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早就放弃了“无效学习”
你有没有发现:
-
明明看了很多书,却感觉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
刚刚换了新工作,对新的职位却很久都没有适应?
-
努力地工作,工作效率与能力却没有什么提高?
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学习力出了问题。
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换成知识资本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东西转化成你自己的东西,并且应用到自己需要的场合。
我们浏览了很多内容,却不见得真的内化了知识。
有一段时间,我在看关于目标管理的书。
朋友问我:“你都看这么久了,能给我好好讲解一下该怎么进行目标管理吗”
我只能简单地列出几个要点,零零碎碎地说了几句,读过的书好像突然滑过脑间消失了,那些重点和逻辑,我都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只完成了把书看完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地学进去。
01
那些回忆不起的知识,是因为自己天生记忆力差吗?
钱钟书先生读书过目不忘,有着超强的记忆力,甚至被国外一些媒体誉为“照相机式记忆”。
在上小学之前,钱钟书已读了四大名著在内的多部名著。他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阻地背出来,甚至连书中好汉所使用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
看钱钟书先生的书,先生能从先秦到现代,从诗词到戏曲,旁征博引,随手拈来。你会惊叹先生知识的渊博。
后来,杨绛先生为我们破解了钱钟书记忆力的密码。
她写道:“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心理学家也指出,最好的记忆是第一次学习时便做到1.5倍加工,钱钟书先生能有此学识积累,并不是天生的记忆力强,而是得益于他到位的学习方法。
02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有优秀的学识才干,那么他一定有着优秀的学习策略。
小区的乒乓球场总会活跃着一些每天勤奋地打乒乓球的大爷,但是二三十年下来,他能否打得过一个打了十年左右的20来岁的国家乒乓球队球员呢?当然是不能。
明明花了不少时间练习,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生活中的很多人也是这样,重复一些简单的自动化练习,并靠这种重复劳动安慰自己,但没有策略性的练习和调整,没有去和更高水平的人挑战。再怎么练,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了。
相反,我们广场有一位大爷,毛笔字写的极其好看,交谈之下了解到,大爷对于写字极有研究;一笔一点应该怎么下笔,从什么角度收笔,他都有研究。平时会请教其他书法大师,每次练之后都会和之前的对比,找到自己写出来最好看的角度和写法。
大爷还不好意思的说起,他已经通过了市级比赛,下个月要去参加省里书法决赛了。
这,就是不同的学习方法带来的差异。
03
要知道,改变我们命运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认知的深度。
如果你真正把读过的知识内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那么知识会像你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你可以很有逻辑地去表达,可以很顺畅地运用。
而学习力,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时间价值和收益。
别人放学陪你打游戏,下课陪你聊天,但考完试人家是第一,你是倒数第一。
别人天天准时下班,工作一样不落,你日日加班加点,工作还是不能如期完成。
你缺的不是天赋,而是正确的努力。
不要再埋头傻学,提高知识层次,提升核心技能,从了解自己的学习力差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