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令人持续变强的思维起点】
作者:连岳
人生每一天都充满了选择,选A还是非A,晚饭要喝粥还是吃面?
人生每天也充满了选择困难,你会得到令人恼火的两个字:“随便”。
为了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在生活中面临选择时,选择再小,都尝试做出具体的、明确的选择,这样会习惯为选择付出机会成本,选了A,就得放弃选非A的潜在好处。
有一类心理障碍,或者性格软弱,我叫做“永远尝试证明自己选择错误”,比如昨天这条留言:
这孩子代表了一大类人,这也是许多人在犹犹豫豫中错失机会的原因:他永远在等市场上最低的点,只要想到自己买入后价格还会下跌,就痛苦得发狂。所以,价格下跌时,他不会买,因为他认为会跌得更低,价格反弹时,他更不会买,因为错过了最低点,我要等低点再现。
好不容易买了,价格还不能有波动,他买的产品还得是涨得最好的品种,否则,还得后悔。
而市场的最低点,利润化最大的一点,它只会出现在一瞬间的某次交易上,是随机事件,理性的交易者,不会尝试追求这个点。
“早知道,我就选……”这种口头禅,要当作思维毒药,从自己的话语体系里删除。
早知道,没穷人。这个世上没有早知道,只有现在知道。
选择,并承担后果;选择A,则放弃非A的好处。这个原则,可以让你持续变强,可以令你成为果断的交易者,也能让你变成有责任感的人。
不知道这原则,或不遵守这原则的人,就会感觉全世界都跟他做对,选择越多他越生气,只有1种产品时,他很开心,有10000种产品在竞争时,他反而痛苦了,因为要放弃9999种。
知道这原则,下面这个不好选择的问题就清晰了:
最近填志愿,这类问题非常之多,孩子们都不缺长远规划,但对急迫的选择反而束手无策,根源就在于,他们不知道任何选择都要付出成本,任何选择都有潜在的损失,什么好处都得的选择,是不存在的。成绩够好,也得在北大和清华里选一个,选了清华,你也得在A专业与B专业中选一个,选择没有穷尽,只有死人才不需要选择。
填报志愿,有限的分数,选择好城市,就得接受大学稍差一点。选择稍好一点的大学,就得接受城市稍差一点。
我来选择,我认为城市很重要,可以忍受大学差一点。在一个好城市呆4年,积极主动一点,这城市的气质会影响你,你熟悉它,也有利于你毕业后在当地找到工作。但是,你选择稍差城市的更好大学,就错了吗?也不是,那只是你认为专业学好了,4年后全国任你选,这条路也是大路,并不难走。
选择之后,有相应的行为调整即可。选择好城市差一点的大学,那校园外的活动多参与,你躲在校园里听左派老师大骂市场,那就浪费了好城市。选择差城市好一点的大学,那就不要受校园外守旧落后的行为影响,更专注于专业。
就像武汉,并不是最重要的城市,但它的在校大学生,百万以上,从数量到密度,常年是全国第一,远胜一线的北京上海深圳,只有广州可以抗衡,但这不妨碍武汉的大学毕业生直奔深圳找工作。
有选择不是坏事,不敢选择,选择了一直后悔,那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