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
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
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
我从来不相信,
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
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
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2020.08.11周二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 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 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 我从来不相信, 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 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 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
发火是一种身体的自救 |
换位(堪称经典) |
漫画:今年不死算成功 |
最干净的3个字,送给自己年龄越大,肩上的责任越重。旧的事情刚做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紧张、忙碌成了常态。
可以说,生活,从来没有谁比谁容易,只是有人怨天尤人,有人静默坚守。
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渐渐明白,人生多艰,要懂得成全自我,才能过得肆意。
前路漫漫,致自己3个字。
静下心来,才能享受清欢。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状态:迷茫、不安、浮躁,很多时候想要改变,可又不知从何着手,结果日渐焦虑。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内心缺少一个“静”字。
人只有静下心来,多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多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活出滋味。
电影《小森林》,正是以平静、自然为基调,勾勒出一群人平凡却惬意的生活状态。
在小村庄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都在自己的天地里平静且真诚地活着。
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忙碌之后,又回归内心的安宁,或闲话家常,或享受美食,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
尘世喧嚣,我们要学会静下来,给心灵留一片净土。
古人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静,是生活的根本。
浑浊的河水慢慢静下来,才能变清澈。
人更是如此,若心绪不宁,周遭便都是苦恼烦忧,只有保持心静,才能沉淀芜杂与糟粕。
往后,做一个心静的人,过得简单一些,纯粹一些。
净
内心清净,方能从容自在。
悠悠岁月,山一程,水一程,你会遇到许多人,经历许多事。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艰难与无奈,如果不懂得舍弃,就会活得痛苦。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一筐,而乙的筐里只有一块。
甲取笑乙:“你怎么只挑一个?”
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
在下山的路上,甲走得十分艰难,而乙一如来时般轻松惬意。
同样身处纷扰世事,为什么有的人一身清闲,而有些人却满腹愁苦?
大概区别就在于,懂不懂得舍弃,有没有一颗干净的心。
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适当舍弃无意义的东西,方能轻装前行,保持清净淡然,不执着,不贪婪,则安宁无忧。
人,内心越干净,过得越舒坦,生活,越是简单,越能感受美好。
境
活着,贵在心境平和。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樵夫在河边寻找自己掉下去的斧头,河神出现后,拿出一把金斧头,问是不是他遗失的,樵夫回答不是。
河神又换了一把银斧头,樵夫依然摇头。最后河神拿出一把破斧头,樵夫立马说是,拿过斧头后,开心地回家了。
许多人都说樵夫太过愚笨,而樵夫只笑道:
人生,有所求有所不求。
不攀不比,淡然知足,是最难得的心境。
一种心境,一种领悟。
旅途漫漫,五味杂陈,你改变不了现实,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
学会以清静心看世界,以平常心过生活。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路经历,一路成长,一路前行,一路高歌。
往后的日子,记住这三种心境,随遇而安,宠辱不惊。 |
只有全力以赴,梦想才能起飞 |
你的一生,我就借一程,如果你愿意,这一程便是余生。 |
周一 |
生活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局 |
人生就如同一枚硬币 |
生活越不称意,越需要耐烦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刻:好不容易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但却在小细节上出现纰漏,就因为这一点错,你全部的付出和努力都付之一炬; 好不容易写好一篇文章,但却在快要结尾时突然遇到停电或者电脑死机,于是你一整天的劳动成果全都付诸东流;
好不容易腾出一个休假的时间,准备好好去放松几天,但突如其来的急事却摧毁了你在半年前就做好的旅行计划……
成年以后你会发现,生活的难常常不是给你当头一棒或者让你摔得鼻青脸肿,而是在一些看似鸡零狗碎的小事上一次又一次地考验你的耐心。
