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会告诉你,谁是真正的朋友。
钱钟书说:
“真正的友谊的形成,并非由于双方有意的拉拢,带些偶然,带些不知不觉。
在意识层底下,不知何年何月潜伏着一个友谊的种子;咦!看它在心面透出了萌芽。
在温暖固密,春夜一般的潜意识中,忽然偷偷的钻进了一个外人,哦!原来就是他!”
每一个人,这一生,都会遇到很多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
而真正的朋友,淡而不腻,相处自然,是比精神或物质带来的喜悦要更深刻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无所求而深刻。时间会告诉你,谁是真正的朋友。
钱钟书说:
“真正的友谊的形成,并非由于双方有意的拉拢,带些偶然,带些不知不觉。
在意识层底下,不知何年何月潜伏着一个友谊的种子;咦!看它在心面透出了萌芽。
在温暖固密,春夜一般的潜意识中,忽然偷偷的钻进了一个外人,哦!原来就是他!”
每一个人,这一生,都会遇到很多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
而真正的朋友,淡而不腻,相处自然,是比精神或物质带来的喜悦要更深刻的关系。 |
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而是“指数型思维”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是因为天赋还是努力?选择还是运气?基因还是能力?这些答案仿佛都对。
然而问题在于,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原本能力相当,出身不比你优越,天赋也并不过人,机遇也少于你的人时,为什么如今他的成就却高于你10倍,甚至几十倍呢? |
真正的教养,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当我们谈到善良的时候,内心有一种软软的、温馨的情感。善良,是和谐族群的基石,也是人是否有教养的表现。简单的说,善良,就是在与人接触的时候,能够为他人着想。
1、善良,是对他人的体贴
能够时时处处体贴别人,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
余秋雨先生曾因公干在德国小住一段时间。他看中了一套房子,想签一份长期租约。房东老太太说,你刚来,不如试住五天,满意了再签长约。
按国内的习惯,房东巴不得租客立刻签约,马上付三个月押金、租金。试住五天?那是不可能的事。
余先生刚到德国,受到这份贴心的照顾,心里很舒畅,也高兴的同意了。
但试住期间,一次不小心,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这要赔多少钱呀?余先生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说,没关系,我再送一个过来就可以了。
又是一句体贴的话,让余先生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老太太过来之后,发现余先生把玻璃碎片和其他的垃圾混在一个垃圾袋里装着,很随意的放在走廊边上。老太太忽然很生气,冲着余先生说:“房子我不租给你了,你明天就搬走吧。”
余先生觉得很奇怪,忙问原因,老太太说:“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
老太太把余先生丢弃的垃圾袋捡回来,重新分类,用镊子把玻璃碎片小心的一一捡选出来,专门装在一个垃圾袋里,并用胶布绑扎好,写上“危险”。
原来,老太太担心玻璃碎片扎了清洁工人的手!
我们常说为人要善良,善良就在细节里面,能够从细微处体贴别人,让别人舒服。甚至这份细心,还考虑到了素不相识的人,这是真正的教养。
2、 善良,是将心比心谅解别人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条件不一样,同样的事情会做出不同的反映,如果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这样的善良,体现了真正的教养。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估计没几个人没听说过。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个人合伙做生意,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分自己多一些。鲍叔牙的管家看不下去了。说,那个管仲是个什么朋友呀,怎么老是占你的便宜。鲍叔牙说,我的朋友并不是贪财,他不过是家里穷罢了。
两人一起当兵,有一次上战场打仗,进攻的时候,管仲躲在最后面,撤退的时候,管仲跑得比谁都快。很多人嘲讽管仲,说,管仲这个人,怎么这么贪生怕死?鲍叔牙为他辩解,管仲不是怕死,因为他是独生子,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
管仲几次替鲍叔牙办事没办好,三次出来做官都不成功,有人就笑话管仲,不是说这个人很有才干吗?看来是徒有虚名啊。鲍叔牙说,管仲不是没才干,只不过还没遇到合适的机会。
后来,鲍叔牙受到齐桓公重用,要任用他为相,鲍叔牙说,如果你想治理好齐国,用我就可以了;如果你想领导天下,一定要用管仲。
管仲当了四十年宰相,临终前,齐桓公问,鲍叔牙可以继承你的位子当宰相吗?管仲说,他太刚直,不适合当宰相。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鲍叔牙,鲍叔牙说,管仲真了解我呀。
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谅解别人,并且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他,但这个人临死前还不为自己说话,能不生气吗?鲍叔牙这份善良,不是傻傻的善良,而是超越了功名利禄,完全到了知己的程度。
能够忘记个人的利益,谅解别人,帮助别人,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这份善良,是真正的教养。
3 、善良,应帮助人走上正途
对好人我们善良,对品行不端的人我们可能充满厌恶甚至仇恨。但如果人人能有好的条件,又有谁自甘堕落呢?能够放弃善恶观念,把人当人来看,是真正的教养。
