人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于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日去世,年仅55岁。他的家人在声明中表示,生前,张首晟曾与抑郁作斗争。
说起张首晟教授,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
他是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学生,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15岁自学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32岁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2007年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评为当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2009年入选 “千人计划”,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
2017年,在整个物理界探索80年之后,张首晟和团队率先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震惊世界;
同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习总书记亲自为其颁奖。
今天我们想为你分享张首晟的成长故事,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1
15岁自学考入复旦大学
因为杨振宁而选择物理
1963年,张首晟出生于上海,他的3岁到13岁是中国的文革十年。
当时,张家在静安区的祖屋有一处阁楼,对于年幼的张首晟来说这是一处奇妙之地,是没被红色浪潮拍打的自由空间。
张首晟的爷爷是复旦大学建校后的第二届学生,阁楼里,类似《西方哲学史》、《西方艺术概论》等国外书籍有很多,从康德到黑格尔,从达芬奇到罗丹,从杨振宁到李政道,从艺术到科学,张首晟的童年在书海中度过。
张首晟曾对记者表示,“我的启蒙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和哲学。在阁楼的那段时光,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大。我的一些研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快速交叉得出的成果。”
到了1976年,张首晟的父亲给还在上初中的张首晟,买了一套高中自学教科书,数学物理化学等一应俱全。
两年后,全国恢复高考,上海允许初中毕业生直接参加高考。但每个区仅限10个名额,而且初中毕业生高考一经落榜,将失去升高中的资格。
这是张首晟人生中的第一次冒险,他决定拼一把。1978年,15岁的张首晟在自学的情况下,最终被复旦大学录取。
“我的初中学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读普通高中,也许结果就和今天不一样了,人生的成就总是跟你的一些选择有关。”他曾感叹。
来到复旦,少年大学生张首晟几乎没有迟疑地选择了物理系。只因为“初中时就知道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中华民族争了一口气。大学时选择理论物理专业,就是冲着这些榜样们。”
此时的张首晟还不知道,日后他与杨振宁还有一场师生缘分。
2
决定为人类科学付出全部生命
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在复旦上了半个学期后,因为优异表现,16岁的张首晟作为交流学生,被送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深造。
在德国,凭借自学能力和超人的勤奋,张首晟花3年时间就完成了5年学业。
尽管学业有成,但当时理论物理就业方向窄、机会少,很多同专业的同学已经转向了工程等实用性专业,年轻的张首晟一度陷入迷茫,甚至动摇了从事科学的信念。
有一次,他路过德国格丁根大学城,科学家高斯、玻恩、海森伯格和黎曼等人都曾在那里工作过,那里的墓地更是埋葬了许多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张首晟说,“当时,我看到每个墓碑上除了他们名字和生平,还有一个他们发明的公式,简洁而美丽。就在那时,我觉得他们虽然去世了,但即使到人类文明终结,他们都依然存在着。”
“从那以后,我的人生路就再也没有动摇过。我觉得我要付出自己的全部生命,为人类的科学做出一些贡献。”
对自己前行的道路更加坚定之后,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毕业的张首晟,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录取,如愿以偿师从自己的偶像杨振宁,从此走上了物理学的道路。
2006年,张首晟和团队迎来第一个重大发现。当年,他们通过无数次实验和运算,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这一理论语言在第二年被证实存在。2007年,这一研究被评为“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此后,基于他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包揽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和富兰克林奖章等。
而在十年之后,张首晟再次迎来新的突破。
2017年7月21日凌晨,张首晟及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Majorana费米子的存在。
这一发现,验证了80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Ettore Majorana提出的预测,张首晟将这一新发现称为“天使粒子”。普通群众可能难以理解这一发现,但是对基础物理界来说,这或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张首晟一度与诺贝尔奖非常接近,虽然落选,但他十分坦然,“生命最美好的不是目标,而是经历。看到完美孕育的思想在大自然中得到证实,对于我这样的科学家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回报。”
世界级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张首晟,“他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3
最懂科学的投资人:
好奇心和简单让他走得更远
张首晟曾告诫学生,“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贵的就是一生都保有好奇心。”灵感来自什么?来自你日常的积淀,还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如果仅仅有积淀而没有好奇心想象力,那么也不会有灵感。
当年,杨振宁也曾告诉张首晟,“诗歌追求的境界,是用两句话将复杂的感情说清楚,科学也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去描述大自然的所有万千现象。”
“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F=ma’、‘E=MC²’就是描写大自然的最美丽的诗句。”
“书本上只能学到知识,学不到好奇心、想象力,还有艺术和科学相通的想法。所以一定要去创新。”
为了保持这种好奇心,张首晟还养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活习惯——游泳。在他看来,游泳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就像科研工作中最需要的发散型思维一样。
从十几岁时躲在阁楼里看书,到如今不断突破领域创新,张首晟靠的就是好奇心。
不过,张首晟的人生不止于此,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硅谷知名的风险投资家。
斯坦福大学有着悠久的创业传统,张首晟深受影响,在校期间,他就作为创业导师帮助多位学生创办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的投资了VMware,如今这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500亿美金。
2013年,张首晟创立了丹华资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连接美国的创新与中国市场。“丹”代表斯坦福,又有“赤子丹心”之意,“华”取自中华。
在做风险投资时,张首晟只有两个原则:简单、普适。
许多踌躇满志的CEO来跟他讲项目时,张首晟往往会提一个怪要求——关掉PPT,走到黑板前,不要背第三方调研的数据,而是凭借自己对项目、行业、产业的理解和认识,估算出市场等关键数据的数量级,展示自己的逻辑。
张首晟说,“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做物理研究,更习惯在黑板前,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运算出自己的答案。”
他曾在公开演讲中说道,“很多国内的访问团来到斯坦福大学,都说想参观一下我的实验室,我会告诉大家,我的实验室就是一张纸和一根笔,但是我非常自豪,简单更有力量。”
4
立志把一生的精力
贡献给中国的科技发展
作为一名华裔,张首晟从大学选专业时,一直到后来的研究方向,一直心系祖国。
2018年1月8日,张首晟荣获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在人民大会堂,习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奖。
他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说,“我现在54岁,感觉人生才刚刚开始,我要把我一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中国的科技发展。现在是中国最关注科学的时刻,我感觉到责任重大,希望自己能把桥梁作用发挥好。”
在今年1月的采访中张首晟还透露,目前已在斯坦福大学成立了拓扑量子物理中心,未来希望能在国内合作建立实验中心,不断帮助国内创业水平提升。
然而谁曾料到,在12月1日,他却走了。
张首晟身边的朋友,评价他是一个平易近人,乐于言传身教的科学家;同样,他在社交媒体上,也经常展示个人生活,比如夫妻两一起看月全食;展示自己女儿的照片,两个人还会一起骑行锻炼。
张首晟家人的讣告中写道,威廉·布莱克的这首诗是他的最爱,诠释了他一生探索和发现美的使命: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三十年过后,当初的阁楼少年,已然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愿天堂里的张首晟教授,没有抑郁,一切安好。
(来源于: 首发于职场充电第一站——插坐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