正如有句话所说,“让人疲惫的,常常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底的一粒沙。”
你慢慢地会发现,当你越带着抵触、烦躁甚至消极的情绪去面对时,结果只会越来越糟。反之,你越是耐心、越是不急躁、越是心平气和地去面对生活给你设下的陷阱和挖下的坑,就越能从容地渡过难关。 人在年轻时,往往特别容易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比如,出门上班刚好错过一班地铁,于是在几分钟的等待中你就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可能影响一整天的心情;
比如,跟客户稍有一些沟通上的问题,一言不合就开杠,有时脾气一上来就撂下“大不了辞职不干”的气话;
比如,本来跟恋人约好去吃顿晚餐、看场电影,却因为对方的迟到和失约,彼此闹上十天半月的冷战,甚至严重到分手……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糟心事,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常常让我们感到沮丧。当我们不够耐心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就容易陷入情绪的泥沼,也特别容易感到疲惫和崩溃。
你越是着急、越是冲动,越容易吃亏和受伤;你越是冷静下来面对,越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随着经历和阅历的增长,一个人的内心通常会变得更加强大,也能在遇到风雨时显得更加平和从容。
往往,越是遇到大难题,越要耐心地一步一步想办法去解决;越是遇到棘手事,越要冷静下来、廓清思路、及时止损;越是有解不开的心结和疙瘩,越不能长久地去僵持和对抗。
你总要相信,人生中,没有迈不过去的山,也没有跨不过去的河。你以为的迷茫、困顿和烦恼,可能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再看就会变得无足轻重,甚至不值一提。 生活就像是爬山,你只有一格一格地往上走,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也才能不受困于当下的窘境。
人生嘛,哪能一帆风顺地度过,总会有一些跌跌撞撞,也总会有一些沟沟坎坎。越在百般不称意时,越能锻炼和打磨一个人的心性。遇到小事时,这一趟赶不上,就等下一趟再赶;这一场谈不好,就等下一场再谈;这一顿聚不了,就等下一顿再聚。遇到大事时,能改变的就拼尽全力去改变,实在不能解决时也要学会坦然接受。
越是怒火攻心,越容易让坏情绪滋长。越是自乱阵脚,越容易让坏事蔓延和生长。越是冒失慌张,越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判断。
当你学会了平和、学会了冷静、学会了耐烦,才可能在世间的纷繁芜杂中,慢慢找到生活的解药和问题的答案。 |
20200807-立秋理想人生:100岁的境界,80岁的胸怀,60岁的智慧,40岁的意志,20岁的激情,加上两三岁的童心。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的,五十块的人民币设计的再好,也没有一百块招人喜欢。 莫嫌路颠簸,世界本曲折。能过就是生活,能走就是道路。 |
雌雄同体-高层次的气质 |
今日立秋~冬天快来吧~ |
知识革命 |
做自己的风景!(写得真好)常言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人生在世,一切靠自己最可靠。 有位名人说过,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靠父母,父母会渐渐变老;靠兄弟,他们有自己的生活;靠朋友,朋友也有自己的难处。 凡事靠自己的人,才能活得最安心。 靠自己,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
古语云: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 人生路上,风雨兼程,只能靠自己。 路,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梦,要自己一点一滴勾勒。 没有尝过生活的苦,又如何感受极致的甜? 靠自己,就像是路边坚韧的小草,哪怕风吹雨打依然顽强,只有强大自我,才能战胜一切,只有强大自我,困难再大也是小事一桩,危险再强也能顺利跨过。
人生真正贵人的名字叫做——自己,世上最好命的人正是靠自己的人,人活一世,无需羡慕他人,有想要的东西,拼尽全力争取。 路途虽艰险,但让你遍体鳞伤的地方,也成了你最坚强的盔甲。 没有伞的孩子,需努力奔跑。 生活虽坎坷,我们用笑脸回应;生命虽曲折,我们用温暖相拥,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 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靠自己的双手,赢取想要的人生。 余生,无需仰望他人,自己便是最亮丽的风景。 从今往后,做自己人生的太阳,无需借助别人的光,亦可温暖自己。 人活一世,需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 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己。 |
没有硬实力,人脉就是个笑话 |
夏日炎炎,有你既甜也咸懒癌症状:报名前,干劲十足;报名后,不想动 |
舍 + 得 (写得真好) |
聚合不同的资源,才会走上人生的快车道。 |
原谅生活的不完美,你就不那么累了人生下半场,你要原谅生活的不完美。
我们总在偷偷地、不自觉地讨厌着我们自己。
认为自己这里也不好,那里也不完美,苛责自己,感到自卑和不快乐。
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其实啊,没有人是完美的。
一位作家写道: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降低对自己的期待,不苛责自己,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也要学会降低对他人的期待,不苛求他人,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可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也是你无法自己控制的。这个时候,要怎么办?
