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美好一直在路上!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当春天的花在一夜之间被风雨吹落,当布谷鸟被热气催醒开始啼鸣时,春天就结束了。
在这个时节,万物已经没了在春天刚萌生时的婉约,也还没有到秋天收获后的萧瑟,更没有寒冬里需要躲藏的冷峻。
立夏这个节气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距今2250年前的战国末年,就已经被确立了。
所以,从那以后,立夏就成了预示季节转换,划分四季中夏季开始的重要节气。
所以,先秦古籍《逸周书》就已经有记载说孟夏有三候:
立夏后五天,雨水增多、湿气渐重,生活在田间地头的“蝼蝈”,开始在夜间活跃起来,声声鸣叫宣告着夏天的到来。
蚯蚓又名“地龙”,因为常年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之中,所以对大地的温度十分敏感;
而在立夏第十天之后,大地的温度就慢慢升高,以至于蚯蚓无法忍受,纷纷从泥土之中翻腾出来。
王瓜是一种生长于田野间的野菜,随着湿气和温度的增高,王瓜和田野间的其他野花野草一样,也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在这短短的十五天之内,大地迅速迎来了喧嚣、燥热的夏天。
这就很容易使人感觉烦躁不安,陷入倦怠懒散、“情绪中暑”的状态。
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我们不能静下心来整理情绪,任由它随着气温上升;
那么我们不仅会伤及自己的身体,也会影响自己的运气和福报。
只要在立夏这段时间,能够保持风调雨顺,那么在这一整个夏天里,农作物都能吸收到充足的养分,达到饱满的丰收状态。
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每逢立夏,帝王都要亲自率领满朝文武百官,一起到帝都的城郊去举行“迎夏”仪式。
以唱歌跳舞的方式,来祈求天地神灵降下甘霖润泽万物,以保证今年的丰收。
为了降温解暑,古代宫廷里还会在立夏这一天开启冰窖,把上一年冬天里储存的冰块,分赐给文武百官。
当然,因为古代藏冰技术低,一般的百姓是没有机会分到冰块降暑。
于是,他们就尽量通过改善饮食,来健体消暑,减轻“苦夏”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鸡蛋就因为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极高,加上形状溜圆,一直被古人看作是生活圆满、丰收圆满和健康圆满的象征。
人们相信,称了体重之后,就不会再因“苦夏”而消瘦,也不再有病灾缠身。
到了宋代的时候,“迎夏庆夏”的仪式就变得更加的繁琐和隆重了。
而立夏这一天的吃食,不再是单纯的鸡鸭蛋,而是更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因此还出现了“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以乐观的心态挥别春天,告别曾经的遗憾,用最认真的态度过好当下、努力经营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是对这一夏好时光的最高敬意。
当年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之后,一边承受朝堂之上的打压排挤,一边面对当地乡民的百般攻击。
但他没有随波逐流、放弃自己,反而在龙场“结庐而居”,自己动手搭建居所,最终在龙场悟道,成了著名的哲学大家。
而当年苏轼受到接连的贬谪之后,他也没有怨天尤人、愤世嫉俗,反而是贬到哪里就吃到哪里。
所以,在春尽夏至的立夏时节,我们最好重新彻底梳理一下自己,叩问自己的内心,是否还记得当初许下的心愿,是否还记得年少时的梦想。
生如夏花当绚烂,不动声色随夏长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绚烂”,和经不住风雨的春花相比,夏花绚丽而坚韧;
既能受得住最热烈的阳光,又能经得起最狂暴的骤雨迎来丰硕的秋天。
所以,我们也该随着世间万物一起,在这个最合适成长的立夏节气里,一起迎风生长、潜心学习。
让自己能像夏花一样,悄悄拔尖,然后开出绚烂的花朵、惊艳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