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人生达命,自洒落人生达命,自洒落 《中庸》讲:“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 生而富贵,就去做富贵者应当做的事;生而贫贱,就去做贫贱者应该做的事。 王阳明说:“人生达命,自洒落。” 人生在世,贫贱富贵自有天命,而我们的心却胜在洒脱。 幸福没有固定的答案,关键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圆有缺,不必与他人比较,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就好。 万源脱去心无事,一切都要向内求。 心到宽处,茅屋里也能有欢笑;心到窄处,宫殿里会有悲哭。 唯有不忮不求,方能无赊无欠。 以一颗闲静淡泊之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
昨晚跟马云马斯克马化腾几个哥们喝酒我说虽然你们没来,我先干为敬。 |
可欲,不可欲老话说:命里一尺,难求一丈。 得寸进尺是人类的劣根性,一切烦恼皆因贪得。 学会适当地放下,不过度索取,才能保持好的心境。 因为乐天,所以自在;因为知命,所以顺畅。 可欲,不可欲 王阳明说:“可欲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他提出,做人要懂得“俟命”而为。 所谓 “俟命”,就是依顺天命,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俗话说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该是你的,跑不掉;不该你的,求不得。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总是惦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 不要刻意去计较得失,更不要向生命索取太多。 知足常乐,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活在当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微信“拍一拍”被网友玩坏,为什么英文翻译是“nudge”?微信“拍一拍”被网友玩坏,为什么英文翻译是“nudge”?最近微信上线新功能“拍一拍”,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这里的“拍”不是“拍照”、也不是“拍打”,而是当用户双击对方头像后,能看到对方头像出现震动,手机有震动反馈,群聊中则文字显示“你拍了拍xxx”。
还可以实现“自拍”,唉,孤独又升级了。
对了,将微信升级至最新版本后,用户在群聊和个人对话中均可体验这一功能。
还记得以前QQ的“抖一抖”功能吗?
当对方着急找你的时候,会抖一下你的对话窗口。 ![]()
虽然这个功能挺实用,但有点aggressive,好像在说:“赶快回复,我很着急!”
微信的“拍一拍”更温和,只有当你在群里的时候才能收到震动(而且这个震动不太明显),退出群聊时,即便对方拍你了,你也不会有任何提示。
所以,微信的“拍一拍”好像在说:在吗,可以回复一下我吗?
看来以后可以不用发“在吗”了,拍一拍对方就可以了。
![]()
有网友发现,拍完自己后,群聊里显示的文字是英文:You nudged yourself.
为什么“拍一拍”英语叫nudge?
![]()
牛津词典里,nudge的定义为:
![]()
比如你在课堂睡觉,老师突然叫你起来回答问题,你同桌用胳膊肘碰你一下,这就叫nudge,经历过吗?
看例句:
其实elbow(手肘)这个词也可以活用成动词,表示“用胳膊肘推开”,力度要比nudge大很多,一定要注意区分,试比较:
再回到微信的意图,拍一拍的目的就是“提醒”对方,并不是真的“拍打”(pat 或 beat),所以用nudge这个词是非常合适的。
脑洞大的网友已经把这个功能玩坏了,比如有人把昵称改成了“马屁”、“后脑勺”、“胸肌”、“大脸盘子”、“天灵盖”或“小肚子”……画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
另外,工作群里最好还是不要用此功能,否则会出现以下惨剧: ![]()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波玩微信时的必备英语吧:
►把某人拉到微信群: invite someone into a WeChat group
►把某人的微信名片转给我: please forward me someone’s contact card
►互加微信: add each other on WeChat
►二维码: QR code
►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You scan me or I scan you?
►关注我的公众号: follow my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share an article on Moments
►请给我点个“在看” Please give me a WOW.
►抢红包: grab red packets/envelops
►拉黑某人: block somebody
►发个表情: send an emoji
►有人@我: somebody gave me a mention
►私聊我: side-text me |
十二月出生的你,和“诗仙”李白最像。| 十二月·李白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行》
十二月出生的你,和“诗仙”李白最像。
为人心直口快,喜好自由,总是满世界跑,看似沉默少言,其实一旦熟悉起来,就能展现不一样的一面。抱负远大,有志气,但要懂得把握度。
李白,简单的一个“白”字,因他与众不同。他是贺知章眼里的“谪仙人”,是杜甫仰慕的“酒中仙”,他仗剑云游四海,豪气干云。
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是他,月下独酌是他,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魅力穿越千年时光,依旧令人倾倒。 |
懂得休息的人不会在假期想工作根据根本原因的不同,有些压力情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慢慢变严重的——几天、几周,甚至大半年。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正在挣扎求存,那么你眼前这种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可能是看不到尽头的。
在这种情况之中,你需要想想办法逃离现实,即使只是暂时的。
但不幸的是,很多人首先选择做的却恰恰相反——牺牲个人时间,试图改变眼前的棘手局面。
要记住,压力不光是你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反映,它也是你对那些可能发生却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的反映。
所以,不要去牺牲那些从长期看对你有好处的习惯,这是很重要的。
而且,与我们的直觉正好相反,解决方案应该是在短期内去做那些能够够消解工作压力的事情。
瑜伽和精神集中训练都是常见的用于创造平和心境的活动。
虽然它们并不能消除那些你实际要面对的隐患,但它们却能环节当下这些让你抓狂的杂乱思绪。
另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去找一些真的能让人预约的事情做做,不管他们是不是能让你冷静下来。
看场电影,玩玩游戏,做做运动。
这么一来,你就能把你的动机转移到那些诱人的事情上,而不用去想那些让人有压力的事情。
追寻美好事物的动机,是能够和回避负面东西的动机相竞争的。
所以,如果你能将自己沉静在积极的活动之中,你就能把自己的动机暂时从那些带来压力的事情上面转移开来了。
这样,你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那些压力,但至少可以把它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滕王阁序》的这10句名言《滕王阁序》的这10句名言
|
“苦”
《问皇甫十》 白居易
苦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 坐倾张翰酒,行唱接舆歌。 荣盛傍看好,优闲自适多。 知君能断事,胜负两如何?
