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贺卡才恍然,11年了啊,过得很艰难,脑袋的水还在持续往外倒。希望越来越好,做决定要勇敢一些。
风

今天8月10日 |
CPI涨幅连续2个月回落,我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题:CPI涨幅连续2个月回落,我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邹多为、陈爱平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1月至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7%。其中,7月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保供稳价,着力增加国内市场供应,适时加强储备调节,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保证了重要民生商品和工业品有效供给,促进了市场价格总体趋稳。 CPI涨幅连续2个月回落 7月份,CPI同比涨幅在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7月份,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扩大2.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表明居民消费需求稳中有升。 “食品价格总体平稳,继续发挥物价‘稳定器’作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分析。 近期,国内出现多点散发疫情,且部分地方出现汛情,各地区各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保供稳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调度,发挥平价商店作用,确保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 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国内多家大型商超在加强防疫措施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保障民生商品供应,稳定市场预期。“特殊时期,物美开启了‘储备’模式,在现有供货量基础上,再增加10%左右供货量。”物美集团副总裁许丽娜说。 台风“烟花”侵袭前后,上海市江杨市场等针对江浙产区绿叶蔬菜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提前联动供应商,采取郊菜不足客菜补的方式,加大客菜供应量。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市场将及时提醒供应商加快货源组织,做到“产区有菜、路上有菜、市场有菜”。 PPI涨幅略有扩大 7月份,受原油、煤炭及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PPI同比上涨9.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2个,比上月增加2个;下降的8个,减少2个。”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部分行业出厂价格高企,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上涨5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8.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45.7%。 今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传导的影响,PPI持续上涨。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一。 5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点名”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部署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有关部门采取了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严厉查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等措施,部分大宗商品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已连续2个月环比下跌。 从7月份数据来看,9.0%的涨幅与5月持平,为今年以来的PPI最高涨幅,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头仍在,还需持续发力保供稳价。 “当前,需继续发挥好政府作用,进一步提升调控能力,完善调控机制,引导大宗商品价格有序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坤说。 未来价格保持稳定有基础有条件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整体还处于恢复中,部分需求指标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生产供给保持较快增长,供求基本面不支持价格大幅上涨,且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加之保供稳价持续发力,未来价格保持稳定有基础有条件。 猪肉价格走势直接关乎食品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稳住了猪价就稳住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正着力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防止猪价大幅波动。 此外,《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已印发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说,下一步将狠抓意见落实,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展望今年后期,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生产供应充裕,CPI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全年物价调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郭丽岩说。 针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家有关部门正积极部署应对之策,叠加去年基数影响,下半年我国PPI有望保持震荡回落走势。 储备投放释放了国家开展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分批组织开展铜、铝、锌储备投放,进一步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目前,国内煤炭相关增产增供措施开始见效,部分主产区产量实质性增加,‘欧佩克+’原油将逐步增产,加之主要经济体也释放出货币政策调整信号,预计后期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持续上涨,我国PPI总体有望呈现高位逐步回落的态势。”郭丽岩说。
|
新华全媒+丨变异病毒带来新挑战!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新冠疫苗和原液居全球首位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记者陈芳、徐鹏航)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2亿例,多种新冠变异株的出现,为疫情防控带来新挑战。加速提升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中国目前向世界提供了新冠疫苗和原液超7.7亿剂,居全球首位。 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5日晚以视频方式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提出中国会继续尽己所能,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 今年全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决定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团结抗疫注入强大动力,成为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重要力量。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4日,高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为51.15%,而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仅为1.36%。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拉姆达……不断出现的变异株给全球抗疫带来极大挑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介绍,病毒在人群中流行越广,复制越多,变异可能性就越大。防控是当务之急,加快疫苗接种是根本之策,疫苗仍是战胜疫情的“终极武器”。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中国政府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这也充分体现在疫苗的研发与应用上。在发达经济体大量囤积疫苗时,中国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为这些国家解燃眉之急,推动疫苗接种,是兼济天下、支持全球抗疫的负责任做法。 病毒无国界,面对新冠疫情,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变异株的传播给各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快疫苗接种,提升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也更加紧迫。 中国疫苗在100多国获准使用,获批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和“新冠疫苗实施计划”采购清单,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国际权威认可。除了疫苗成品出口,中国部分疫苗研发单位与20余个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部分企业生产的原液已运往巴西等国并启动境外分包装工作。中国还积极支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 疫苗对于遏制疫情已经显示出明显效果,但只要欠发达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免疫鸿沟”仍然存在,全球就仍会面临公共卫生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传染病大流行,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开展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行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 |
被雨淋了每次被大雨浇个透心凉,我都会下决心买雨衣,不过这几年,淋雨的日子不多,所以每次说了就忘。这次下决心要买了。还是买吧。用体温来烘衣服,也是够够的。 |
运气运气就是,没有凭实力抓住,只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然后就没有了。 |
最近的社会新闻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
睡多了的后果果然是头痛啊,体会一把什么叫缺氧,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了,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