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潜意识中,今天是不存在的,所以安排上有点纰漏。很多的事情,不要怕麻烦,重复走一段路,也不是没有必要。成年人的世界,估计不存在休息这两个字的,因为别人不允许。所以,才会活得辛苦,当然,要有希望!
风

20201231 |
不喜不悲这一年过得焦虑,脸上的痘痘疮折腾了半年,现在才见好转。果然心理也很重要,睡眠也很重要。不管怎样,熬过来了。继续努力。不是你的,强求也没有用。不要活在别人的想法里。做自己的主人。 |
印媒:印政府已“非正式”通知所有航空公司拒载中国人赴印,理由或是报复中国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在想,谁想出国?还去印度?嫌自己命太长? |
不明白晚上为什么会热 晚上挺热,估计是盖多了。做梦都觉得透不过气,醒来发现自己双手压在胸腔。妈呀,差点窒息。差点被自己无意识整死了。 |
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不要太放纵。太懒散,太依赖,终究会无枝可依。所以要自己努力长成一棵树! |
拆弹专家2如果自己引以为傲的遭到了上司的否定,一般人都是会愤怒,会反抗,但是与世为敌,就有点过了。大不了换个环境,想想值不值得。所以觉得那些恐怖分子真的是有点愚蠢,毕竟做的都是不把自己当人看的,畜生怎么可能有正义?那是人类才有的东西。 |
收礼物的理由——平安夜大概是老了,有人送礼物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虽然不认为洋节有什么好过的,不是本民族的文化习惯。中国人的习性,有个理由热闹热闹就好了。 |
人类越来越笨?科学家:二氧化碳增加,将降低人类认知能力地球的二氧化碳可以说是明显较多的,除了大部分植物能够吸收之外,还有一部分完全是停留在我们大气之中。而随着人类不断加速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越来越多的 影响也就出现了,因为它在逐步的改变生态系统的一个变化,同时对地球生命和人类都产生了“间歇性”的影响,所以说可以确定二氧化碳虽然在地球上具有重要的 作用,但是当出现“积累”状态的时候,它将产生反向效应。
那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其实很简单的来说,就是对生命存在一定的影响。而气候发生改变之后,会对农作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也是联合国不断呼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 要原因之一,因为环境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那么必然会给我们人口增长的问题带来负面影响,粮食不足可能带来“饥饿”问题。这就是我们说的气候在改变我们部 分地区的“粮食不足”,是一个显而易见看到的事实。 而如今,根据《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新研究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初步预估到2100年,将会对室内生活和工作空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预期上升可能会导致“人类认知能力下降”(聪明度),这个怎么说呢? 根据AGU杂志的报告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将导致城市和室内的空气质量危机水平增加,这可能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基本决策能力和复杂的战略思维。到本世纪 末,人们可能会生存极高二氧化碳水平状态下,是当今室外水平的3倍还多,远远超出了人类所经历的水平。所以终将对人类产生影响,许多人将可能受到没有足够 的氧气处于“昏昏欲睡或沉闷”的状态,这研究确实对人的影响颇大。
如今证明确实下降了? 当然这肯定会有明显的数据支撑才行。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称,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存在明显的认知障碍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而通过实际性的数据表明,在 1400 ppm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会使我们的基本决策能力降低25%,而复杂的战略思维则降低约50%。所以这让人“变笨”确实较为厉害。按照科学家所 说,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就如海洋酸化一样,会直接影响。 并且自工业化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一直在上升,在2019年的时候,NOAA的莫纳罗亚天文台就测到了达到414 ppm的二氧化碳峰值。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在地球人无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情况下,到2100年,室外的二氧化碳水平可能会攀升至930 ppm。城市地区的二氧化碳通常比这一数据还要高约100 ppm 。如果室外的二氧化碳浓度确实上升到930 ppm,则将室内的浓度将推高到1400 ppm的有害水平。
人类还能将气体排放降低吗? 当然,从如今的情况来说,温室气体降低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在意它的排放,不然在2020年的时候,前三个月气温也不会创下一个新 高,所以说世界气象组织也发布了消息称,2020年的全球多地将可能出现异常的气温,同时NOAA也给出了一个研究,那就是2020年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 热的一年,我们地球只能用“热”来进行形容。 而如今热,未来就可能更热了,除非人类真的将温室气体的排放全面降低下来,不然这是不可能的改变如今的气候现象。说到这里,不少的人也在说我们地球可能进 入小冰河时期,然而呢?如今已经很少有科学家说进入小冰河时期了,以前有太阳黑子的变化作为基础,现在已经没有了。但在2020年的时候,NASA专家说 地球可能进入小冰河,话说回来,那也只是一个猜测性的结论,所以参考下即可。 整体上而言,我们如今的气候现象确实变得更加复杂了,一会说地球升温,一会说地球降温,到底什么降温,看报告的人都懵了。但是从整体的趋势而言,我们地球 变暖是最为明显的,所以说变冷到底会不会发生没人知道,最多出现一些全球变暖的极端性天气,也就是“极热极冷”模式相对来说还明显一些。 所以,以后是会有增加含氧量的新产品出来。 |
WW1984很多人想成为戴安娜。但是很多时候,成为芭芭拉都是一种奢望。 |