人生百味,最难言的是苦,最难吃的也是苦。哪一个人不是从苦中走来?谁又敢说自己没受过苦?总是要苦一阵子的,但是不会苦一辈子。 |
有一种烟火气,是对食物天然的热爱。既吃得了山珍海味,也嚼得了草根野味,体现着生活的智慧,生命的尊严。
|
朋友虽少,知心就好;圈子虽小,舒服就好。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曾经那么好的朋友,现在却如此的疏远?
有一个高赞回答:渐老的岁月和渐远的三观。
诚然,当年龄渐长,人生的路线也随之分岔。你喜欢社交,我喜欢独处;你喜欢旅游,我喜欢读书;你喜欢热闹,我喜欢清静。
久而久之,找不到共同话题,只剩下尴尬的寒暄和硬聊;也有试图挽回,但也是艰难维持,心力憔悴,慢慢就疏远了。
走过半生,终于明白:凡是费劲的关系,都是错的关系。如果一种关系让你觉得很累,那就随它自然而然地结束吧。
无论交友还是生活,能和舒服的人在一起,经营出舒心的朋友圈,打造一个健康的交友环境,才是最好的养生。 |
有一种烟火气,有酒,有肉,快意江湖。人生啊,就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就是要至情至性大气磅礴。
|
人们都会犯错,这便是铅笔需要橡皮的原因People make mistakes. That's the very reason why they put rubbers on the ends of pencils. |
荷花定律在一个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 假设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是第15天吗?错!! 是第29天。 越到最后,越关键。人生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 中国有句老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这说的也是荷花定律的同一个道理。 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 先有量的累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机缘巧合。 记下这些神奇定律,幸福也就离你更近一步。 |
令人拍案叫绝的马屁诗令人拍案叫绝的马屁诗!解缙与朱元璋(一)
解缙与朱元璋(二)唐伯虎:这个婆娘不是人
某僧人与朱元璋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在我悉心的栽培之下我的体重再次突破新高! |
余生很贵,不要太较真,不要去浪费。和亲近的人言语争锋,怎么争都是错;和旁人争,多是没必要和徒劳。
不去计较谁输谁赢,不去争个谁高谁低,不去辩个泾渭分明,是一种高情商,也是一种活得通透的大智慧。 |
“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静不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矜持,也不是那种深藏不露的城府。真的“静”是尽弃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之心,不追求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幻想。 |
王阳明: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王阳明: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
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新旧交替,思想纷争,他本人亦饱受其苦,平生历经“百死千难”。然而,他愈挫愈勇,高扬良知,挺立主体,以期收拾人心,重整道德,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心灵净化运动,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时至今日,他的“知行合一”论和强调人的主体性等思想主张仍不过时,其所昭示的人格力量和文化定力具有唤醒人文精神和点燃理想之光的积极意义。
知行合一,心物一体
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被认为是真“三不朽”。但是,和许多成功人物一样,王阳明也一直毁誉参半。时人斥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专以立异为高”,但不能不承认其事功的卓著;后人言其承朱学之式微鼓吹心学,为统治者另谋思想出路,却不能不承认王学的积极因素。万历十二年王阳明获准入祀孔庙,在同时入祀的三人中(另外二人为胡居仁、陈献章),王阳明虽然影响最大、功绩卓著,却争议最大。而在整个清朝,王阳明及其学说更是受到全面的压制。从上个世纪开始,我们也曾经给王阳明及其学说贴上一个标签:“主观唯心”。
有一个人们十分熟悉的用以说明王阳明“主观唯心”的例证。王阳明在浙江绍兴期间,与学生游南镇,有学生指着破岩而出的满树鲜花问道:“(先生)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如果只是以此为例,又不明其“机锋”所指,自然可以视为不顾客观事实的“唯心”。
但还有一个人们并不熟悉的说花故事,事情发生在江西赣州或南昌。王阳明和弟子薛侃等在花圃除草,薛侃感慨:“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王阳明不假思索地回答:“未培未去耳。”他随即借物说事:“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见薛侃不理解,王阳明继续解释:“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王阳明的意思十分清楚:天生万物,本无善恶之分。若以自己心中的“好恶”作为判断事物“善恶”的标准,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如果以此为例,我们或许就不会把“主观”的帽子戴在王阳明头上了。
王阳明的上述言论,都发生在“龙场悟道”并提出“知行合一”之后,可以看出他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知”与“行”、“心”与“物”,越来越融为一体,这才是“知行合一”的境界。
学生徐爱等人曾经就“知行合一”向王阳明提问:既然是“知行合一”,先生为何有时只说“知”、有时又只说“行”?为何有时只说“心”、有时又只说“物”?王阳明回答:“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
这种方法,恰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所有的言论和文字,都是针对具体的事情展开。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截了当、简洁易懂,问题是容易被断章取义、被各取所需。虽然王阳明有时因“物”说“心”、因“行”说“知”,有时又因“心”说“物”、因“知”说“行”,但在他那里,心和物、知和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所以,我们学习研究他们的思想,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而需要对他们的思想脉络、表述特征特别是“语境”有真正的认识。
入道,揭道,传道
