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巴伦周刊》刚刚报道,伊拉克政府官员称,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伊拉克的一处办公场所28日遭到火箭弹和炮火袭击,未造成任何伤亡和损失。
报道称,该公司在伊拉克南部济加尔省的一名代表说,在伊拉克阿尔加拉夫油田运营的中曼石油办公场所遭到了火箭弹等袭击。
伊拉克安全部门一名官员称,火箭弹在遭袭地点没有爆炸,但附近的一辆车上留有弹孔。
报道还称,济加尔省安全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称,调查期间已有6人被捕。
分享给你综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巴伦周刊》刚刚报道,伊拉克政府官员称,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伊拉克的一处办公场所28日遭到火箭弹和炮火袭击,未造成任何伤亡和损失。 报道称,该公司在伊拉克南部济加尔省的一名代表说,在伊拉克阿尔加拉夫油田运营的中曼石油办公场所遭到了火箭弹等袭击。 伊拉克安全部门一名官员称,火箭弹在遭袭地点没有爆炸,但附近的一辆车上留有弹孔。 报道还称,济加尔省安全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称,调查期间已有6人被捕。 |
分享给你解决问题是第一位! |
分享给你6年前,听说翻身村要搬下山,搬到镇里去,村民朱全皱着眉头直摆手:“不去不去!庄稼人离开了地,可咋活呢!” 翻身村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是一个典型的河湟村落,山大沟深、条件艰苦,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贫穷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 靠天吃饭,但一方水土却养不了一方人,搬出大山成了这片土地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2015年,平安区决定对翻身、窑洞、邦业隆、索尔干、庄科5个村(含2个自然社)实施整村搬迁,为403户村民在镇上建成了统一规划的扶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幸福家园。 搬出大山,住进楼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成了城镇居民,过去拿着锄头的农民变成朝九晚五的技术工人,生活变了、身份变了,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始终没变。 搬迁搬出幸福好生活 “以前睡土炕、上旱厕,烧柴草、点牛粪,一家人挤在土坯房里,做个饭都烟熏火燎的。”搬到幸福家园的严芙玲说住进近100平方米的楼房,冬天有暖气,做饭使天然气,上厕所用抽水马桶,这种生活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三合镇副镇长李成良介绍,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三合镇通过在安置区内外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全力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以前看个病,至少得走5公里山路才能见到大夫,现在卫生室就在家门口,你看细心不细心,镇里还给我们建立了健康档案。”严芙玲说,现在去大医院瞧病,小区门口就有好多路公交车直达市中心。 对于窑洞村的段光财来说,搬下山最让他满意的是,他的宝贝孙子能就近上学了。“在山上时,学校离得远,6岁的孙娃子得住校,不放心啊!每周一还得走5公里的山路到学校,心疼啊。”搬下山后,从段光财家到学校最多10分钟。“现在不但娃娃读书离家近了,学校的设施条件和老师也是没得说,我们家长更放心了!”段光财说。 多渠道打通致富路 “搬下山来,村民们的最大顾虑是不种地了,靠什么维持生活?干部们想的是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怎么搞?”三合镇镇长李兰英告诉记者,政府早就想好了办法,找好了出路,全都安排妥当了。“简单说就四句话,整体承包收租金,产品收购赚桶金,就近务工挣薪金,扩建厂房促就业。” 首先是给心里最没有底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吃个定心丸。三合镇为69户建档立卡户无偿提供1间45平方米的铺面,由扶贫产业园入驻企业统一承包经营,每年向建档立卡户支付铺面租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收益分红。 “今年我分红拿到了5000元,这成了每年的固定收入!”朱全说,他自己还在平安区有一间小铺子,卖点日用百货,一年能存6万多元。 仅仅“兜底”还远远不够,致富才是终极目标。“搬迁群众参与土地流转,一亩地能有一两百元的租金收入。更重要的是,我们把他们从贫瘠的土地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外出打工,打工已成为搬迁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李成良说。为了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安置区特别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及时发布用工信息,通过开设烹饪、刺绣等实用劳动技能培训课程,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掌握实用技能,积极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为了真正完善后续扶持,三合镇把厂房“拉”进了安置区,通过建设扶贫产业园,把产业“安”到了搬迁群众的家门口。 “扶贫产业园建成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入驻三家企业,拥有国内现代化生产线15条,员工最多时达120名,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李成良说。 乡村振兴谋新篇 每天早晨八点半,翻身村村民仲雄民都会准时到产业园区的企业上班,和同事们开始一天的工作。 “现在我和城里人完全一样了,也过上了‘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的生活。”如今仲雄民成了一名产业工人,她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思想上的转变。 记者在三合镇扶贫产业园里看到,这里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年龄40岁左右的妇女。仲雄民说,以前妇女只能在家中务农和照顾一家老小,搬出大山之后,她们不再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也能外出打工挣钱了,特别是在家门口就有就业的机会。 “目前,扶贫产业园正在实施二期扩建项目,项目总投资达783万元。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全镇155人的就业问题,为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提供更多岗位。”李兰英告诉记者,下一步,三合镇扶贫产业园将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创新研发更多更好的高原特色产品,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打造“互联网+产业园生产+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村和易地搬迁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让三合镇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这也是青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据统计,截至目前,青海省已实现5.5万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户均1.9人实现就业。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03版) |
分享给你【“学习笔记”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从13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刻阐释。 新时代的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今天,笔记君和您一起学习领会第九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 |
分享给你今天也是努力的一天 |
分享给你【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在12月2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说:我们看到有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称,美国政府近期向中方提出拟派主要来自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18名官员赴华,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为美国运动员提供安全和医疗支持,接下来还可能将为另外近40名官员递交签证申请。请问中方能否证实、是否将批准相关人士的签证申请? 发言人赵立坚对此表示,我可以证实的是,中方已经收到美方有关人员的签证申请。此前美方出于政治操纵的目的,在没有受到邀请情况下,自导自演了所谓“不派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奥会”的闹剧。对于美方要派由政府官员组成的团队来华并提出签证申请,中方将根据国际惯例、有关规定和对等原则进行处理。我们再次敦促美方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停止把体育运动政治化,停止任何干扰破坏北京冬奥会的言行。 |