《紧急救援》昨天晚上下班去看了电影,然后觉得特勤队真的是勇敢者的职业,包括消防等救险队员。加入的本身就代表他们不仅仅勇敢,还有慈悲之心。毕竟时刻面对的是死亡的威胁,也有无能之力后的自我怀疑。熬过去了,才是碧海蓝天。 有点不好,就是开始时间有点晚,塘厦公交下班有点早,最后提前了13分钟出来赶公交,没有看到结尾。不过营救过程看完了。 |
很久之前的笔记A sad thing in life is when you meet someone who means a lot to you, only to find out in the end that is never meant to be and you just have to let go. |
是真的入冬了开启寒冷模式,昨天还在说,起床不难,今天早上果然觉得有点难,考虑要不要换床厚一点的被子。找保暖衣找了半天,估计放在家里没有带来。好在厚外套有几件,够换了。 |
气温突降最低温度已经降到10°以下了,难怪冷啊。 |
12月13日其实也不记得昨天是什么日子,只是昨天上午打开了视频,然后看到了置顶直播,然后才想起来,原来国家公祭日是这天。勿忘国耻,才能负重前行,那些一味崇洋媚外的,的确需要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根在哪里。 |
无现金时代上上周去深圳坪山同学家,全程没有带钱包,就带了个手机。去的时候嫌转地铁麻烦。所以选择公交。整整两个小时,待在公交上忍着反胃怀疑人生。然后才知道,可以坐高铁去。因为没有带身份证,回来的时候转地铁。果然快多了。感觉要多好有多好。当然,要是带了身份证,坐高铁更快。很多的时候,保留固有的思维是不行的,不试试就不知道新的尝试会有多顺利。 |
Re: 【社交电商】深度复盘拼多多五年崛起路径:三个根本问题,四个底层逻辑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会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价值。只有对社会价值有深度的思考,才能够促使我们企业自身的繁衍不息,让我们的团队走的更加笃定、长远。
|
或许大家都知道,人生在于选择。很多的时候,为了一个目标,不得不做出违心的选择,这样的人生是痛苦的。更痛苦的是,往往牺牲了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还是听从内心,理性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活在别人的设定里。勇敢的生活! |
除了细节,还是细节。如果目标一定,方向已确定,那么需要注重的,除了细节就是细节了。不注重细节,剩下的只是空架子。只追求空架子的除外。 |
学会看淡第一次看到“江湖雨夜十年灯”,觉得很悲壮,好似有无限的感慨。 性格真的是能决定命运的事情,可惜年轻的时候,不会有人告诉你要怎么去修改。等能够思考的时候,发现损失惨重,无可追回。 |
不能犹豫周日去看皮肤,说是痤疮,其实能说出名字,就不需要再转诊做检测了,有浪费金钱与时间的嫌疑。不过很多事情都不能早知道。 |
踩雷公司执行新的考勤打卡制度,我马上踩雷了。上午下班没有打卡,周六加班半天的工资没有了。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能换来收获,除了痛苦还是痛苦。麻木之后,就可以笑对了。旁人是感觉不到的。 |
眼睛盯着,是真的痛看电脑久了,就感觉离眼瞎不远了。对面还有强光源。我无语。 |
鱼会淹死在水中吗?会缺氧至死,也不知道我的脑洞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太忙了? |
经济学里的需求定律
经济学里面的规律,表面上看是关于人性的,实际上是关于生物普世的,需求定律同样也是适用于其他生物的。 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在商业领域,主观价值论能够更好地指导生产。它能极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然后获取利益,求得生存与发展。 需求定律中,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边际。所谓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而边际递减效率,就是随着人们消耗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迟早都会下降。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根据边际平衡的规律来分配,从而使总效用达到最大。 举例:在学生时代,所学科目繁多,个人精力有限,是不是每一名学科都要花相同的时间去学习?答案是否定的,总有一些占分比例低的,总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比较理性的选择是精力花在占分高的学科,保证这些的第二步,是确保自己擅长的科目不丢分,然后剩下的才是难度大的需要花精力去学的。 需求的第一定律,就是当其他情况不变的时候,价格跟需求量成反比;需求第二定律,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也就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价格越高弹性越大,一件商品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完全取决于价格。无论代价多高需求量都不变,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人是会寻找替代方案的。 比较残酷的一个现实就是,如果一个疾病的治疗费用超过了一百万,很多人会选择结束,而不是延续。 需求第三定律:附加成本大,精选品才值得。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的时候,高品质的产品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就变得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相对就便宜。所以第三定律又叫做“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因为如果不是有更高的附加值,就是产品的运输成本都无法收回。 就像是非洲产的钻石,对于工人们来说,它只是一种比较坚硬的石头而已,但是经过打磨,切割,设计加底托,再出现在各展销拍卖会,各时装周的舞台,它就是高贵的,不可企及的奢侈品了,这也是因为它上面的附加成本很大的原因。 那么,对于个人呢?相同的学历相同的年龄,可区分的附加值呈现方式真的很多,譬如学校的知名度,不同学科知识的广度,不同人对新知识的接收转化吸收度都是不一样的。出了校门,才发现不同的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各方匹配,附加值更高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才能得到相对高的报酬。所以对个人而言,努力增加自己的附加值,任何时候,都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