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体悟和阐释,有一个认识上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与他自己所说的“学为圣贤”或“求圣”的过程是同步的。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序》中说自己的学术经过“三变”:“早岁业举,溺志词章”,后来感觉是在浪费青春;于是“稍知从事正学”,研读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著作,却感到众说纷纭、“茫无可入”;不得已转而“求诸老释”,顿觉惊喜,“以为圣人之学在此”,但将其与孔孟之说、日用之道相印证,又产生抵牾。迷茫之中,贬官龙场,反复思考,体悟日深:“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所谓的“龙场悟道”,就此发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这段回顾,使人们认为经过“三变”之后的“龙场悟道”,王阳明已经悟出了“圣人之道”。但是,令王阳明惊喜的并不是悟出了“圣人之道”的结果,而是悟出了通向“圣人之道”的“大路”、找到了打开通向“圣人之道”大门的钥匙。所以黄宗羲认为,“龙场悟道”对于王阳明的“求圣”来说,是“始得其门”。
黄宗羲可谓真知阳明者,他认为王阳明的学术经历,并非王阳明自己所说的一个“三变”,而是有两个“三变”,“龙场悟道”则是两个“三变”之间的关节点。只有把这两个“三变”一并考察,才能理清其“求圣”的全过程。
黄宗羲说的第一个“三变”,如王阳明之所述,这是一个“悟得其门”的过程。王阳明从朦朦胧胧地向往着“学为圣贤”,到“得其门”“入其道”,其间经历了整整二十年。
黄宗羲认为,在“龙场悟道”而“得其门”后,王阳明的学术开始了第二个“三变”:一是“尽去枝叶、一意本原”,开始专注从“吾性”“吾心”中追求“圣人之道”,而不是向“心外”去追求,于是有了“知行合一”的感悟,认为知即是行、行即是知。二是到“江右以后”,悟出“圣人之道”原本就是早为先贤揭示却被后人泯灭的“良知”二字,这样,就为“知行合一”注入了灵魂。三是提出“良知”之后,宣称人人心中有良知,人们只要把各自的良知发掘出来并且落实在行为上,即“致良知”,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从“龙场悟道”,到病逝于江西大庾,这第二个“三变”,也经历了二十年。
前后两个“三变”,构成了王阳明“求圣”之道的三部曲:第一,从立志“学为圣贤”,到体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寻求到“入圣”的门径。但何为圣人之“道”,却只是有所悟,而无法用文字、语言概括出来。第二,从“龙场悟道”,到在江西揭“良知”,揭示出“圣人之道”的精义,这也是王阳明学术即“心学”的核心和真谛。第三,从揭“良知”开始,到在江西南昌、赣州、吉安等地,在绍兴等处,倡导“致良知”,倡导“与民不亲而亲”,倡导与“愚夫愚妇”同好恶,心中有良知、满街皆圣人。这个“三部曲”,既是王阳明通向“道”、揭示“道”、传播“道”,即入道、揭道、传道的过程,也是“知行合一”从提出到注入“良知”、到“致良知”的过程。
伟大的思想只有灌输到大众之中,成为大众的自觉行为,才是它真正价值所在。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思想家,从孔子到孟子,从二程到朱熹、从陆九渊到王阳明,首先都是社会活动家,他们的学术,他们的言论和主张,都是为着解决问题,为医治弊病而开具的药方。
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
尽管王阳明被认为是气节、文章、功业即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但黄宗羲和后来的“王学”研究者往往有意无意忽略王阳明学术过程中功业和气节的作用。或许在他们看来,王阳明的功业谁也否认不了,王阳明的气节有目共睹,但王阳明的学术却曾经被视为“异端”“邪说”。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多为“文人”。所以,尽管中国古代“圣贤”的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位一体,但在王阳明的“文人”研究者那里,主要关注的只是学术、是“立言”,看重的是他从祀孔庙的荣耀。在研究中并未将其气节、功业与学术融为一体,对于王阳明的定位,也就仅仅成了“思想家”。
这种导向的结果,是后人更多地关注王阳明的“心”而忽略“物”、关注王阳明的“知”而忽略“行”,并进而视其为“唯心”且“主观”。但是,王阳明的学术从来就是和功业相互激发的,而学术和功业的终极动力,是气节,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王阳明的身上,他的学术即“心学”,是为立言;他的功业即实践,是为立功;他的气节即担当,恰恰是立德。这才是王阳明的真“三不朽”。
当王阳明“懵懵懂懂”向往“学为圣贤”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圣贤”为何物,但少年时代埋下的种子、少年时代萌发的志向,其实是一种为国家、为社会效力的担当,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气节”。所以,他在15岁时便有出居庸关考察“虏情”的行为,有向皇帝上书陈述对于边关防务意见的动机;在刑部主事任上,敢于革除监狱积弊、敢于处死背景深厚的罪犯;在兵部主事的任上,敢于直斥时弊,虽然因此得罪权贵,受廷杖、下诏狱,贬谪龙场,但初心不改。虽然此时王阳明尚未提出“知行合一”,但事事都在“知行合一”。
为南赣巡抚,一年之内平息数十年之“积寇”,王阳明的功业开始走向鼎盛;接着,在四十天内平定蓄谋已久的“叛藩”,成为明朝第三位以军功封伯爵的文臣,王阳明一生功业达到鼎盛。正是这个时候,王阳明的学术影响也开始走向巅峰。试想,如果王阳明和之前历任巡抚一样,对流民束手无策,如果无法平定宁王之乱,还能理直气壮地说“良知”,心安理得地讲“知行合一”吗?没有功业,不影响薛瑄、胡居仁、陈献章入孔庙,但没有功业,却不可能“倒逼”庙堂承认王阳明的学术。在王阳明那里,没有不落在功业上的学术,也没有离开学术的功业,他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
在南赣平息流民之乱的过程中,王阳明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良知”二字呼之欲出。平定宁王叛乱之后,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流言蜚语,应对当权者的各种刁难和猜疑,是王阳明一生所遭遇的最大难题。直到此时,“良知”二字才终于被揭示出来,所以他特别强调:“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在王阳明看来,“良知”二字乃是自己一生学术的精义和真谛,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它既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更是在“百死千难”的磨砺中才得以悟出。
王阳明在“百死千难”中悟出内心深藏的“良知”,是学术和功业的相互激发,而终极动力,则来自“气节”,来自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当宁王起兵时,许多官员在观望,唯独王阳明公开宣称“宁王谋反”,并起兵平叛。
