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社区

你的世界是怎样的,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和他人无关 |
我剪了刘海,剃了些眉毛,现在扫脸识别不出来了都 |
改变一个人,一句话就够了群人去餐厅吃饭,因为多了几位新朋友,气氛有点冷。有人主动讲了几个段子活跃气氛,大家都被逗笑了。忽然间,另一个人提高音量说了句:“这种很久以前的段子,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
刚热乎起来的氛围,一下子又冷了。而那个讲段子为活跃气氛的人,直到饭吃完也没有再讲话。
与人善言,暖如布帛。伤人之言,却深于矛戟。
一句刻薄话看似无足轻重,有时却比刀子更狠。轻则扫了人的兴,重则伤了人的心。
所谓真正“会说话”的人,往往都是心存善意,他们在每一次张嘴前,一定都是先将别人的感受考虑在前。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刻薄之言就如同数九寒天的冰雪,能让枝丫树叶全都凋敝。而赞美的话则像是照亮生命的那一抹阳光,能温暖一颗寒冷的心。
与人交往时,要善于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不说刻薄的话。 一位画家讲述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一天傍晚,他正在潜心作画,朋友行色匆匆地赶来见他。朋友的到来打断了他的创作思路,令他很是不高兴。于是他头也没抬不耐烦地说:“又有什么事来找我呀?”
朋友听到画家的话后,脸上的笑意散去,顿了顿后说明了来意:“我忙到刚刚才想起今天是你的生日,这是我送你的生日礼物。既然你在画画,那我就先不打扰你了。”
看到朋友递过来的礼物以及黯淡下去的神色,画家心里不由得有些羞愧。他意识到自己不该抱怨朋友的“打扰”,而是应该感谢对方记得自己都忘了的生日,还特意赶过来对自己表示问候和关心。
几天后,画家回送了朋友一份礼物,里面贴着一张便条:
“亲爱的朋友,真的很感谢你记得我的生日,上次是我语气不好,我向你道歉。现在请收下我的道歉礼物,你是我永远的朋友。”
生活上,很多人遇到曲折和困难就会开始抱怨,抱怨陌生人不够好,抱怨朋友、家人只会添麻烦,却时常忘了应该感谢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千世界,纷繁复杂,人无尽善尽美,事无顺心顺意。所以要懂得将心比心,学会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有时候,一句轻描淡写的指责,可能就是压垮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句宽容和鼓励的话语,可能就是逃离漩涡的救命绳索。
一句称赞的话,让人欢喜;一句宽容的话,让人温暖;一句指责的话,则会让人心寒……
最能暴露一个人内心的是语言,最伤人心的是语言,最打动人心的也是语言。永远不要觉得说话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愿你我始终可以做到眼里有光,心中藏爱,说出口的话都能够成为温暖人心的阳光。 |
多微笑,做一个开朗热忱的女人;多打扮,做一个美丽优雅的女人;多倾听,做一个温柔善意的女人,多看书,做一个淡定内涵的女人。记住为自己而进步,而不是为了满足谁,讨好谁。 |
大家最近买基金了吗 |
别忘记了打卡呀,2月5日下午下班卡不予补签,切莫因放假太过高兴忘记打卡哦! |
时间是最好的药! |
又到了一年一度集五福,今年又来了写福字新玩意 |
元宵节快乐,记得来一碗汤圆 |
【典故】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5000年的华夏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也总结出了很多道理。经过一代一代传承至今,我们把这种道理称之为“俗语”。 俗语文化是中华文明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俗语饱含了很多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句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句俗语表达了什么样的一个意思呢?又有何智慧?
这个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庙里的佛像大多都是凶神恶煞的。很多胆子很小的人,如果一个人进入庙中,可能会被吓出病来,因此避免一个人进庙。 第二种说法是,在古代的庙里面,由于很少有人会进去。可能就会有一些歹徒躲藏在佛像后面,如果一个富人进入庙中,就有可能会被歹徒谋害,抢其钱财。 第三种说法是,大家都知道,庙里面都会有一个功德箱,里面放着香火钱。如果一个人进入庙中,里面的香火钱因为没数,就算没少,也可能有人会认为进来的人偷偷拿了钱。
这个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如果两个人同时去井口喝水,如果有一个人一不小心失足掉下井淹死。另一个人就说不清楚了,可能会“背黑锅”。 另一种说法是,如果两个人一起去井口喝水,其中一个人有谋害之心,只要轻轻一推,另一个人可能就掉到井里。 这个是有典故的,据说在古代,有两个书生一同进京赶考,其中一人文采更好,盘缠带的也更多,另一人心生妒忌。有一天,两人走得十分口渴,正好看到了一口井。在那个盘缠更多的书生低头喝水时,另一人往背后一推,喝水的书生就跌入井中。妒忌的书生则拿了同伴的盘缠独自去赶考了。
【总结】其实流传千年下来的这个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就是古人想告诉我们,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什么鸟都能够遇见。人在社会上混,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也不可有!人生于世,害人的事不可做,但人心隔肚皮,要想不被人算计,自己还需多留几处心眼。出门在外,得时刻保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