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是周五随便放纵的日子,但是我实在忍不了了,插播一次放纵吧,谁让现在的社会舆论都这么随便呢。
之前就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教”,文中内容来自一档综艺节目,杜江写给自己老婆霍思燕的一封信。当然这是一封高糖情书,里面的情话基本可以入选教科书,当之无愧的甜词软句。
行吧。爱就爱了,随你怎么说吧,怎么说都是甜,都是对的。
然后文章就此引申出他们的孩子,嗯哼。嗯哼只有6岁,却因为有着“相爱的父母”,而从小心地善良,懂得体贴和照顾别人,简直就是暖男卵一枚。所以,文章重点来了,“父母相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教”!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不相爱的父母,就是给了孩子最不好的家教?
有错吗?错在哪里?为什么感觉怪怪的,好像被人往脸上泼了一碗汤?
本来这篇文章我看过就算了,但不能忍的是朋友圈一再有人转发,阅读量之高,点赞数之高,也是让人看不懂了。所以我真按捺不住躁动的心,觉得必须嗷嗷两句,也为我们这种没办法互相写出这样情书的父母伸个懒腰。
现在关于孩子,教育学家们动不动就把父母是否相爱提到了议事日程,搞得好像中国几千年来,都有父母相爱这么回事似的。试问封建礼教社会,两口子成亲之前都没见过,哪里来的相爱?碰到婚后能和睦相处,举案齐眉的,都算是祖坟冒了青烟。
那中国自古以来,家教好的孩子少吗?国家栋梁,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孩子稀缺吗?这和父母相爱的比例,好像也不成比例吧。
所以现如今父母是否相爱,被那些教育学家摆在案板上讨论,简直是件很不合国情的事情。说得不相爱的父母根本没资格为人父母——你们不甜不腻,拿什么喂养给孩子,让孩子怎么有家教?!
可是,父母倒是想恩爱呢。爱人那么好找的吗!只要结了婚,就爱了爱了,不能控制了吗?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没点儿啥数么。到了时间点就得结婚,父母催,大舅催,小姨催,同事催,谁放过谁了。你要是跟他们认真讲爱,能被笑死——
这年头有几个人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啊?你是不是得了脑震荡?!
哪儿有什么爱不爱的,结了婚都一样,日子过久了跟谁不是过!想和相爱的人结婚,比中彩票难。清醒一下吧,年轻人。
好吧。顺了你们。年轻人都在适合的时间和差不多合适的人结了婚。婚后过着和大家一样的生活,提爱?要什么自行车?!
但是不行啊。等有了孩子,你这种做法就又错了啊,你们不恩爱得跟胶水似的对不起孩子啊。你们不给孩子最好的家教,你们还有什么脸当爹妈。光会辅导作业就行啦,光花钱让孩子上辅导班就行啦?朋友们,孩子的家教呢,孩子的为人品性呢,都输在了起跑线上。就是因为你们两口子不甜,不!相!爱!
说得差点儿过去给孩子跪下了。都是父母的错,父母没有好好相爱爱得不你死我活,亏欠你啊。
谁不想和自己的伴侣相爱啊,人生就一次,任何人都想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孩子。可是这个社会给年轻人时间了吗?给他们自由了吗?让他们真的可以因为爱,才结婚吗。
现在做孩子,倒是挺快活的。不管长成什么样,专家都可以把责任推给原生家庭。是,原生家庭确实有很多不好的,但是这些不好的家庭怎么来的呢?是谁在背后做了幕后推手,又没有勇气出来承担呢?!
这一届的父母,怎么过来的,大家心里不知道么。谁不想给孩子提供最优的成长环境呢,但是有些事儿,真是努力也不能达到的。就这么简单地把孩子的性格问题全部归咎于父母,不公平。要真的只有父母相爱,孩子才能有最好的家教,那请专家解释一下单亲母亲,四个孩子全在哈佛这件事情。
一个孩子的成长,结合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专家今天讲是父母的原因,明天又会讲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后天又要甩锅给这个时代——专家你们能不能统一一下标准答案,也好让我们这些父母有所适从一下。
不能看了综艺节目,就拷问家长,看到高考,就拷问国家吧。
如果说,父母相爱对孩子的成长真的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应该把彼此相爱,作为婚姻的基本条件。如果说,社会一边倡导适龄结婚,一边又用相爱来逼迫父母,那这个真的是违反人性了——耍流氓程度,和让文盲做高数,有什么区别!
什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家教,这是个宏伟的课题。里面一定有诸多的因素,但绝对不仅仅是父母相爱。别标题党强奸这一届的父母了,让他们本来背着委屈,还要背上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