古人“三不朽”,首列“立德”,是有道理的。何谓“立德”?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阳明用自己的行为给世人做出了示范: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这才是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最好诠释。
在王阳明那里,“知行合一”的“知”,既是对事物的认识,更是“良知”,是非之心加担当精神,是为“良知”。以“良知”为灵魂的“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在王阳明身上,立德、立功、立言融为一体,不可或缺。 |
思念之美 |
方圆定律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一个会伤人,一个会让人远离你,因此人要椭圆。 自古以来,我们提倡的是“中庸之道”。 一个人无论是过于方正,还是过于圆滑,都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前者容易刺伤人,后者让人没有信任感,这二者都不符合前述中庸之道。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适度才是为人处世最好的准则。 |
城市摆摊图鉴城市摆摊图鉴地摊,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词,突然从熟悉变得火热,勾起了我们对生活的回忆,对自由的向往—— 小摊小贩,月入过万。 准备好出街了吗?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地摊现场,等你。 —长沙—
“人间美味,好吃不贵,不臭不要钱。你来恰点不?” “要得,来长沙不吃臭豆腐等于白来。”
—莆田—
“老板娘跑啦,老板无心经营,外贸尾单,跳楼价甩卖!”
—武汉—
“来两根鸭脖装起,劳资要边走边吃。”
—广州—
“牛杂滚三滚,神仙企唔稳!唔好食翻黎打我!”
“啵姐,来一碗牛三星。”
“我要一碗萝卜牛杂。”
—南宁—
“友仔,撩螺嘛?” “走喂!”
“老板,加螺。” “老板,加螺汤。”
—成都—
“这衣服多少钱?”
“五百块。”
“五十,不得行我走了。”
“好好好,拿去拿去,当交个朋友了撒。”
“哦豁糟了,该说二十的……”
—北京—
“一边是地摊的利好,一边是直播的风口,这个姑娘有想法。”
“我怎么觉着这是富二代在体验生活。”
—杭州—
“品种这么全,你这是把小卖部搬出来了吗?”
“姐告你一窍门,打开某宝,分分钟就把摊子给摆满了,七天卖不出去的无理由退货。思路活,才是摆摊的灵魂啊。”
—上海—
“这位美女,你印堂明亮,目蕴神光,走路带风,举手含情,一看就是桃花将近啊。”
“哎呀,大师这个谈吐,一看就是做惯了乙方,具有良好的客户意识呢。”
—天津—
“我这煎饼果子里的脆皮啊,咬一口如大厦将倾。”
“呃……那是必须的,刚看见你把蛋壳摊进去了。” 《哎呀我兔》漫画·第十四季
|
人,不能太闲!网上曾经有一个问题: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特别令人动容:那就是让他一直闲着。
人生就像齿轮,越转越灵活,闲下来反而容易锈迹斑斑。
古语也有云:
闲,是福气。
太闲,却是一场灾难。
所以,不要将自己的人生闲置,多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忙碌,生活才会更充实。 |
如何看自己有没有在走上坡路在这世上,谁都想越过越好,谁都想让自己走上坡路。
有句话说:“影响别人,是救人;改变自己,是自救。”
人要想过得好,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改变。
变好了,就走上坡路;变差了,就走下坡路。
那如何看自己有没有在走上坡路呢? |
风雨定律爱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爱情;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友情。 古人智慧,诚不我欺。 爱情,是一辈子的柴米油盐,需要用心去经营。 友情,则贵在平平淡淡,经不起太多的跌宕起伏。 愿你此生拥有最美的爱情,最好的友情。 |
你知道“芒种”用英文怎么翻译吗?丨双语说节气你知道“芒种”用英文怎么翻译吗?丨双语说节气“芒种”(Grain in Ear)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九个节气。“芒”指带芒作物的收获,如大麦、小麦等;“种”即为谷黍类作物的播种。夏收夏种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所以新一轮的农忙也开始了。
比起前八个节气,芒种期间的降雨量仍处于增加状态,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Plum Rains season)。所以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正是对这个时节天气的生动描述。
Plum Rains, often occurring during June and July, refer to the long period of continuous rainy or cloudy weather. This happens to be the time for plums to ripen, which explains the origin of its name. Plum Rains is a good period for growing rice, vegetables and fruits. “梅雨”指长时间的持续性降雨或多云天气,通常发生在六至七月间。此时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因此得名。梅雨期是稻谷、蔬菜和水果生长的好时机。
祈祷丰收
“安苗”是安徽省南部的传统农业习俗。从明代早期开始,人们就会在芒种到来之际献上精心制作的祭品以祈求丰收。
People make different types of bread from wheat flour and color them with vegetable juice. The bread is used as a sacrificial offering to pray for a good harvest and people's safety. 人们用小麦粉制作各式各样的糕点,然后用蔬菜汁上色。人们用这些糕点上供,祈祷丰收和个人平安。
泥地摔跤
贵州南部的侗族(Dong minority)年轻人,至今还保留着在芒种“泥地摔跤”的习俗。
On this day newlyweds, accompanied by their good friends, plant rice together. While planting, they throw mud at each other. At the end of this activity, whoever has the most mud on them proves they are the most popular person. 在这天,新婚夫妇在好友的陪伴下一同插秧。在插秧时,他们会互相掷泥巴。活动结束时,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newlywed:新婚者,新婚夫妇
煮青梅
五六月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和冰糖一同煮出来的梅子酸甜可口,美味又健康。
Green plums contain a variety of natural and high-quality organic acids and are rich in minerals. However, fresh plums are acerbic and need to be boiled before serving.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高品质的有机酸,还富含矿物质。但是新鲜的梅子很酸,需要煮熟再食用。
