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曾国藩:做人守拙,做事守缺曾国藩:做人守拙,做事守缺
《道德经》有言:“大巧若拙,大成若缺”。曾国藩为人办事有两个特别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拙诚,二是求阙。
拙 诚
曾国藩考秀才,六次不中;随后又考进士,三次落榜。梁启超曾评价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也明白自己天资不高,他说:“天资拙,唯有以恒破之。”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不读完这本书,就不碰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就坚决不睡觉。
因为钝拙,曾国藩比别人更能坚持,更肯付出。基础打得牢,才有了为官十年连升十级。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以拙破巧,是曾国藩智慧的显现。尤其是到了晚年,这位深谙世事的老人,更讲求“拙浑”二字。他说:“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曾国藩认为,用兵贵在诡异和狡诈,这些他不擅长;用兵又贵在巧取和奇夺,这些他也不擅长。他所擅长的,唯有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策略。这种策略虽然笨,拼的却是硬实力,取得的胜利,也是绝对的胜利。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干”,少说多做。这才是“以拙破巧”的关键所在。
求 阙
曾国藩曾写过一篇《求阙备记》,开头便说:“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花开到盛时便会凋谢,月亮圆满后随即亏缺,太阳升到中天便开始西斜。自然界尚且没有圆满的事物,人生在世更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君子存有警惕自省的意识,懂得留有一丝缺憾,而不敢去强求圆满。小人则常常追求圆满,却不知圆满一旦到来,危机也便随之而来了。
因此,曾国藩最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这是惜福之道、保全之法。他说:“我们家中父母健在,兄弟姊妹平安,即便是大富之家也难以比美,可以算得上万全之家了。故而我只求缺陷,以‘求阙斋’来作为寓所之名。目的在于以其他方面的欠缺,来求取家中亲人的齐全。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了。”
苏东坡曾说:“守骏莫如跛。”意思是,假使你有一匹骏马,也应该象对待跛马一样珍惜它、呵护它。倘若放任骏马恣意奔跑,难保没有摔跤的时候。
人也一样,一味追求登高圆满,未免没有跌落的一天。曾国藩对这五个字非常赞同,他说:“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自然悠久矣,自有深固之基矣。”
我们都一样,羡慕别人穿着一双新鞋,却忘了世间还有只能拄拐的人。既然是人皆有缺陷,那么我们就满足于“缺”的状态。正是因为有缺失,才令我们更加完整。
不求聪明,但求顺遂;不求圆满,但求平安。 |
陆游: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陆游: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作者:弯弯 陆游是一个诗词创作颇丰的作者,他的作品内容丰沛,涵盖家国理想、军旅生活、人生信条、乡村风貌和个人愁思等方方面面。 他罢官闲居在故乡山阴,从农村生活中也能找到希望和光明,于是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看到驿站外断桥边盛放的梅花,遂以梅自叹,慨叹人生失意,也不忘坚守高洁情操,于是有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客居京华,只身住在小楼上,听了一夜的淅沥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中叫卖杏花的声音,于是有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他年迈之时还渴望为国效力,在一个僵卧床榻的风雨之夜,连做梦都是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杀敌的画面,于是有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他至死都放不下家国山河,给儿子留下的临终嘱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一生放不下的还有一位女子,他对女子的怀念贯穿了一辈子。 这位女子就是唐婉。姻缘断,情未了,他从未曾忘记过她,所受的心灵折磨也印证了那句话:一个人年轻时很容易背弃爱情,但是这样做会让你终生受罚的。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陆游用一首首悼亡诗去怀念唐婉,字里行间都是至深的悲情和浓墨的相思。
