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元稹《立夏四月节》
▲点击上方音频,听主播朗读
立夏四月节
【唐】元稹
译文
注释
赏析
立夏,是中华民族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一般在5月5日、6日或7日。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并指令司徒官去各地劝农耕作。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为什么要选朱红色呢?
因为在《周易》里,周文王将天地分为阴阳,阴阳分为四象,四象生八卦。东、南、西、北,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夏天属离卦,朱雀在南方,主火。离,“丽”也,因而夏天有美丽的意思。
春华、夏秀、秋收、冬藏,这是四季变化的规律。人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去做,就一定可以延年益寿,事半功倍。如果,逆之而行,则会诸事不顺,吃力不讨好。
所以,到了立夏,就要行夏天之事,就要适时“蕃秀”。
“蕃”,通“繁”,繁衍的意思。“秀”字,上面一个“禾”,下面一个“乃”,“禾”可看作是植物的总称。乃,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怀孕的妇女。说明植物需要在此时繁衍生息,传粉受精。如果夏天不“蕃”、不“秀”,那么秋天就不会有收获,冬季也就无所藏。所以,夏天是属于植物繁衍孕育的季节。
于农事,要及时种瓜,让麦子等植物尽情“蕃秀”。农谚说:“豌豆到立夏,一夜多一杈”。说的也是这个理。
于人事,则更适合培育后代。春情夏爱,是比较适应自然规律的。
只有及时“蕃秀”了,万物才能呈现出一种生机之美,才能做到夏季养目、养心的效果。
一进入美丽多情的夏季,元稹的《立夏》诗,也一扫诸多的牢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
首联,点出立夏节气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想要知道春天与夏天如何交替;农历四月请来火神祝融开启夏季。
朱明,是传说中的火神祝融。他带来的是关于夏天的热烈与奔放。一切像火苗一样,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颔联,“蚯蚓”对“王菰”,是讲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蝼蝈(俗名拉拉蛄、土狗)开始聒噪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蝼蝈鸣叫,诗中并没写,但于我们生活中却日常可听。蚯蚓出洞,王瓜生藤,也都是立夏时节极易见到的现象。
有人说,蚯蚓即地龙也。地龙出土,入天则为雷,所以夏季雨多。多雨的夏日,引得蚯蚓四处乱爬。
王瓜,于江淮一带并不多见,倒是黄瓜,几乎家家种。其蔓藤开始快速生长,加上雨水颇勤,过不了多日,黄瓜就能在应季“蕃秀”中,结出果实来。
颈联,由植物的“蕃秀”,转入到动物的孕育。蚕儿们结茧,是为了后代化茧成蝶。林鸟哺雏,是为了尽快生长。猫狗等动物也都喜欢在春天交配,夏天孕育。植物似乎比动物行动慢一拍,相比较,植物似乎更加情长,享受“蕃秀”的过程。
尾联,看万事万物,一切郁郁葱葱,沐浴在一片“蕃秀”之中,充满无限生机。那些雨儿,也知道及时送来雨水滋润,助力万物生长。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当口,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看看万物奇妙的变化,给自己每天一个好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