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张衡17岁那年,告别了母亲和家人,开始云游。寻师访友。张衡游历了太华、终南,考察了关中,在长安、细山驻足,最后来到了京师洛阳。张衡在洛阳取得了旁听太学的资格,他常去拜访各家经师,倾听百家之言也正因为他没有固守一家之说,所以才没有走上皓首穷经的道路。张衡在京师还结交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马融、窦章、王符和崔援,尤其是崔援对张衡的影响最大,他们常在一起谈论天文、数学、历法。从此,张衡把自己的主要兴趣转移到天文和历算方面来。
东汉的大医学家张仲景(150~219)从小跟叔叔--名医张伯祖学医。有一天,来了一个病人。经诊断,得的是"阳阻"(指有高热的病症)之症。已经多汗伤津,内邪未出,大便秘结。张伯祖凝思了半天,难下处方。给吃泻火的『药』吧,病人身体太虚,要伤元气;不吃吧,邪热不能泄,病就治不好,真是左右为难。在一旁观察了半天的张仲景见叔叔为难,便鼓足勇气说:"叔叔,侄有一法或许能治此病。"接着便讲了起来。张伯祖觉得有道理,就同意试一试。
,张仲景拿来蜂蜜若干,放在锅中用慢火熬片刻后,蜜便像面糊一样稠了。张仲景趁热将浓蜜捏成细长条放入病人肛门内,过了一会儿,病人大使果然通了。邪热排出,病情也就大大的减轻了。
这以后,张仲景又发明了用猪胆汁疏通大便的方法,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造灌肠法的医生。
『毛』病点拨:什么是师,能者为师。一个人不可能全能,需要向多方面的能手请教,所以要多师。杜甫诗云:"转益多师是我师。"其中凝聚了他一生的经验。有了师还要好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正如刘开在《问说》中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何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