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或是冷链引发的?据悉,华南海鲜市场的供应链包括来自于20个国家的冷链产品和动物制品,这其中有些国家在2019年年底前报告有新冠病毒阳性样本,或发现有与新冠病毒关系密切的病毒。
-
新冠病毒或是冷链引发的?据悉,华南海鲜市场的供应链包括来自于20个国家的冷链产品和动物制品,这其中有些国家在2019年年底前报告有新冠病毒阳性样本,或发现有与新冠病毒关系密切的病毒。研究表明,病毒在低温下可以长期存活,因而可以在冷冻产品上被长距离携带.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病毒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
2020年上半年,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的至少30家大型肉联厂、屠宰场、海鲜加工厂等,发生过新冠肺炎疫情,存在病毒可能通过进口冷链运输、造成感染并导致扩散的共同特征。而中国多地发生的数起本土疫情的溯源调查结果也反复证实,新冠病毒能够通过冷链运输途径实现远距离传播,“而且一旦引入到海鲜销售市场或者水产品加工企业等特殊的场所,能够引起本土疫情的暴发”。
有许多网友表示,冷链食品样本已多次检出新冠病毒阳性,能否禁止冷链食品进口,来确保疫情防控安全。虽然目前冷链依然具有较高的新冠病毒携带风险,但中国海量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如果贸然停止进口,可能会打破供需平衡,引发新一轮的食材涨价,这与中国经济恢复的总体战略相悖。同时,冷链环节引发新一轮疫情的可能性较小,冷链部分的疫情只是小概率事件,各级食品监督部门把冷链纳入监管范围,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再者,在全球供应链中,冷链只是其中的一环,一旦中国停止进口,那么必然冲击产业链,尤其是中国市场的供求平衡。
冷链行业发展迎来政策利好
截止2021年3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一系列有关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主要聚焦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新规新标准将快速催生行业迭代,为行业的快速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幅19%。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持续打开。
我国冷链物流现存的问题有哪些?
我国冷链物流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冷链基础设施设备结构性不平衡、冷库区域差异性较大、冷链物流企业参差不齐、以及冷链人才缺乏等方面。
由于发展结构性不合理,沿海区域以及一线北上广城市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数量较多,西部中部地区资源较少。冷链物流企业集约化程度不够,企业整体呈现散乱小的状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市场需求爆炸式增长,但冷链专业人才出现短板,制约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公司多数还处于粗放管理阶段,冷链需求不能得到随时满足,冷链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冷链运作成本高,效率低。降本增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未来在技术投入方面不可或缺。具体来讲,需要继续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信息技术;重视物联网发展对冷链物流信息化的影响;RFID将在冷链物流信息化上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第三方信息系统集成的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领域;中国冷链信息物流标准逐步制定并不断完善;存储、配送等业务信息将从异构、分散向统一、集中转变。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1-2026年版冷链项目商业计划书》分析
冷链物流行业竞争结构
1、现有企业间竞争
我国从事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的企业已达320多万家,其中,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企业、速冻食品企业、冷饮企业、乳品企业的总数已达1.1万家。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与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企业集中度不高,这些都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2、潜在进入者
冷链物流行业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较小。主要原因如下:
(1)进入壁垒较高
冷链物流业具有投资高、技术要求高、设备价值高等特点,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果没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很难开展冷链物流服务,所以导致中国冷链物流服务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2、行业盈利性较低
冷链物流冷链设备投资多,折旧费用较高,同时冷链物流的货运耗油和耗电量大,为了保鲜,一台30吨规格的货车一个小时就要增加5到6升的油耗用于制冷。目前,有些冷链公司扣除成本后,盈利不足4%。
3、替代品威胁
冷链物流的替代品威胁较小。冷链物流行业是高技术产业,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介入相对困难。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各类产品的冷藏温度要求不同,一般肉类食品的更易腐烂,温度需要更低,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没有这些技术。此外,物流行业需要的信息检测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更高,不仅需要随时检测车辆的定位,而且要随时检测农产品冷链物流所需的温度。
4、供应商议价能力
冷链物流上游行业包括冷链运输设备、制冷设备及其备件和信息技术等行业,冷链物流行业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生鲜市场等的蓬勃发展,我国冷链市场在不断的变大。近5年来冷链业务发展迅速,百强营收规模不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达21.89%。
图表: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冷链业务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中物联冷链委
我国冷链物流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有:产后商品处理技术、屠宰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技术、包装规模化技术、一体化冷链技术、温度监测技术、食品追溯技术、HACCP技术、3S技术、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技术、上下游企业冷链对接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食品追溯技术等。在供应链模式上的创新有“智能整合型”模式、“共同体”模式、“托管式”模式、“闭环形”模式、“即时即控”模式、供应链“并联型”模式等。京东通过自营物流体系建设,建设覆盖了300多个城市的冷链物流网络,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菜鸟通过平台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提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
未来政策将继续支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分拣、包装、仓储、冷链、物流和深加工等处理。在发达国家,蔬菜物流始终处于需要的低温条件,形成一条冷链,即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销售价格更高,且损耗率仅为2%左右。从单点运作向网络化布局发展,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从国内向国际化发展,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发展。作为战略型、基础型、成长型产业,冷链物流发展空间大,提升空间更大。
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冷链物流行业呈增长大势,特别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冷链作为重要的运载保存方式,受到政府及市场的极大重视,一定程度上新冠疫情对冷链产业发展打了一剂“催化剂”。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中国对于冷链物流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预计在城镇化、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而拥有资金、技术和客户优势的行业龙头,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据预测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117亿元。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量为2.65亿吨,受疫情影响仍与2019年同比增长12.77%,预计2021年总需求量将可达3.02亿吨,增速超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