分享给你距离退休又进了一步 |
分享给你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表示要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表示,中国佛教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深入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文化,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水平。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宗教工作领域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深受鼓舞。”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表示,道教界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强化学习效果,掌握重要讲话蕴含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将其转化为指导道教工作、促进道教健康传承的强大动力。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表示,伊斯兰教界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不断增强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不断增强对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深刻认同,坚定不移走伊斯兰教中国化之路,深化经典诠释,融入现代中华文化,实现传统经学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表示,天主教界要继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和引领广大神长教友,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从而使宗教能够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表示,基督教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对教义思想、教规制度、礼仪习俗、行为活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依据基督教中国化的原则和要求,列出清单,逐项解决影响我国基督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不断显现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成效。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孙少龙、王琦)
(责编:赵欣悦、白宇) |
分享给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日前,党中央印发通知,对代表选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做好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二十大,对于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由全体党员推荐提名、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的2300名二十大代表,肩负着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履行着神圣的职责。大会期间,代表们将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反映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广泛、党员拥护的代表,是确保二十大顺利召开、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做好代表选举工作,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是凝聚全党力量、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有力动员。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做好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高质量完成代表选举工作任务。 党的二十大代表应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严格代表资格条件,严把人选政治关和廉洁关。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考察人选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着重了解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具有较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重大问题上头脑清醒,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是否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凡是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七个有之”以及“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等问题的都要坚决挡在门外。要把牢人选廉洁底线,认真落实“四必”要求和廉政意见“双签字”规定,注意运用巡视巡察、信访、审计、专项督察等结果,对廉洁问题“零容忍”,坚决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通过考准考实思想、政治、能力、作风、业绩、履职等方面表现情况,层层把关、好中择优,确保代表质量。 党的二十大代表应具有广泛代表性,必须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要保证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比例,注重推荐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中的先进模范人物,特别是在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和艰苦环境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注意推荐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先进典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表彰活动中被表彰或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模范党员。要综合考虑行业、领域和地区分布,尽可能做到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各个方面都有代表,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应占一定比例。要严把人选身份关,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认定身份,坚决防止张冠李戴、弄虚作假、“顶帽子”等问题,防止挤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名额,确保选出的二十大代表符合党中央提出的结构比例要求,能够代表和反映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党员意愿。 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通过扎实做好学习宣传、组织动员、推荐提名、会议选举、严肃纪律等各项工作,使代表选举产生过程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成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过程,成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党史教育的过程,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生动实践和民主集中制教育的过程,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汇聚起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07日 01 版) |
