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支气管黏膜外缝合法,主刀首例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实施国内首例人体肺移植手术……作为新中国胸外科事业奠基人,辛育龄功绩卓著。
师从辛育龄近30年的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刘德若回忆,实施首例肺移植手术的辛老说,自己是肺外科医生,目睹过大量肺终末期疾病,比如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毁损肺等,问题虽不能立即解决,但总要有个开端。“辛老认为,在该领域不能落后于他国。他还认为,开展肺移植手术不是孤立的,能够带动相关临床科研基础试验的研究发展。”正如辛育龄所希冀的,如今中日友好医院每年开展肺移植手术100例、肺癌手术2500例,他埋下的种子已生根发芽。
辛育龄深耕胸外科领域的医者形象为人熟知,而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的讲述,则展现了辛育龄极富远见卓识的一面,“辛老着眼于国之大者,曾投身我国现代化医院的筹建与初创”。
1982年5月,辛育龄被国务院任命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中日友好医院原先计划叫做北京现代化医院,从名称中就彰显着要建成一所与世界医学接轨的现代化医院的决心。
“什么是现代化医院?20世纪80年代,尚无固定模式可供遵循。”宋树立介绍,彼时,辛育龄全心全意推进办院工作。两年多后,一所国内最具现代化、国际化的医院拔地而起。“医院中西医兼备,集医、教、研于一体,拥有1000张病床、200人编制的临床研究所和每年招生300名的护校,如此的规模和配备在全国首屈一指。”宋树立说。
辛育龄敢为人先,也善为人先。他的创新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深思熟虑之上。宋树立举例,辛育龄有几项超前实践。一是率先建康复治疗中心和无障碍设施。放在今日来看,这正切合着人口老龄化需要。二是成立医工处。当时,多数医院称之为设备科,仅用以提供医疗设备,但辛育龄主张叫医工处,意在将医学工程学术理念引入医院发展,在医学技术创新上发挥着引领作用。三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促成中日、中欧之间延续至今的学术会议和专家互访。四是确立“患者至上”的办院理念,在寸土寸金的院区融入园林设计,给医患留出放松与交流的空间,使之成为医疗和康复的一部分。“这些探索,为我国现代化医院建设提供了范本。”宋树立表示。
吴天一
征服险峰 志在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