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名叫冉·阿让,他是一个孤儿,曾经是个伐木工人,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给饿得哇哇直叫唤的外甥们一口饭吃,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判5年苦役,中途数次越狱失败,共坐了19年牢。出狱之后,到处遭人白眼,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他发誓要报复社会。
他饥寒交迫,无处安身,一位神父收留了他。但是冉•阿让却恩将仇报,半夜里偷了神父家的一套银器,但刚逃出去便被警察抓住。警察把他带到神父家里,要神父指认。神父却说,这套银器是我送给他的,这不,还有两个配套的他还忘了拿走呢。说着,拿起另外两个银烛台,一起送给了他。
这件事之后,冉•阿让洗心革面,发誓做一个好人。经过8年的努力,他开办了自己的纺织厂,并且当上了市长,而且为了帮助别人,牺牲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雨果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善良带给人的巨大力量。
对好人善良,是容易做到的,但能把所谓的坏人当人看,也对他抱以同情之心,让他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温暖,这是真正的教养。
善良是容易做到的,一个微笑,一句暧心的话,就能够使人心情舒畅。善良也是不容易做到的,难就难在能否没有成见,一往平等的看人。没有成见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最高级的教养。 |
话要“软”着说,事要“硬”着做但丁曾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
本·琼森也曾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千年前,董仲舒讲“天人合一”,人就像一个大宇宙。
水滴石穿,以柔克刚,说话当如水,要软要柔;巍峨不动,雄伟有力,做事应如山,要硬要稳。
说话要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柔软的语言话语像清风可以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做事要硬,沉稳有力,不骄不躁,坚定的前进步伐能够事半功倍。
01 说话要软
○ 语气不对,说话白费
说话要软,首先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生活中有很多人心是好心,话是好话,但话一出口就变了味,让人生气,这就是说话的语气出了问题。
《鬼谷子》中曾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说话的语气不可过于自大,不可洋洋得意,无论是以命令的语气跟人说话还是以谄媚讨好的语气与人交流,都会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有句名言“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与人说话,语气要平和真诚。曾国藩早年在京做官期间,盛气凌人,语气狂妄自大,这种语气让他失去了不少朋友,也树立了很多敌人,给自己的官场之路添了不少堵。
好好说话,态度真诚一点,语气柔软一点。
○ 措辞要柔,关系不愁
说话要软,其次还要注意自己的措辞表达。表达要具有弹性,说话不是做数学题,不能直来直去。
不是所有话直说都能取得正面效果,有些词语不能说,话说出口前要换位思考,想一想话说出口对方的感受。为了增进感情有时候需要迂回表达,注意措辞。
我们都说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同一种意思可能有几种表达,不同的表达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同一个意思的词语有的是褒义有的是贬义,感情是需要维护需要经营的,再好的朋友也要注意说话上的分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每一段关系的破裂都是由于说话措辞引起的。
曾国藩做人“外圆内方”,这种外圆内方并非天生,早年间由于说话措辞不当,曾国藩吃了不少亏,吃亏之后,曾国藩开始反思自己,逐渐形成了说话过脑,体贴他人的性格特点。曾国藩曾告诫子女说话不可全凭性情,要考虑他人。
说话要软,别逞口舌之快,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02 做事要硬
○ 能力没有,不能长久
做事要硬,就是要有真本领。现在很多人追求稳定的工作,其实没有真正稳定的工作,没有始终不变的地位、职位。只有能力稳定,有了能力才能有长远的未来。
一个人没有能力,只会耍花架子,嘴上说的天花乱坠,说的再漂亮也干不成大事。没有硬实力,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抓不住,别人也不会信任你。
曾国藩在最开始就不断积累自己的能力,通过读书、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正是因为自身本领过硬才能建立起湘军,才能成为清末四大名臣。
做事要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有底气,做事才能硬气。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时代飞快变化,你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你没有能力,就永远不能让机会看到你。
○ 原则底线,牢记心间
做事要硬,要有底线有原则,不要做老好人。一个人总是习惯于和稀泥,做老好人没有决断力,平时看起来似乎人缘不错,但在关键点上大家都不会听从他的建议。
做事要硬,守住底线,人一旦突破自己的底线,就容易走向歧路。老话说“一步错,步步错”,人一旦失去了原则,再想找回就难了。
曾国藩在官场如鱼得水,但他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他始终秉持做人的底线。在日常生活中做事要“心狠”,人太善良有时可能也是一种恶。不要太“圣母”,要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主见。
做事要硬,有能力,有原则,有底线。
说话如水,要软要柔,措辞要恰当,语气要真诚;做事如山,要硬要稳,能力要提升,原则要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