分享给你尽管2021年我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但是经济发展仍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就业得以改善,居民收入提高较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当前经济发展成绩的基础上,精准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作出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部署。由于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和国际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国当前稳增长难度加大。如何稳住经济增长又不带来新的结构性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工作规律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总结和分析,这些规律性的认识能够帮助有效化解深层次矛盾,真正实现“稳中求进”。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2021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条主线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总体复苏进程的延续。在复苏不同阶段动能的延续和变化中,由于面临国际国内多重冲击,造成延续动力不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方向。稳增长是实现现代化和回应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需要。面对现代化新征程,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从容化解新挑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就业和生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稳增长还是明年召开党的二十大的有力保障。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才能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氛围。稳增长更是国际竞争的需要。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国际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只有稳定经济增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首先,在稳增长中,我们要树立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面对疫情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进一步显示出了我国国内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基础、产业链韧性、国内市场优势,特别是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基本面因素构成了我国经济基本盘,虽然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会面临一些压力,但是不会出现无序下滑。 其次,稳增长的关键原则是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有效方式。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更需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困难,需要从自身优势出发,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做大做强国内经济。 最后,稳增长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经济基本面和有效的政策组合拳必将构成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能够有效稳住经济增速。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当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尤其是由于欧美供需缺口,我国出口大幅度上升很好地支撑了疫后复苏,但是新动能还不充分。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所致。只有真正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中国经济才能走出深度依赖原有动能延续的格局,转向科技创新等新动能。要解决这些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关键在于对经济工作规律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只有深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破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才不会陷于被动式稳增长,从而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的认识保障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当前稳增长的难度远远不是过去可比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愈发复杂。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一些问题,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速推进了世界格局的转换,国际国内挑战和风险加大。在新的环境下稳增长,要确保稳定正确的方向,在稳中求进,不能简单为求稳而妨碍未来前进。这就要求在稳增长中,必须把握好经济工作规律,以便劈波斩浪。 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经济结构性问题凸显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齐聚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面对多重压力。如果各利益主体都仅从自身出发,采取符合单个主体的合理行动,结果很可能产生“合成谬误”,叠加产生更大的问题,最终导致局面更加复杂。这就类似在发生重大危险的时候,如果人们各行其是,往往容易导致“踩踏”等群体性事件。越是面对重大挑战,越是需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全国大局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出发考量各种政策。只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证政策协调配合有序,才能跳脱出局部“小算盘”。为此,首先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党中央的精神,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大局,看到地方工作在大局中的切入点。其次要将中央的政策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僵化理解,“一刀切”执行,更不能阳奉阴违,空喊口号,不作为不担当。最后要积极深入经济工作一线,调查研究,创造性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下好中国发展这盘大棋。并不能因为看到经济总量持续高增长,就认为我国已经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亟需满足。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明确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并不矛盾。经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有获得感。更要明确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盲目追求高速度。破解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多重压力,需要一定的速度,更需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保证发展质量,这样才能塑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如果只是简单为了稳增长而采用政策放水方式拖延问题,那么长期拖延后,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总量问题变成结构问题,将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负担。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存在着新旧动能转换,结构失衡等问题。经济发展就是从失衡到平衡,再到失衡和平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这样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中,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雪中送炭,而不是火上浇油。在市场经济中,自发的经济调整往往会采取“创造性毁灭”的方式。