清淡饮食
芒种节气不宜食用高油高盐的食物,要多吃蔬菜和粗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Generally, vegetables and coarse grains that work i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fat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During this season, people are encouraged to consume less lamb, pork, hot peppers, onions and ginger if they are frequently feeling thirsty and tired. 总体来说,有助于降血压、降血脂的蔬菜和粗粮应是首选。在此期间,如果频频感到口渴、疲劳,应该少吃羊肉、牛肉、辣椒、洋葱和姜。
吃凉性水果
这一时期天气较热,推荐大家吃一些凉性的水果来“降温”,比如咬一口汁水四溢、唇齿留香的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Other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tomatoes, cucumbers, eggplant, celery, asparagus, watermelon and strawberry.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 they are all cool-natured and can help eliminate heat in the body and promote digestion. 其他推荐果蔬还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芹菜、芦笋、西瓜和草莓等。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这些都是凉性的食材,有助于清热败火,促进消化。
梅雨淅淅,暑气已至 愿大家在努力工作学习的时候 保持清凉心境 |
每天被萌一次是什么感觉?有一天我被男孩子欺负了…… 但我有最可靠最帅气的爸比 |
尘埃轻扬,心有清溪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一将功成万骨枯”:16位不出名的诗人,写出了16句千古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16位不出名的诗人,写出了16句千古名句 |
汪曾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者:杜登龙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 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这首《自得其乐》,是我国文学大家汪曾祺,为一幅牡丹图写的题画诗。 但诗中有人,诗中有悟。 它表达了汪曾祺先生一生,不纠结、少俗虑,以一颗平常心,乐天知命,怡然自得的人生观。 人生,起起伏伏。几分辛苦,几分荣耀,几分茫然无措,几分兴味盎然。 贾平凹说过: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 其实,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在每一寸草木光阴里深情,在每一碗人间烟火中知趣,闲品岁月,慢煮时光,何尝不是一种澄明通透的开怀。
1 任其自然成长的教育 1920年3月5日傍晚,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汪曾祺一生有三个母亲。生母在他三岁的时候,因肺病去世;第一个继母,也死于肺病;第二个继母,与他父亲相伴一生,深受汪曾祺的敬重。 父亲汪菊生,不仅多才多艺,还十分随和,是个地道的"孩子王",常与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没有一丁点儿封建家长高高在上,刻板严肃的架子。 17岁那年,风华正茂的汪曾祺情窦初开,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汪父得知后,非但没有责怪儿子早恋,反倒帮他出谋划策,琢磨如何写好情书,才能赢得人家女孩的芳心。 那时候,在孩子的教育上,父亲知道放养,孩子懂得自强。 汪曾祺曾说: 我觉得一个现代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条管直”最没有意思。 这种无差别的亲密感情,消除了两代人彼此间的隔阂和代沟。 而汪父这种顺应孩子天性,任其自然成长的教育方式;这种不拘泥于世俗,好玩知趣的生活 态度,深深影响了汪曾祺一生。 2 在平淡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事 1939年夏,通过自身努力,汪曾祺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的中文系。 那一年,他20岁。 大学期间,热爱文学的他,与同学创办校刊《文聚》杂志,并开始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和小说。 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当时社会上的一大批文学名流,都曾当过他的老师。 汪曾祺大学毕业后,留在"建设中学"任教。成为那个年代,让人无比羡慕的首批高知识分子。 这期间,他文思泉涌,写了不少的小说。 这些作品,陆续由沈从文推荐给郑振铎在上海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上发表,被广为流传,并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同样也是在教师生涯的过程中,单位一位女同事施松卿,走进了汪曾祺的视野。 40年代初,抗日的烽火,正在神州大地熊熊燃烧。 施松卿本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侨的千金,为支持中国的抗日事业,只身前来昆明。 由于和汪曾祺在一个学校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天长日久,两人情投意合,便私订了终身。 本想在天同比翼,在地共连理。可甜蜜相聚的日子总是很短。 1946年,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一大批知识分子回到了内地。 施松卿来到北平,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冯至先生处当助教。 汪曾祺则去了上海,经李健吾先生介绍,到私立致远中学做了国文教员。此年,因为思念爱人,遂辞了职务,赶来北京。 1949年4月,汪曾祺个人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出版。 同年5月,结束了与施松卿长达6年的恋爱长跑,喜结良缘。 从此,这一生风雨相伴,共度白头。 在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有这么一段: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情景的无比感怀。 