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菩萨蛮》
春风和煦,碧水连天。
置身画船之中,静静地听着雨声入眠。
山水萦绕,花木繁茂。
江南美景,谁不向往?
生活如画,岁月如歌。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菩萨蛮》
春风和煦,碧水连天。 置身画船之中,静静地听着雨声入眠。 山水萦绕,花木繁茂。 江南美景,谁不向往? 生活如画,岁月如歌。 |
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 ——宋·张抡《阮郎归》
无喜无忧,心态平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被情绪与情感束缚,才能淡然。 把人生变成茶,看似无味,却回味无穷。 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自由。 |
如何用诗词表达“微微一笑很倾城”?如何用诗词表达“微微一笑很倾城”?
微笑·倾城 任世事无常,风云莫测 依然一笑作春温
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表情 她是一朵永远不会凋零的花 任凭四季更迭,只要有人 她就会肆意绽放,温暖人心 懂得微笑的人更快乐 永远微笑的人不会老 |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小学古诗词,查慎行《舟夜书所见》一天一首古诗词 | 小学古诗词,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点击上方音频,听主播朗读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译文 ....................................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 注释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
怎样用诗词表达“我很想你,却再也见不到你”?怎样用诗词表达“我很想你,却再也见不到你”?
那是何其悲伤的一件事呀。
那么,如果要用一句诗词来表达 “我很想你,却再也见不到你”, 该怎么说呢? 隐娘总结了一下,且看下面。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白居易《夜雨》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李白《大堤曲》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半死桐》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
1、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
燕子、黄鹂、杜鹃:古诗词中的那些鸟儿,究竟有什么寓意?燕子、黄鹂、杜鹃:古诗词中的那些鸟儿,究竟有什么寓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在古诗词中 经常能读到与鸟儿有关的诗句 然而,不同的鸟儿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有的鸟儿代表喜悦,有的鸟儿透着悲伤。
今天,诗享君要来说一说诗词里的那些鸟儿, 它们有什么寓意,寄托了什么情感呢?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诗友们,诗词中还有哪些鸟儿,让你记忆深刻呢? 留言区告诉诗词君吧! |
10笑对人生《临江仙·送钱穆父》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曾国藩:做人守拙,做事守缺曾国藩:做人守拙,做事守缺
《道德经》有言:“大巧若拙,大成若缺”。曾国藩为人办事有两个特别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拙诚,二是求阙。
拙 诚
曾国藩考秀才,六次不中;随后又考进士,三次落榜。梁启超曾评价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也明白自己天资不高,他说:“天资拙,唯有以恒破之。”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不读完这本书,就不碰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就坚决不睡觉。
因为钝拙,曾国藩比别人更能坚持,更肯付出。基础打得牢,才有了为官十年连升十级。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以拙破巧,是曾国藩智慧的显现。尤其是到了晚年,这位深谙世事的老人,更讲求“拙浑”二字。他说:“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曾国藩认为,用兵贵在诡异和狡诈,这些他不擅长;用兵又贵在巧取和奇夺,这些他也不擅长。他所擅长的,唯有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策略。这种策略虽然笨,拼的却是硬实力,取得的胜利,也是绝对的胜利。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干”,少说多做。这才是“以拙破巧”的关键所在。
求 阙
曾国藩曾写过一篇《求阙备记》,开头便说:“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花开到盛时便会凋谢,月亮圆满后随即亏缺,太阳升到中天便开始西斜。自然界尚且没有圆满的事物,人生在世更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君子存有警惕自省的意识,懂得留有一丝缺憾,而不敢去强求圆满。小人则常常追求圆满,却不知圆满一旦到来,危机也便随之而来了。
因此,曾国藩最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这是惜福之道、保全之法。他说:“我们家中父母健在,兄弟姊妹平安,即便是大富之家也难以比美,可以算得上万全之家了。故而我只求缺陷,以‘求阙斋’来作为寓所之名。目的在于以其他方面的欠缺,来求取家中亲人的齐全。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了。”
苏东坡曾说:“守骏莫如跛。”意思是,假使你有一匹骏马,也应该象对待跛马一样珍惜它、呵护它。倘若放任骏马恣意奔跑,难保没有摔跤的时候。
人也一样,一味追求登高圆满,未免没有跌落的一天。曾国藩对这五个字非常赞同,他说:“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自然悠久矣,自有深固之基矣。”
我们都一样,羡慕别人穿着一双新鞋,却忘了世间还有只能拄拐的人。既然是人皆有缺陷,那么我们就满足于“缺”的状态。正是因为有缺失,才令我们更加完整。
不求聪明,但求顺遂;不求圆满,但求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