例如,当某项新技术产生时,往往会带来大量人员失业、固定资产贬值、旧行业消失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经济下行。在多种经济压力并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稳字当头。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先立后破,通过发展推动调整,而不能简单打破原有格局,产生动能转换的真空期,造成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多重经济压力要求在化解问题、出台政策的时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坚持系统思维。面对中国经济复杂的局面,要具备“木桶思维”补短板,稳住底线,保障安全,也要积极锻造长板,打造“撒手锏”。各部委和各地方在出台稳增长政策的时候,需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保有大局意识,充分考虑协同效应,打好政策组合拳,而不能相互掣肘。 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引领前进方向 深刻认识新发展环境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方面可以统一思想,更好地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另一方面把握好重大问题,才能更好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理解共同富裕要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重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我国高收入群体占比很低的情况下,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促进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还是要以发展实现“富裕”,首要任务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这种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包容式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收入分配等政策进一步分好“蛋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市场经济必然存在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伟大创造,不是消灭资本,而是通过约束和正向激励,将资本纳入推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对于资本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分析了各种经济新情况。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规律。资本在利润的推动下,有无限扩张的内在动力,这带来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同时,以货币为单纯的追逐目标,资本也逐步将一切泛商品化,以消费主义塑造各种“伪精致”,以垄断等手段进行各种掠夺,试图将一切社会秩序纳入货币逻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借助资本的创新动力,也要约束其掠夺性。这要求我国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当前,社会上有很多对资本的争论,甚至有极端观点认为,对金融、互联网平台、教培行业和房地产的治理就是要限制民营经济、消灭资本。“两个毫不动摇”明确驳斥了这种观点。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明确了资本的“有为”和“不可为”,这有助于化解社会上对资本的各种争论,尤其为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活力源泉,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将通过“红绿灯”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面对各项重大挑战,底线是保障经济安全。我国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发展和安全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经济安全的基础是保障各类初级产品供给。今年以来,能源、粮食等商品价格在全球都出现了较大涨幅,给很多国家带来了重大冲击。这背后有全球变暖和各种极端天气的影响,有能源转型带来的投资不足,有供应链冲击导致的供给不畅等多种原因。面对复杂的成因,我国需要整合资源,在国际上构建能源资源多元供给,打通国际国内物流网,在国内践行节约、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国内资源勘探、加工生产和高效利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随着经济关系中的联系日益复杂,风险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放大性。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仅仅是雷曼兄弟的倒闭就引起了全球流动性枯竭。面对复杂局面,我们不能因为怕风险就不发展,甚至完全“躺平”,而是要时刻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神经。一方面,各主体要牢牢把握自身发展底线,以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为基础,预防新增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存量风险,要精准施策,不能盲目“一刀切”。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全球变暖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我国可以实现碳达峰,但是只有在绿色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够真正实现碳中和。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在能源结构调整中,控制煤炭消耗是无法规避的选择。202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燃烧产生了我国92%的二氧化碳。其中,煤炭作为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比超过七成。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更要沉下心积极稳妥推进,不能将长期问题短期化,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盲目压减煤炭等传统能源。“一刀切”和“运动式”的减排,只会导致中国经济面对更大的成本冲击。未来,需要在发展中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要实现发展红利和绿色红利的“双重红利”。这就要求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序推进,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稳增长关键在落实 深化认识将会助力实践。当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着疫情带来的周期性冲击、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异常复杂的竞争环境等严峻挑战,对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对于经济工作规律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经济,有利于各地区各部门真正落实好“稳增长”这一核心任务。 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更需要主动发力,落实在行动上。“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稳增长需要深化认识,更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提升各地区各部门责任感,加快构建正向激励机制,推动中央部署落在实处。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口号落实精神,甚至出现“躺平”等极端现象,非常不利于工作的推进。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关键在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有效落地。只有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激活市场活力,才能将中央的部署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提升工作的责任感,不忘初心,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工作。同时,要加快构建正向激励机制,让广大领导干部更有积极性、更有创造性、更有开拓精神,肯干实干,促进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