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们苛刻相待,却说这是诚实。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17.碧山人来,清酒深杯。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18.最长的路也有尽头,最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接清晨。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19.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
——博尔赫斯
20.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
——余秋雨 《霜冷长河》
最长的路也有尽头,最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接清晨16.我们苛刻相待,却说这是诚实。 17.碧山人来,清酒深杯。 18.最长的路也有尽头,最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接清晨。 19.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 20.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 |
整座城市都在看雨只有我在看你有没有带伞整座城市都在看雨 只有我在看你有没有带伞 |
幸福就是和一个不庸俗的人过着庸俗的生活幸福就是和一个不庸俗的人过着庸俗的生活 |
再贵的口罩也。。。 |
等一个人是什么感觉?这是最诗意的回答诗词|等一个人是什么感觉?这是最诗意的回答
你有没有等过一个人?从暮霭至黄昏。 你有没有等过一个人?只因贪恋他曾给的温存。 你有没有等过一个人?只因他的眼神,胜过所有的日月星辰。 你有没有等过一个人?哪怕……明知道不可能。
有一种等待,是不断回想我们的初遇,回想那命运相遇瞬间的甜蜜。
古相思曲 汉·无名氏
十三与君初相识,王侯宅里弄丝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再见君时妾十五,且为君作霓裳舞。 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
“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梦想,每个少女都有的吧?可只因见了你一眼,便心心念念不肯休,这豆蔻年华如露水一般易逝,却不知道这个等待有没有期限。
有一种等待,没有呼天抢地的表白,只有默默的祈盼你一切都好。
留别妻 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这应该就是最深的相爱了。
没有哭天抢地,没有寻死觅活,只是一句平常的嘱咐,然后各自珍重。书信不通的年代,这一句简单的承诺与嘱咐,包含多少深情。
有一种等待,是日日夜夜的思念不绝,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想念。
一剪梅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这绮丽的春景都与词人无关,穷极秋水,不得君音,春光这么美,若是你在,该有多好。
有一种等待,是静静安然的等待,闲闲的、自自在在的,悠悠然地。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初读此诗,感觉是等人而不至的孤寂寥落。可细细品味,却读出来一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闲适。也许等待久了都是这样吧?些许怅惘,些许失落,却因无可奈何而暗自消遣。
有一种等待,是日渐憔悴的痴心不改,是深爱后的苦苦坚持 。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很多人表达对爱情或者梦想执着炙热的常用语。其实对人对事都应该如此,不负初心,憔悴不悔。
有一种等待,是独坐黄昏时的默默想念,是百转千回后的痛苦相思。
折桂令·春情 元·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 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此首小令,描写闺中少女情怀,情感的表达真挚而热烈。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只有等过的人才知道,夜半的相思,真的会让人似失了魂魄那般恍惚失意。
有一种等待,是你知我、我懂你的千里寄相思。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又名《夜雨寄内》,是李商隐写给远在家乡的妻子,可是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了。
“共剪西窗烛”,多么温馨的画面,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他所期待的画面永远也不会出现了,他的妻子也永远等不到他了。
有一种等待,是日夜思念后再见的巨大喜悦,是笑中带泪的深情相拥。
国风·郑风·风雨 先秦·无名氏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有道是“风雨最难故人来”,我们都等过自己的心上人,那那般惶惶不可终日的期盼,纠结与失落,都抵不过见到对方时的那一眼,似是从漫天风霜中走来,抖落一身尘埃,刹那芳华。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这句词,原来是“抄”李白的
提起苏轼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定会榜上有名。
这句词作为《水调歌头》的首句,气势不凡。可是,你知道吗?这句词是“抄袭”李白的。
李白有一首望月诗,首句就是问句,千古称奇,连日本学者读了都说好,大文豪苏轼更是从这一句中得到启发,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名句。
这首诗就是李太白的《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 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想象力丰富,多有惊人之作。
自然万物,在李白笔下,都是可以对话的对象。
这首《把酒问月》,根据诗前小序来看,应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
我们来试着翻译下这首诗:
青天上的明月呀,你是何时出现的呀?我今天暂且停下酒杯,来问你一问。
对于明月,人类自不可得,可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明月皎洁如飞空的镜子,照着宫阙,云霭散尽时,就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看见夜晚时它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它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的白兔,从春到秋的捣药,嫦娥孤单地住在月亮上,谁是她的邻居?
现在的人,没有看过古时的月亮,今天月亮曾照耀过古人。
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都像流水一样,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酒杯里。
这首《把酒问月》,是李白对月亮的疑问,更是对岁月,对人生的疑问。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李白这首诗,上承屈原《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因为诗中对明月的疑问表达。
屈原在《天问》中,向苍穹发问,向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发问。李白在此处“问明月”的灵感可能来自屈原。
对于李白的问月,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奇想自天外来。圆活自在,可谓笔端有舌矣。(“但见宵从”二句下)。
屈原启发了李白,李白启发了苏轼。
面对着悠悠万世悬于天空的明月,李白浪漫风神发挥到极致,他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天上的明月,你是何时出现的呀?我今天放下酒杯,且问你一问!
面对人生离合,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起首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李白和苏轼的“问月”何其相似。郑文焯评《东坡乐府》: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
在李白心里,明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像他的一个朋友一样,他且停杯一问之。那么亲切,那么可爱。
李白停杯问明月,苏轼举杯问青天,两位大文学家,在诗中神会。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这样奇逸想象力,在李白面前也不遑多让,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在诗的最后,李白说: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他希望月光能长久的映照在酒杯里,这和苏轼词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也颇为相似。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仰望月亮,吟咏月亮,感慨它超越时光的永恒存在。
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从屈原到张若虚,从李白到苏轼,我们可见中国文学的传承。
古人们,对自然,对人生,有太多的疑问和感悟,徘徊在心间,倾吐在笔端,而留下这一篇篇的佳作,成为文学史上的财富。 |
头发长了理发店没开门打开窗户吹一吹所谓二月春风似剪刀 |
木棉花开广州的陵园西路 每年春天 都会特地去看一次木棉花开 雨断断续续 那花颜色也一时清亮起来 |
我一点都不想你 我准备一点半想我一点都不想你 我准备一点半想 |
从来如此,便对么41.从来如此,便对么? 42.被尊重的并非就是成功,而是成功赖以实现的卓越。 4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山中留客》 44.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谈成败,论英雄。 45.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