提到陆游唐婉,始终绕不开的是《钗头凤》,那是她们凄美爱情的悲剧吟唱。 二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兄妹。长大后,陆家以一只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下亲事。 陆游20岁那年,两人成婚,情爱甚笃,一段佳偶良缘就此展开序幕。 本可以长相厮守,相爱到白头,不料二人很快被拆散了。不知是唐婉婚后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还是陆母看不惯儿子再沉溺儿女情长,总之唐婉收到的是夫君的一纸休书。 是他难违母命,还是有别的难言之隐,都不重要了。毫无疑问的是,两人自此阳关独木,各走各路。 陆游很快续娶,次年新妻就为他生了儿子。唐婉也由家人做主,嫁给了赵士程。 光阴流转,十年之后,陆游到绍兴沈园游玩,偶遇昔日的爱人。四目相对,变化的是眼角的容颜,不变的是心底思念。 都说相见不如怀念,再相见不过是将伤疤再撕裂一回,将心底的伤痛再触发一次。 据说事后唐婉夫妇命赵家仆人还给陆游送来一壶酒,几碟小菜。 酒入愁肠,咽下是满心的愧疚,陆游百感交集,转身在园壁题了《钗头凤》一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次年,重游沈园的唐婉看见了那首词,内心早已倒海翻江。纵然屏住心痛,却还是泪流满面,隐忍着情绪也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情伤难解,心病难医,回去后不久唐婉就抑郁而终了。美丽的红颜带着无限的哀愁逝去了。她的早逝,成为陆游一生的伤痛。 他深爱着的,曾山盟海誓的女子,就这样与自己阴阳两隔了吗?即使今生不能相守相依,他也希望心心念念的人,安然地活着呀。 陆游的心绪这辈子都不会平静了,他注定要守着满腔的自责和悔恨了。他将心事都付给了诗词,沈园也从此成了他的凭吊之地。 63岁那年,陆游看到有人送来菊花缝制的枕囊,瞬间忆起年轻时,他也曾和唐婉一起采集菊花,制作菊花枕。 往事如烟,原来世界上有一种悲痛叫人亡物在,睹物思人。美好时光不复存在,悲从中来的陆游,只能写诗悼念,凭着今日的菊花去忆旧时的清香: 其一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其二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唐婉逝去40多年后,陆游已是七十五岁的迟暮老人了。匆匆几十载春秋过去了,他放在心底的人啊,从未走远。 有一日,陆游来到沈园,念及当年那次刻骨铭心的相逢,仿佛佳人美丽的倩影还闪现在眼前。不料那一别,竟成了永别。 如今的陆游,早就和沈园的柳树一样,都垂垂老矣。抚今思昔,他禁不住老泪纵横,写下了《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八十一岁那年,有一次在梦中梦到沈园,挣扎着醒来后,双颊都是泪痕。 想起心上人的玉骨想必早已化成泥沙了,当年题写在墙壁上的墨痕也快被尘土遮盖严实了,只剩他这个满头白发的人还活在世上。他提笔写下《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埋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陆游生前最后一年的春天,再次来到沈园,颤颤巍巍的他是由儿孙们搀扶着来的。 眼见沈园依旧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然而却再也见不到她了。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陆游,大概预感到时日无多,特来缅怀年轻时的爱人。 他留下了《春游》一诗,这是他与唐婉与沈园作的最后一次道别: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很高寿,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个力主抗金,心怀家国梦的热血男儿,一直将唐婉放在内心最深处。 不管是时代的桎梏,还是自身的不争,抑或是母亲的强势,他终究是负了最爱的人。 可他和着泪和相思,用诗词诉说的故事,让后人看到了一个温柔缱绻的痴情男子,也让世人读到了最美的悼亡诗,更时刻提醒着:珍惜所爱人,莫留终生悔。 作者简介:弯弯,一枚爱诗词爱写字的90后,记下,只为心中所爱的那份丰盈。 |
1、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
亦褒亦贬史达祖亦褒亦贬史达祖作者:初酿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江南的春景迷离,不需一个“雨”字,那沙沙的雨声和凄冷的春意就已然料峭在了面前,黄昏道雨的时日里,万般离合愁肠都成了空寂。
01
也许生不逢时,南宋偏安一隅,政局动荡不安,多少有志之士空有满腔抱负,却难偿夙愿。满腹才华,一腔爱国之心的史邦卿(史达祖,字邦卿),屡屡不中,难酬以才华济世之心。也许是宿命的安排,也许只有经历过这样的磨难和失落,才会使他写出那么多“清新精粹,精炼瑰奇”的诗词,得以千百年的传唱诵吟。
年轻的邦卿,终于没能进入仕途,只好漂泊在风景秀丽的扬州和荆楚一带。也正是这江南的青山秀水,曲径幽廊,甚至于那沁人心神的吴侬软语,都激发了他无比的诗情。
这是他最为经典的一首词《双双燕·咏燕》,风清花繁的春日,燕子双嬉双飞,浓情蜜意的说着情话。只是它们忘记了天涯来信,害的盼信之人望眼欲穿,愁绪满怀。
秀美江南春景,不能抚平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或许是他在望眼欲穿的盼着自己的将来能够一尝夙愿,壮志报国。
02
或许官场失意,换来的皆是情场得意。虽无功名在身,却终究还是有贤妻在怀。每到清明时节,风长日暖,她总是要细心的为他裁上几件春衣,以换下那臃肿的冬装。看着她低眉着意的缝着手里的春衫,他的心暖暖的。
清辉露寒,烛火明灭,他沉浸在书里,她悄悄的走过去,为他换上一杯热茶,披一件外衣。转过头,他深情的看着她,共赏佳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浪漫也许如此就已足够。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快就溜走了,深情如许的她还是没能与他共白首,她悄然逝去,徒留他独自悲伤。
一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诉尽了他深深的思念,魂牵梦萦只能诉之笔端。“谁念我,今无裳?”,谁还会想着我现在有没有合适的衣裳。曾经素手执金刀,为之做衣裳的她再也不会回来了,只留下他用一生来回想。
03
他的才名还是为他带来了荣光,朋友荐他到当时权倾朝野的韩侂胄门下,韩侂胄也慕其才名,留他在府中任“省吏”,掌管文书写作等方面的事情,虽只是个低级的文职,却颇得韩的倚重。曾有人说,“奉行文字,拟帖撰旨,俱出其手”,他的才华又一次为他赢得了机会。