真正的生活,是不刻意逞强,不畏惧时光,在平淡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事,在日常中欣赏心里钟爱的人,并与她一起,共度一生漫长的时光。 3 看开了,想透了,也就活明白了 解放初期,汪曾祺担任《北京文艺》的编辑。后来,又调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一篇短文,被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那里进行劳动改造。 三年后,因为表现好,就摘掉了右派帽子,暂留在农科所协助工作。 人生,总会遭遇许多突如其来的挫折和打击,怎么过都有遗憾,怎么过都难两全。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 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只有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才会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处人生低谷仍波澜不惊。 人,看开了,想透了,也就活明白了。 “文革”开始后不久,因其“右派”问题,汪曾祺再次受到牵连,被关进“牛棚”。 直到1968年,方获得“解放”。 泰戈尔说: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汪先生虽几经波折,在人生至暗的时刻,吃了不少苦,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 但生活再怎么糟,也不妨碍他变得更好。他并未被困难所打倒,却始终保持着开朗的心态,始终觉得:生活,是很好玩的。 周国平说:“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生活,即使没有太大的温度,总还是有一点温暖的。这温暖就在你身边,在你觉着值得的,有趣的每一个房间和庭院,每一个清晨和傍晚。 4 永葆一颗少年心 八九十年代,汪曾祺先生进入创作的高峰。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此期间,相继问世。 1985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最后在北京度过了晚年。 这个永葆着一颗少年心的老顽童曾说: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心有所爱,便能从庸碌烦乱的生活中抽身出来,把简单的日子过得有趣和精致,让蒙尘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围炉夜话》中有句话,说得非常深刻: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他一生,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写字画画,极尽儒雅;吃喝玩乐,快意潇洒。 他的文,平淡质朴,如话家常;他的画,亦俗亦雅,意兴飞扬。 而他的厨艺,更是声名远播,听之闻之,便口齿留香。 其实,生活教我们记住的不是热烈,而是存在于平凡烟火之间温柔的细枝末节。 幸福也从来都不远,它就在这日常的轻描淡写里,它就在这生活的一饮一啄中。 1997年5月16日,这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去世,终年77岁。 饶雪漫说:我们都不是童话里的人物,我们是现实世界里的人,我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不完美,但我们真实。 这一生,翻过山,趟过水,拚过命,尽过兴,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守着一颗赤子之心,随心,随性,自然,安稳地活着。把平淡的生活,折腾得闪闪发光;把琐碎的日子,过得有趣而惬意。 【知乎】上有一句话说: 人生不是马拉松,哪有什么赢家输家。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路,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一生, 我们的人生各自精彩。 人生,不需要浓墨重彩的全副武装,也不需要繁华尽览的光鲜亮丽,虚度虚度,余生才不辜负。 寻常,才是生活的真相。有趣,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 作者简介:杜登龙,甘肃会宁人,自由撰稿人。笑看江湖风云,书写快意人生。 |
悄悄告诉你 为什么我总是如此开心Optimism isn't believing everything is great, “乐观”并不是指,相信一切都非常好 it's believing that there is always will be a reason to be happy. 而是相信,一定可以找到一个理由,让自己开心起来 People wonder why I'm so happy all the time 许多人感到疑问,为什么我总是那么快乐 and take things in stride. 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I'm an optimist through and through. 因为我是彻头彻尾的乐观主义者 I don't just think everything is awesome. 我并不是傻乎乎的觉得每件事都好极了 I have bad days like everyone else. 我和所有人一样,也会遇到烦心事 However I always believe there will be reason to be positive 不过,我永远相信,一定有一个理由让我积极乐观起来 whether I've discovered it yet or not. 问题只是我时候已经找到了它 |
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人的一生,急也这么长,慢也这么长,所以关键不在速度而在质量。
急,会让人忽略美好,丢掉快乐。
不是所有事情,都越快越好,有时慢慢来,也是一种智慧。
人生的美妙,不是在于终点,而是在于一路走来的风景。
人生不急,又何须赶路。
慢慢看风景,细细品人生,美哉。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出处】《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
|
我还有一个隐藏天赋!就是唱歌唱得特别好!歌词基本能一字不差地唱对! |
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
宋代词人赠给红颜知己一首相思词,太经典,成网上金句宋代词人赠给红颜知己一首相思词,太经典,成网上金句
|
“乐”
《对酒五首》 白居易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在那些没有功利的活动中,快乐与生活同在,无关贫富。这些乐呵光阴,是我们生活于世的理由之一 |
利用定律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 听说过一句话:谁都靠不住,除非你有用。 真的很现实! 人生这场戏,孤立无援是常态。笑,全世界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能被人利用,其实正是你个人能力的表现。 这一生要想过得踏实,你就得努力成为自己的靠山。 |
