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VS 王阳明:都是怎样困境逆袭的?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公元1083年,
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
被贬谪岭南荒僻之地的王巩北归,
其随行歌妓柔奴为苏轼劝酒。
从万里之遥的南方归来,
柔奴毫无风尘之色,容颜越发年轻,
笑容中犹自带有岭南梅花的清香,
问及岭南水土是否不服,
柔奴坦然回答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大为感动,做此“定风波”以记之。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论何时何境,只要我心安然,
他乡即是故乡,逆境也成坦途,
外界的纷扰其奈我何?
这是歌女柔奴的心路历程,
也是大文豪苏轼的人生写照。
少年得志、名满京城的苏轼,
自从踏进仕途,便进入了一个
起起落落、东奔西走的怪圈,
从政四十余年,
身不由己裹挟进新旧党派的斗争中,
因仗义直言,屡遭贬谪,
从定州、黄州,到惠州、儋州,
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疲于奔命。
六十二岁时苏轼因新党执政
被贬去当时蛮荒之地儋州(如今的海南岛),
垂垂老矣的苏轼告别家人,
作《别海南黎民表》诗自我调侃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在每一处贬谪地
苏轼都能超然物外、淡然处之,
有着异于常人的旷达超逸。
贬谪黄州,
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不堪,
苏东坡却怡然自得,
在雨中放声吟唱,从容前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自然界的风雨本属平常,
那人生的风吹雨打又祘得了什么?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笑傲人生。
这份宠辱不惊的从容豪迈
源自我们丰盈的精神家园,
若能持心自守,找到源自内心的力量,
便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无惧外在环境的变化,
而专注于内在自我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