这几年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韩侂胄欣赏他的才华,喜欢他的一手好词,出入皆使其相随。韩复府出入皆朝之重臣,来往也多为达官显贵,他步入到另一个世界。朝廷要事、军情民意,似乎都离他很近,多年的夙愿仿佛指日就可实现。激情中他挥毫写就《满江红·中秋夜潮》:
男儿生来就是为了建功立业,上天给了他这个机会,心中的豪气油然而生,“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中秋观潮,钱塘潮声如雷,他也心潮澎湃,气吞山河,想象着跟随明主强将,一血国耻,收复中原。
04
他跟随朝中大臣李璧出使金国,一路北上,从江南的小桥流水,逐渐变成了北方的厚土黄沙。他放眼看,曾经的繁华都市,壮美的大好河山,现已都沦落到金人之手,心中油然一股苍凉之感。
他们一行人穿过了曾经的都城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离他们很遥远,当时的宫墙怨柳、雕龙画凤,如今都已在金人的统治之下,回头望,“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鸯翼”,亡国之恨,充斥着他的心。但他却“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可惜自己空有满腹才华,一腔热血,却因为没有走上仕途,而难展抱负。
出使金邦,恰遇中秋,凄清孤寂的驿站,让人更加怀念故乡,怀念友人。异国他乡的清冷,也更加深了他心里的亡国之痛,空有壮志凌云,却只能对月悲吟。
05
世间万事总是相辅相成,在壮志豪情之时,他忘记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他太过自负,天真的以为凭他满腹才华,凭着韩侂胄对自己的倚仗,他就能开启新的人生。
他觉得自己已是繁华里的一抹重彩,理应得到大家的关注,就连韩侂胄的手下向他进呈书礼,也都必须毕恭毕敬的用上“申”“呈”等字样。他不知道,这不过是走向深渊的一截悬梯。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韩侂胄终被政敌所杀,自此也牵连到他。朋友曾想告诫他,在他的几案上写到,“危哉邦卿!侍从申呈”,可当时他却还自信的觉得没事,终究落得一败涂地,屈辱黥刑,发配边疆。
他最终又回到了原点,开始了在边疆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边塞苦寒,再没有江南的柔风细雨,燕语莺吟,在漫天黄沙中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沉默的夜,只有灯下纸上的墨痕未干。
06
他在孤苦中走了,远远离开了这个曾让他豪情万丈,也更带给他无尽痛苦的世间。亦褒亦贬,有功有过,都给后人评说,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么多或婉丽细腻或豪情激荡的诗词,千古流传。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
有柔奴走过的北宋。有柔奴走过的北宋
|
人们只会记得自己跨越千山万水去找的人 而不会记住千里迢迢来找自己的人 |
做人,沉得住气;做事,不慌不忙。如此,你就赢了。有时候,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时候,不是能力和智慧,而是心态。
要知道,成大事者,一半靠的是努力,一半靠的是运气。
而好运,往往留给的都是那些做事不慌不忙、稳中精进的人。
再害怕,再恐惧,也不会自乱阵脚。
做人,沉得住气;做事,不慌不忙。如此,你就赢了。 |
全文一个读音没有最牛,只有更神,经常读的绕口令,在全篇文章只有一个读音的文言文面前,那纯属是班门弄斧了: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
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
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白话译文:
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
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
季姬争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上面这篇还不算啥,《施氏食狮史》才更有挑战性,不信你读读?是不是舌头打打结了?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
汉语断句真心太重要了学汉语,断句比你想的重要多了,不好好断句,就会……
在民间流传多年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同的断句,不同的意思,来感受下。
一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三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四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五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有时候,学会断句还能救命。
有这么个故事,说的是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给她题扇,写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是,这书法家一紧张漏写了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勃然大怒,来了句“你戏弄哀家,拉出去砍了。”
关键时刻,被吓着的书法家急中生智,赶紧说自己原本只是写了首小令,还高声朗诵出来。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明知他是诡辩,却也无理由砍人家头,只好作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