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悉的欺骗、出卖、打小报告、告密等等都是背叛,这在政治运动中很常见,在没有政治运作的日常生活里也很常见。
但丁把“背叛”放在地狱的底端,把它看作是最邪恶的罪过,有没有道理呢?
我想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如果往深想一层,“背叛”会败坏社会存在和人类共处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信任”。
我们知道,最邪恶的是在空气里放毒的罪犯,因为空气如果有毒,而人又要要呼吸,那就必死无疑。信任对于社会,就如同空气对于每时每刻必须呼吸的人类。
即使知道空气有毒,我们能不呼吸吗?即使知道社会的信任已被破坏,我们不是还得靠某种信任才能在社会里生活下去吗?
道德哲学家安尼特·拜尔(Annette Baier)在《信任与反信任》(Trust and Antitrust)一文中指出,即使在信任被破坏了的可悲的状况下,我们仍然不得不生活在某种假设的信任关系之中。
比如就算我们知道幼儿园里虐童事件频频发生,就算我们知道市场上销售各种各样的有害和有毒的食品,我们还是得购买食品,还是得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并没有别的选择。
我们生活在信任的环境里,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一样。我们关注信任的方式与关注空气的方式是一样的,只有在信任和空气变得稀少或被污染的时候,我们才会予以关注。
信任是人的一种必须的生存条件,也正因为如此,信任让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变得容易被人利用、操控和伤害。
拜尔还指出,“对各种信任钻研最勤的专家不是道德哲学家,而是罪犯”。
罪犯们钻研信任是为了利用人们的信任——更准确地说是利用他们的轻信——从他们身上得到好处,将他们变成自己的猎物。各种各样花样翻新的经济、政治和其他骗术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今天的社会中,信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内容。为了加强对信任的关注,我们需要对孩子从小提供关于信任的教育,因为人生最大难事就是学会信任值得信任的人。
反过来说就是,如果别人信任你,你也就应该对他担负起不背叛的道德责任。
现在,人们普遍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丧失、道德下滑的诚信危机充满了忧虑。很多人认为,社会乱象的根源是因为政府体制严重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贪污腐败等。
这样看问题,道德问题就是由外力原因所造成的了。好像外在条件越不好,这些罪和恶就越有发生的理由。这种只强调外在因素,而无视人自身罪孽的道德观是非常片面的。
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不会完全把个人的罪和恶都归咎于政治或是制度原因。
这样的社会,它政治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从人性有弱点开始的,先承认人性中包含恶的因素,然后设计出相应的制度加以约束。
人性的恶和对制度的思考应该同时成为我们人文阅读的思考内容。如果人性不变,某些罪恶、罪孽过去和现在发生了,将来也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