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过不算太多的青年旅馆。
二十出头那些年,是最热爱青年旅馆的时候。那些布置温馨的店面,大堂吧台上永远有热情的话痨,可以一起聊天到凌晨的男生女生。
一个人一杯酒,几页书,窝在沙发的一个角落,待上一整天。
去欧洲时,办了一张记不得是学生卡还是青年卡。
无论是去博物馆还是坐火车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优惠,然后住在青年旅馆的上下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一起谈天说地,放声大笑。
和金色头发的东欧男生一起研究马德里错综复杂的地铁线路,然后不记得倒了几趟地铁才最终到达了伯纳乌。
去朝圣我们在各自国家里,在各自截然不同的年少时光里,热爱的同一只球队。
和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姑娘,研究米兰的二手货集市,看那些穿越了一个世纪的发饰,手镯。
姑娘们天生就喜欢那些金银手饰,乐此不疲地流连在一个又一个小摊,到天黑也不觉得饿。
然后在街头匆匆吃下一角冷披萨也觉得一天物超所值。
这些热气腾腾的生活,在二十出头的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令人向往。而我们,又是多么地沉醉其中。
二十出头的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学生优惠,享受着博物馆免费,景点门票半价心安理得地挤在热热闹闹的青年旅馆里。
我们认为世界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斑斓。
我们曾经以为,生活会像我们住的青年旅馆一样,永远热闹下去。
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永远有几十美元一个的床铺,大堂里永远有免费的咖啡。
我也曾经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在,而我们可以永远过下去。
于是,在去阿根廷的埃尔卡拉法特前,我和好友琳达,照例在网上搜着便宜的青年旅馆。
看看哪一家有干净的床铺,哪一家晚上的party最为热闹,哪一家的大堂bar有最棒的爵士乐。
可到了那儿以后,照例是干净的床铺,有趣的年轻人们,照例旅馆的墙壁上写着各国语言,留言簿上满满洋溢的都是笑容。
可是我们却不觉得像以前那么有趣了。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并没有某一个节点,并没有某一件具体的事情。好像就是突然,有些厌倦这样的热闹了。
那一次,在埃尔卡拉法特的青年旅馆里,在我把窗帘不小心整个扯下来,本来就小小的房间里变得一片狼藉的时候。
我们再没有像二十出头那样大笑而过。琳达对我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住青年旅馆了。这该是我们最后一次住青年旅馆了。
我们不能永远都是一个穷游者,不能永远住在青年旅馆里。这和钱有关系,也没关系。
年轻的时候,我们坐着打折的公交车,买着电影的学生票,但是我们总有一天是要长大的,是得长大的。
你不可能在四十岁时带着一家老小一起住在青年旅馆里,和二十岁满脸青春痘的男生挤一个大通铺。
很多人说,为什么长大以后,才发现生活如此残酷。
那些当初我们高谈阔论的理想呢?那些我们在青年旅馆里畅想的未来呢?
为什么青年旅馆里那些彻夜狂欢的日子在冰冷的现实生活中,显得那么不真实?
因为,我们都是拒绝长大的孩子。
我们找不到好的工作,我们就说,算了,工作那么苦,我还是读研吧。那一刻我们抱怨的是工作难找,而不是自己无能。
我们快要三十岁的时候去旅行,看着四星五星的酒店是那么贵,我们就说,算了,将就将就,还住青年旅馆吧。
那一刻,我们抱怨的是酒店贵,而不是自己赚的少。
亲爱的,我不是要你拜金,而是想让你早早意识到承担。每个年龄得有每个年龄的承担。而每个人都得有每个人的担当。
【作者:孙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