最喜欢看篮球比赛的现场有好多瓶子捡 |
陈六娘——相思几许,不忍别离陈六娘——相思几许,不忍别离
作者:西柚
溪水潺潺,嘉定的春光正好。陈家小姐的闺房里,六娘正在抚琴,小小年纪就能把参琴弹得精妙绝伦。陈家在嘉定是名门望族,六娘与其他名门小姐一样,自幼喜欢诗琴棋书画,是大家闺秀的典范。
六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玩伴,是邻家的王初桐。王初桐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才子,长的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六娘自情窦初开之际,便对王初桐芳心暗许,王初桐也有着同样的心意。
盛夏的时节正是红豆丰收的时候,王初桐不顾炎热,摘了一把红豆,满心欢喜地给六娘送去,轻快的脚步好似带了风,吹散了氤氲在空气中的热气。
和月巷中,王初桐步履轻快地向陈家跑去,掌心紧紧攥着红豆。
“布谷,布谷”是他们相约见面的暗号。他们曾一起看过春日里的繁花似锦,街头闹市的熙攘人群,偷过邻居院中的枇杷,在杨柳依依的湖边捞过月亮。六娘悄悄地从后门溜出来,用帕子拭去了王初桐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又递上一碗用井水泡过的绿豆汤。
王初桐低着头,不好意思地摊开掌心:“看,这是我给你寻的宝贝”。红豆被掌心的汗浸湿了,看起来亮晶晶的,好似名贵的珠子。
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古今之情,原是相通,有情之人,自然明了。
六娘是何等的聪明通透啊,想到这首诗,便明白了王初桐的心意。接过红豆的时候,两个人都默契地红了脸,这红豆也就成了他们的定情信物。
没过多久,王家就上门提亲了。陈母一听大发雷霆,她怎愿将女儿嫁入寒门呢?于是说了好些难听的话来羞辱王初桐一家。此后,陈母就将六娘关于家中,再不许她与王初桐有任何来往。一对郎才女貌的璧人,就此因为门第之见被拆散。
王初桐归家后发奋苦读,发誓一定要高中,给心爱的六娘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没过几日,陈家给六娘订了门亲事,对方是商贾人家,家财万贯,与陈家确实是门当户对。但六娘不喜欢这门亲事,她心心念念的都是王初桐,每每听到布谷声,总是会潸然泪下,可拗不过父母之命,最终也只能带着无限的懊恼和伤心上了花轿。
心仪的女子嫁给了他人,王初桐只恨自己没有本事,倍加发奋苦读。鸡鸣而起,月上柳梢时,仍然手不释卷,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中了秀才。
十九个冬去春来,嘉定的红豆红了一次又一次。与一个不爱的人成婚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可悲的是,这个丈夫身上皆是富家子弟的纨绔轻浮,六娘又怎能做到与他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呢?六娘婚后过得并不幸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深宅大院里苦熬着。那年,她听闻王初桐中了秀才,她想立马就奔赴他的身边,跑到门口的时候,她看见落日余晖下笼罩的陌生宅院,这才发觉自己已经嫁做人妇。这漫漫人生,他与她终究是陌路人了。
失了爱情的六娘如同傀儡一般,她只希望困在宅院里的这一生能快些过完。可偏偏天不遂人愿,那个纨绔丈夫整日里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无一不沾,妾室纳了好几房。家族生意更是不闻不问,没钱了就卖房卖地,天大的家产也禁不住他这样挥霍,没过多久,夫家就败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六娘没了容身之所,娘家也回不去,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着实可怜。六娘从小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即便是嫁到夫家,也还是有丫环伺候的,外头的苦力活又怎能做得来呢?走投无路之下,她只好来到勾栏谋生。
即便身处这样的污秽之地,但六娘毕竟是名门之女,又怎肯与那些女子一样自甘堕落呢?所以六娘一开始只是卖艺不卖身,希望能做一株青莲,出淤泥而不染。然而勾栏的日子并不好过,渐渐地,六娘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大概是太绝望了吧,六娘觉得人生已没有任何的期待,自己还要坚守些什么呢?与其一辈子都困在这个牢笼里,不得自由,倒不如换种活法,于是她开始只卖身不卖艺。
六娘本就才貌双全,自那以后,慕名而来的人是络绎不绝。一时间,风光无二,“一曲红绡不知数”倒是可以形容她的盛名。
天上的月亮月圆月缺了几十次后,六娘终于攒够了积蓄,为自己赎了身,而后便只身前往槎水定居。
赎身后的钱财所剩无几,她只得买下了一处破落的小屋,卖了身上值钱的朱钗用来修补漏雨的屋顶,发霉的墙壁。眼前的日子虽辛苦,但六娘此刻的心情却是前所未有的好,漂泊半生,她终于有了安身之处,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
破旧的庭院经过她一番修整后,变得焕然一新。院中的一角种上了绿竹,圈了几只鸡鸭养在其中,菜园子里种满了时令的蔬菜,篱笆墙外缠绕荆棘。每日清晨傍晚,六娘都会取古井中的水来灌溉。白日里头就读书品茗、弹琴作诗,织布刺绣,焚上一炉闺中最爱的白檀香,这样粗茶淡饭的平常日子过得倒也自在。
在每一个薄雾环绕的清晨,夕阳西下的黄昏,孤寂清冷的深夜,六娘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王初桐。可记忆里的王初桐已经被时光模糊了,脑海里只剩一个轮廓。在日久天长中,六娘以为自己已经淡忘了,哪知重逢的那一日还是会惊慌失措。
那日,惠风和畅,致仕还乡的王初桐舟行于槎水之上,忽闻熟悉的琴音,顿时心乱如麻。移船相近一看,发现是心心念念了几十年的六娘,不自觉红了眼眶。六娘看着眼前日思夜念的故人,所有的云淡风轻都成了泡影,她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得掩面而泣。
得知六娘现在孑然一身,过得并不好,王初桐心中很不是滋味,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自己早有了家室,儿女也已成群,再结夫妻根本没有半点可能。他便与六娘以兄妹相称,暗中接济六娘,并常常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诗文。外头关于他们的流言蜚语有很多,但到了这个年纪,错过了那么多大好年华,他们也全然不在意了。
六娘画了一幅画像送给王初桐,上面写着一句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是出自唐朝诗人杜甫所写的《佳人》,王初桐收到后当即题了“绝代佳人”四个字上去,这种两心相知的默契很是难得,而这惊艳绝伦的画作也为当时的文人所赞美。
六娘与王初桐年少相识,奈何有缘无分,躲不过现实残酷的门第观念。他们这一生都深爱着对方,一生都爱而不得,哪怕再度重逢,也还是被各自的身份束缚着。从前是门不当户不对,现在是各有各的生活,这样的一生都在错过的爱情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当半生走过,他们也不奢求再续前缘了,只要心里牵挂的人能过得安稳,闲暇时能常常相见,便是最大的安慰。爱一个人,不只是占有,更是成全。
或许还是会意难平,但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生。六娘与王初桐最怀念的,大概还是那年盛夏的红豆吧!