十二个字: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勇敢地面对已经发生的不幸,坦然接受不幸,摆正好心态积极处理不幸,最后,从内心放下不幸。
生活,从来都是这样,不可能永远鲜花与掌声并存,往往也是泥沙俱下。
不要去惧怕泥沙,更不要深陷泥潭。
困难来了你就上,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用自己的努力和态度,去过配得上自己的生活。 |
标签效应标签效应是指人一旦被下了某种结论,就会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一样,会自觉按照这个结论做事。
心理学家发现, “标签”具有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无论这个标签是好还是坏,它都会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影响。 因为心理的暗示作用。
标签会内化为我们的自我认知,当我们被贴上“我是最棒的”标签,我们的积极性会提高,潜力会被激发出来,我们就会越来越符合标签的设定。
而如果被贴上的是“我不行”的标签,那我们会不断自我暗示,去证明我真的不行。
被贴标签时间长了,角色就进行了内化,人们的所作所为就为了来维持这个角色设定。 很明显,那些负面标签里,有着很多偏见和不合理,也会束缚我们人生的脚步。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利用好标签效应,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呢?给你三个心理学建议。
肯定自己的每一次的进步,哪怕只有点滴。
我们可以接受一些改进的建议,但是不接受负面的定性式评价。
。 重建你的内部评价体系,活出"自主人格"的人生 |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
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好听的话都说给外人听,那些伤人难听的或者沉默不语的,都是说给最亲近的人。
02
比起房租涨价,更让人害怕的是不停不停地搬家,是你永远没办法在这座城市扎下根来。
03
夫妻之间,八成都是平淡日子,只有两成是大起大落。如果把这两成走好了,就能抵消那八成的不如意。要是走不好,感情就真的很难挽回了。
04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得赶上娃碎钞的速度。
05
一年年毕业的想要留下,一车车打工的想要留下,就像这杯水,满了总要溢出去,所以我们只能拼命往下扎,给自己增重,才不会被挤出去。
06
30岁了,第一次动手打人,因为比起体面,有了更宝贵的东西,有了想保护的人。
07
无论人还是猫,都想懒懒散散地过生活。但终究人不如猫啊,因为没有人给我们兜底。
08
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工资才能长得快。
09
与年龄一同增长的,还有选择的艰难,和对一切不确定的恐惧。到了三十岁,只敢信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 |
让你受益一生的8件小事(经典好文)
|
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常说批评是"忠言逆耳",却是"利于行"的。其实批评自己的人,一般都是真心对待自己,希望自己能改正缺点,朝着的方面发展的,对被批评者可谓是一片坦诚。 人的一生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家人通过批评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做的。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谁不曾常听到这样的批评:"不要把手放在嘴里,脏得很。""吃饭前怎么不洗手?""你太调皮了,真不听话。"而长大一些又会听到诸如"不要只关心自己,要关心一下别人""别老迟到"等等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也几乎没有人会从不受到别人的批评。 批评是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的良方,是使人成功的阶梯。从批评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世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若视批评为别人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如坐针毡、暴跳如雷,则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进步的了。 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把清酒献上。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送上干肉和干粮。 郭君问:"你怎么准备的?" 车夫回答:"我储存的。" 又问:"你为什么要存这些东西?" 车夫又回答:"为您出逃路上充饥解渴呀!" 又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吗?" 车夫说:"是的。" "那你为什么不事先提醒我呢?" 车夫回答说:"因为您喜欢虽人说奉承话,却讨厌人家说真话。我想过规劝您,又怕自己比郭国灭亡得更早,所以我没有劝您。" 郭君一听变了脸『色』,生气地问:"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 车夫见状,连忙转变了话题,说:"您流落在外,是因为您太有德了。" 郭君听后又问:"有德之人却不被国人收留而流落在外,这是为什么呢?" 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德之人,只有您一个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啊!" 郭君听后喜不自禁,趴在车前横木上笑起来,说:"哎呀,有德之人怎么受这等苦哇?"他觉得周身劳累,就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车夫用干粮垫在郭君头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后来,郭君死在田野里,被虎狼吃掉了。 