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直有在跟很多人聊天。从疫情爆发至今,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大家从关注疫情本身,慢慢的转变,到现在更多的关注起疫情下的工作问题。
很多地方的复工时间一再延迟,部分行业更是遭受到疫情的降维打击。餐饮大佬西贝筱面村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培训机构兄弟连更是直接宣布破产,遣散了所有员工;还有海底捞暂停内地所有门店营业,星巴克临时关闭2000+门店……
就像网上说的,再这样下去,可能我们还没被病毒毒死,就已经饿死了。
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她所在的公司去年就一直效益不怎么好,年底的时候甚至连年终奖都发不出来,然后现在遇到这样一个病毒,在经历了几次延迟开工,原本2月10号发工资的日子也没收到钱后,在等待复工的日子里,朋友终于等到了老板的通知:公司为了生存,要将朋友所在的部门全体遣散。
疫情之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置之事外,特别是职场人。我们每个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还未知,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疫情让我们看到很多我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公司。
前几天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是老乡鸡董事长给员工的元宵节致辞。受疫此次情影响,老乡鸡保守估计会损失5个亿,员工联名写信并按下指印,请求疫情期间不发工资,要与公司共渡难关。但在视频里,董事长亲手撕掉了联名信,并表示就算卖房卖车也要保证员工工资发放。
一家好的公司,大概就是这样,困难时期不开口,也能得到员工的一致支持;好的公司还应该是这样,即使再困难,也会想方设法保障员工利益。
除了员工利益,老乡鸡还积极承担着一家好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留守疫区的员工一千多,无一人感染,还能每天给一线的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一千多份餐。
老乡鸡用行动示范了什么是一家好企业,但也有一些公司,将一家垃圾公司的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前不久网上流传的新闻,某公司一员工将国务院延长放假的通知发工作群里,期望公司能按规定执行。本意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也是配合抗疫工作开展,却遭来副总裁的怒骂。
特殊时期,有的公司无限延长假期保障员工安全,有的公司却不惜违法也要提前开工;有的公司贷款也要给员工发工资,有的公司却趁机裁起了员,弃多年的员工于不顾。
不到这个特殊时期,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公司有多好或者有多坏。
03
一个朋友,做自由撰稿人,平时的主要收入来自给企业写宣传文案,挣的钱不多但够用,并且贵在自由。但这次遇到疫情,所有公司的品宣预算缩紧,朋友的收入也直线下降。现在面对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的疫情,才开始不知所措,后悔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还认识一个频繁换工作的95后,在年前瞒着家里辞了职,准备年后一来就找工作。但是没想到遇上疫情,很多公司都自顾不暇根本没有招聘计划,眼看着本就不多的积蓄一天天变少,也只能后悔辞职时的冲动。
最近和朋友聊天,很多朋友虽然工作稳定,但面对这次疫情,也都有被裁的焦虑。有的是因为公司太小,怕撑不了几天就倒了;有的是因为职位不重要,如果遇到裁员,肯定就是第一梯队;有的是觉得自己业绩不行,没能给公司带来收益。
我理解这些朋友的焦虑。疫情之前,每个人都以为危机离我们很远;疫情来了,当危机摆在我们面前,才知道自己原来不堪一击。但好在也不算晚,不管有没有失业,疫情过后都应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为什么失业的是自己?这次没被裁,那么下次呢?如果失业了,我还能做些什么?
重新认识自己,想清楚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样面对下一次危机,你才能更有力。
前几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防止大规模裁员”的新闻上了热搜。疫情爆发至今,很多企业复工时间一再延迟,裁员和失业也终于成了大家心照不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这个热搜不难看出,疫情之下的企业和员工关系:因为员工上不了班,会影响到公司效益,公司效益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员工的去留。员工和公司原本就是紧密相联的关系,一方受到影响,另一方肯定也逃脱不掉。
在以前,我们总习惯将企业和员工对立起来,特别是在利益这一块。员工分到的奖金少了,肯定就是公司拿走了;员工的福利不够好,肯定就是公司太抠门;员工加班多了,公司就成了资本家。
但其实很多企业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疫情期间,一份来自清华大学金融系的报告曾指出:85%的中小企业,账上现金维持不了3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不幸疫情持续,那么这85%的中小企业可能都会倒闭,这些公司的员工都面临失业。
有时候,员工需要公司胜过公司需要员工。公司好了,员工才能好;公司撑不过这次疫情,那么员工也很难撑过去。
所以适当的给公司一些支持和理解,也是给自己支持。不然有些人,可能真的在等待复工期间,就等来了公司遣散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