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时说的那些伤人的话
都是日后无可救药的后悔
心情不好的时候少开口
分享给你冲动时说的那些伤人的话 都是日后无可救药的后悔 心情不好的时候少开口 |
分享给你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 |
分享给你“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7年11月17日,俄罗斯列宁山,莫斯科大学大礼堂,满堂朝气蓬勃的中国留学生激动地聆听着毛泽东主席的深情寄语。时光荏苒,这段著名的话语被反复传诵,萦绕在一代代青年的耳畔。 2017年12月30日,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收到一封特殊的回信,信中他们重温了毛泽东主席60年前的谆谆寄语,也读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殷殷期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 …… 跨越六十年,领袖的话语饱含深情,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前行。
出品人:周宗敏 |
分享给你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总书记同袁隆平亲切握手。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看望全国各条战线、各个时期、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代表,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65名劳模同总书记围坐在一起,畅谈人生梦想。 在会议现场,袁隆平拿出两张超级杂交稻照片递给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站起来,身体前倾,伸手接过照片。 总书记问:“这个是?” 袁隆平答:“这个像瀑布一样的是超级稻。” 总书记说:“超级稻,真是颗粒饱满啊。你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国家包括整个世界,现在还是要为粮食安全积极奋斗。全世界还有很多人吃不饱肚子,我和很多国家在谈合作时都谈到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很多人都提到对我们农业的先进科技特别是杂交水稻这方面的合作。所以我们这项事业是造福祖国人民、造福世界的一项事业。”
亲切交谈 |
分享给你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
分享给你稳住 问题不大 |
分享给你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 2021年“五一”假期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 同比增长119.7% 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03.2%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 同比增长138.1% 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7.0%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假期游客满意度达84.8 处于“满意”水平
策划:赵承 监制:胡清海 统筹:谢良、杨进欣 记者:余俊杰 编辑:邵艺博 设计: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分享给你6月起,一批新规将陆续施行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浙江、重庆将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20个城市将可以异地交易登记小型非营运二手车 …… 哪一项对你的生活影响最大? 先来看看全国性的新规↓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推行 6月1日开始,辽宁、山东、广东、重庆、四川将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而江苏、河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将实施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
分享给你永远进步 |
分享给你【专家点评】 作者:崔宝敏(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坚实保障。当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我国县域广、地域大、资源丰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着良好基础。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偏远乡村普遍面临农业资源丰富与农业份额小、农业优势突出与强势产业少、农产品品质好与流通不畅等错配问题。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让市场说话,围绕“特”字做文章。 一是开发乡村特色产品和服务,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种功能,积极开发具有乡村独特价值、独特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等差异化乡土产业。尊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种养模式,提高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实施特色产业链提升支持行动。聚集乡村资源要素,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培育形成一条涵盖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的产业链条。延长产业生产链、增强产业价值链、打通产业供应链、畅通产业资金链,构建形成地域特色鲜明、市场价值大、技术工艺独特、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特色产业体系。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村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畅通特色产业流通体系。加快构建特色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流通体系,促进小特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将小产品通过农村电商做成大产业,实现产销贯通,让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闯出致富新路。 四是建设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积极发展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大、生产工艺独特的主导产业,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车间,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向基地聚集,促进形成产镇融合、产乡一体、功能衔接的产业融合格局。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涌现一批乡土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创建一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着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带,不断将特色资源优势和生态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五是打响乡土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制定不同特色产品的生产标准,推进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鼓励符合条件的产品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推动乡村产业向标准化、品质化、有机化方向发展。打响“老字号”“乡字号”“土字号”产品品牌,传承乡土文化和记忆。健全乡村特色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形成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特色产品品牌保护体系。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周仕兴、胡晓军、李宏、龙军、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昕洋、肖章荣、宋嘉华、隆太良、唐金生、隆海江)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7日 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