郭君在穷途末路之时,仍不能体会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车夫的一片赤诚之心,仍改不掉喜欢听奉承话的『毛』病,由此可知,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了。 不过有良苦的用心还需有良苦用心的表现,让对方知道批评者实际是打心眼里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支持自己或是为了自己着想的等等,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所以批评者首先就要考虑,该批评是否是于对方有益的,能否让被批评者相信按照批评语的要求改进之后,于自身有益。不能诱之以"利益"的批评,会使被批评的人觉得自己改正行为是为了批评者的利益。于是对批评会有更多的抵触情绪,使原本的一片好心也因方法不当而遭人误会。 就心理学而言在发表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懂得爱护虽人的自尊心,维护其面子,不出语伤人,不逞口舌之快;理解使人学会设身处地地去替别人思考问题,讲话不自以为是,不强加于人。在接受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竭力认同别人批评意见中的有益部分,并予以积极的肯定。人们越是能够尊重理解人,就能越能够冷静,客观地面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从此意义上讲,尊重、理解是使忠言不逆耳,闻过不动怒的转化条件。 师经是魏国宫廷里的一位琴师,经常给魏文侯弹琴。 一天,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 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断了。文侯问手下人说:"身为人臣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 文侯手下的人说:"应该烧死他。"于是把师经带到堂下的台阶上等候。 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 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以前尧舜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 文侯听后,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 正是师经从文侯的长久统治来考虑,批评文侯不该学桀纣独断专行;而文侯也从批评中听出这是文师对自己的忠心与关怀,所以才能最终将逆耳忠言接纳下来,并免了师经的死罪。 『毛』病点拨: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人在批评过程中越是尊重、理解对方的处境,就越能够获得对方对自己批评意见的重视与接受。 |
未经他人苦,莫笑他人穷 |
加油 |
学会自己哄自己开心(经典)人活一辈子,活得就是一个心态。
|
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
真正厉害的人,不与他人争高低,论短长他们只是不动声色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最高明的还击。 |
好的生活,都是忙出来的看过这样一段话:
人生在世,虽然有先天的不同,但幸运的是,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怎么使用这24小时,就决定了你是活在哪个世界的人。
有的人分身乏术,还要挤出时间学习、运动,提升自己;有的人无所事事,任由年华虚度,朝暮流逝。
本以为闲适享乐的人生才有趣,但当闲散成了习惯,竟发现,忙碌,才是人生的真谛。
正如有人所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闲,并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裹着糖衣的毒剂。
所有你虚度的时光里,消极怠惰的病毒,都在一寸寸地腐蚀你的身体,直至灵魂。
一旦由外及里腐蚀透彻,你便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忙碌可能会辛苦,但你能在内心感受到自身的成长,以及生命的厚重;
闲散可能很轻松,但当懒惰慢慢吞噬内心,最后只剩下空洞和虚无。
总有人叹人间不值得,但其实,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启程,活出想要的人生。
所谓的人间不值得,可能只是,贪图闲适的你,不值得。 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常言道: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若是闲过一天,没有任何收获和进步,你内心就会响起批评不满的声音,让你因虚度时光而自愧不已。
只有忙碌与成长,才能使你内心的声音平息,使你对今日的自己满意,使你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忙碌,虽然会很辛苦,但只有竭尽全力去度过,这限量版的人生,才能让我们在白首之际,甘之如饴。
但是忙,要忙出价值。
网上有一段话: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炫耀,那么流水线上任何一个工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诚然,不是所有的忙碌都有价值。
所有的人熬夜加班,完成早该结束的工作;有的人早起学习,将烂熟于心的知识背了又背;
有的人拼命赚钱,却只是不断重复相同的内容,没有半点实质进步。
这些都是假忙,是为了忙碌而忙碌,是自我感动式的假勤奋,是没有价值的付出。
真正有价值的忙碌,是花最少时间圆满完成任务,是突破你原有的认知储备,是让你收获成长的付出。 竭尽全力辛勤忙碌,虽然身体会感到疲惫,内心却总是悠闲安宁。
这,大概就是忙与闲最好的状态。
学会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当你活在忙与闲的平衡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 |
风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你是否也遇到过以下不愉快的经历?