一粒相思,牵挂了一生;两心相许,蹉跎了一世。
愿来生六娘与王初桐都能生的寻常人家,圆今生未成的梦,做一回恩爱夫妻吧!
图片来源:动画《相思》 |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真正厉害的人,不轻易被情绪左右拿破仑曾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很多时候,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能力,不是机遇,而是我们自己的情绪。
有情绪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沉迷于情绪中走不出来,言行受制于自己的情绪。 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
“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而且首先是被自己的情绪打败。”
事实上,只有弱者才会被情绪控制言行;
真正厉害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他们不会轻易被易怒的情绪困住自己的心智。
丘吉尔的一段轶闻曾经广为流传。
二战时期,丘吉尔任职英国首相期间,在一次公开演讲会上,台下有人递上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大大的两个字“笨蛋”。
一般人遇到这种事情,会是什么反映?
装作若无其事,还是气急败坏地当场怼回去?
但丘吉尔却无比淡定,只见他神色自若地说道:
“刚刚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的人忘了写内容,只署了个名。”
不由得让人拍案叫绝。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是尘世俗人,都会有情绪。
爆发情绪是本能,能妥善掌控情绪才是本事。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情绪,不会被坏情绪绑架。 |
馅饼定律当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小心地上也有个陷阱在等着你。 有一个农夫把农田交给他的弟弟打理,指出这里可以种大豆,这里可以种小麦,这里可以种水稻。 之后他便回到家里,每天向上帝祈祷早日发财。
一天晚上,上帝变成他弟弟的模样来到庙里,农夫问上帝,你来这里干什么? 上帝回答说:“我也来祈求上帝,使上帝天天开心,我虽然不用种地,但以上帝的力量足以使得庄稼获得丰收。” 农夫责怪说:“哪有田里不播种子就能丰收的!” 上帝则反问到:“那么天底下就有只祈祷上帝就能发财的吗?”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 |
效果定律在伤口上落泪和在伤口上撒盐,效果是一样的。 科学证明,人排出的眼泪、汗水都是含有盐的。而我们都知道,往伤口上撒盐会很疼。 因此,对着伤口落泪,一样会很疼。 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赶紧治疗,而不是自顾自的伤心难过。
伤口不会因为你难过就自己愈合,伤害你的人也不会因为你的泪水就收回对你的伤害。 |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这些深情的古诗词,你最爱哪一首?“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这些深情的古诗词,你最爱哪一首?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年岁大了,记忆力也减退了,过往的许多事都不记得了,但你我之间那些相处的场景却始终历历在目,不曾忘却。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友人皇甫朗之。所谓“相思”并不单单用于爱情,亲情也好,友情也好,不忘记便已是岁月最大的慷慨。在时间无尽的斑驳侵蚀里,又有谁是长久地驻足在你的心间,不忍忘记?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杨柳枝》
玲珑骰子上有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我对你的情意已深入骨髓,你又知不知道呢?“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写情》 我从前觉得良辰美景很好,而今我才知晓是因为有你在,那才好。明明约好的相见,我期待了那般久,你却失约了。从此良夜再美,我亦无心;明月皎皎,亦徒然虚设。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思念原来真的会让人苍老,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待着,不知不觉间我的容颜便有如三月桃花,经一番狂风骤雨后,萧条冷落,终至萎谢,而你却仍未归来。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国风·郑风·风雨》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风雨间怀人。屋子外面是一片风雨凄凄,女子听着鸡鸣声声,内心却为恋人担忧不已。当看见君子归来时,怎能不狂喜,于是纷乱的思绪骤然停止,相思的病症也随之痊愈。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秋风词》 入了相思门,才知道相思苦,永远的相思是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 最美好莫过于无论生死,你我都携手相随。当死亡不再成为爱人间的鸿沟,爱情便具有了永恒的意味。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 只要上天不老,你我的情意便难以断绝。那多情的心就像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每一个结诉说的都是思念,每一段绳索系住的都是情深。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两汉《上邪》 上天呀!我欲与君相知相许,希望你让我俩的情爱永不衰绝。除非高山变作平地,滔滔江水干涸,寒冬有雷鸣阵阵,酷暑有纷飞白雪,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古往今来,最决绝的誓词莫过于此!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结发为夫妻》 若我活着,千山万水,我也会来寻你;若我死了,哪怕走过奈何桥,饮过孟婆汤,我也会仍旧记着你,永远思念着你。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
思念到极处是什么?大抵便是时时刻刻总要念着你。晨光里浅笑的是你,暮色里低眉的是你,行动处眸光低徊的是你,坐着时心间婉转的是你。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相思成疾,你是唯一的药。明明知道沉溺相思毫无益处,却没有办法停止想你,宁愿痴情到底,落得个终身清狂。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已《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上,樽酒杯前,女子虔诚地向上苍许愿:一愿郎君长命百岁,二愿自己身体康健,三愿彼此能够如同梁间燕子,年年岁岁永不分离。未知苦处,不信神佛。信了神佛,只因心中有不可割舍。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待到刚刚学会相思,便害起了相思。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爱情原便是甜蜜中淬着苦涩的,哪管你是情场浪荡还是情爱初尝,总不免为此堕了心神、错了心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 你说这世间的情爱究竟是何物呢?为什么会让人愿意生死相许?古往今来那样多的故事,或悲或喜,凄凄恻恻也好,甜甜蜜蜜也罢,总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情根未种前,你不会知;待知晓时,便哪怕千疮百孔,也只甘之如饴。 |
我拥有一种特殊的超能力超级喜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