在公共场所扯着嗓子大声喧哗,丝毫不顾及他人,是非常自私的行为。说话声音的高低,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行。
柔声细语,是最好的家风
你最不能忍受的声音是什么?
有人回答:
只要是大声说话我都不爱听,因为我害怕。别人的音量一上来,我就下意识地想要躲,因为我脑子里萦绕的全是妈妈从小到大对我大声嚷嚷的情景。
我一度怀疑妈妈不喜欢我,甚至讨厌我,不然为什么总是对我大声说话?
从父母说话的音量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大声吼叫、大声责骂,怎么能让孩子相信你是爱他的呢?
柔声细语,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
胡适,与鲁迅齐名的一代大师,他说:“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胡适的母亲性子温和、宽宏大量,跟谁说话都是轻声细语,从没说过一句伤人心的话,即便吃了亏,也从没和人吵过一次架。
胡适犯了错,母亲从来不在外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
而是到了夜深人静时,关上房门,心平气和地跟胡适摆事实讲道理。
跟他说:“你要踏上你父亲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
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的柔声细语,是对胡适最好的言传身教。
在他以后的人生中,每当与人起了矛盾和冲突,他都能不急不躁,温和化解。
很多时候,温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抵御世界的诋毁和恶意。
大声说话,就像一把无情的利刃,刺伤了家人的心,让家人陷入不安和恐惧中。
控制自己的音量,对家人温柔地说话,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开始,也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说话的音量,藏着一个人内在的素质和修养。
有些人嗓门大,方圆两三里都能听见他的吼声,生气时声嘶力竭地骂人,从骨子里透出缺乏教养和对他人的不尊重。
而有些人无论遭遇什么都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
依然记得一个视频,北京下暴雨,一名外卖小哥送餐迟到,低声下气给客户道歉,却被客户大声辱骂了三四分钟:
骂完,客户气呼呼地把外卖扔在地上,外卖小哥落魄地离去,让人看着十分心酸。
说话的音量,是有温度的。
粗声大气冷如严冬,寒彻人心;轻声细语暖如春阳,化解这世间的薄凉。
《小偷家族》里,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祥太和妹妹一起去小卖部偷东西,妹妹偷零食时被小卖部的老爷爷发现了。
但是老爷爷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大声责骂,甚至没有说破他们是“偷”。
而是比划着他们偷东西时的专用手势,柔声地跟祥太说:“不要再让你妹妹做这样的事了。”
说完送给祥太和妹妹两包零食。
柔声细语,就如春风化雨那般,拥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往往比大声责骂更具劝说力。
当一个人深深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后,怎么还会继续对这个世界冷漠呢?
从此,祥太的灵魂开始醒悟,开始思考偷盗是否是正确的。
说话的音量里,是能看见一个人的灵魂的,能让人感知你是凶恶还是善良,是狠毒还是温柔,是冷漠还是慈悲。
自古贵人声音低
蔡康永说:
俗话说,自古贵人声音低,真正有底气的人,从不与人在音量上较高低,而是以真才实力服人。
有道是:“实墨无声空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说话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人,往往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用音量掩盖自己的心虚。
真正有底气有实力的人,待人说话从来是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的,因为自信,所以无需张扬。
你说话的音量,就是你内心的样子。
柔声细语,虽柔和却最有力量,能春风化雨,温暖这个薄凉的世界。
愿你轻声慢语,对家人多些耐心;
愿你温厚善良,温和抵抗世态炎凉;
愿你从容有底气,不惧岁月的风霜。 |
8月第一天——雨 |
浮生六记 卷六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 机关参透,万虑街忘。夸什么龙头凤阁,说什么利锁名缰。闲来静处,且将诗酒娟狂。 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 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 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沈复 |
七月再见,八月你好!上半年如此匆匆, 我们还在喟叹之中, 转眼间, 下半年的第一个月离我们远去, 时间,竟这么快!
|
8月 从一碗热乎乎的云吞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