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大吉!
分享
分享给你 |
分享给你2020年地方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多个省份增速在前三季度转正基础上继续加快,全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各地危中寻机、变中育新,新兴动能表现活跃。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政策持续发力取得明显成效。 各地2020年经济年报已全部出炉。截至1月29日,全国31个省区市均发布了去年全年的经济运行数据,除受疫情冲击最重的湖北省外,其余省份均实现正增长。西部地区增速继续领跑全国。 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202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2.3%,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的积极变化,同样体现在地方层面。多个省份增速在前三季度转正基础上继续加快,全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从经济总量看,东部省份复苏势头强劲,广东、江苏、山东位列前三。2020年,广东省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73129亿元。除粤苏鲁外,GDP总量超过5万亿元的省份还有浙江和河南。超过4万亿元的省份共有9个,除上述5省外,还有四川、福建、湖北和湖南。 从经济增速看,除湖北外其余省份均实现正增长,20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其中19个省份同比增速超过3%,增速前三均在西部地区。西藏增速居首,同比增长7.8%。贵州紧随其后,同比增长4.5%。云南同比增长4%。 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河北增速领先,比上年增长3.9%。江苏同比增长3.7%,山东、浙江同比增速均为3.6%,海南、福建分别同比增长3.5%、3.3%。广东同比增速与全国同步,达2.3%。上海、天津、北京同比增速慢于全国增速,分别为1.7%、1.5%、1.2%。 在东北地区,前三季度率先实现由负转正的吉林省同比增速继续领先,全年实现2.4%的增长,黑龙江、辽宁的增速分别为1.0%、0.6%。 西部地区增速继续领跑全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有9个省份增速在3%以上。重庆、甘肃、宁夏同比增速均为3.9%,四川、广西、新疆分别同比增长3.8%、3.7%、3.4%。陕西、青海、内蒙古增速分别为2.2%、1.5%、0.2%,慢于全国增速。 在中部地区,安徽同比增长3.9%,湖南、江西同比增速均为3.8%,山西同比增长3.6%,河南同比增长1.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同比下降5.0%。 2021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湖北经济严重受创,今年要全力回归正常,不仅要把损失的部分补回来,还要力争把应有的增长追回来。考虑去年低基数因素和潜在增长率,湖北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增长10%以上。 动能转换持续推进 2020年,尽管受疫情冲击,“新高”“突破”“提升”等依然成为各地经济年报热词,高质量发展有新进展。 从供给端看,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加快恢复,服务业生产持续改善。据记者粗略统计,全国有超过2/3的省份实现了三次产业全面增长。 2020年,山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超万亿元的省份;四川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量突破5000亿元,增速创近15年新高;山西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较年初回升14.6个百分点;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从投资看,投资增速稳步回升,高技术产业和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在湖南,20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增长44.2%;在重庆,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4%和39.8%。在广东,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4%。 从消费看,消费升级持续推进。疫情期间,线上线下融合提速,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逆势增长。在江西,通讯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0.0%、95.5%。在海南,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2.0%,化妆品类增长132.9%,金银珠宝类增长102.8%,通讯器材类增长11.0%。 从进出口看,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浙江、安徽、江西、重庆等省份外贸规模创新高。2020年,浙江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占全国的份额分别比上年分别提升0.7个、0.6个和0.7个百分点,创出新高;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406.4亿元,比2019年增长14.1%;重庆市进出口总值6513.4亿元,同比增长12.5%,笔记本电脑出口值创新高。山东省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138.3亿元,增长366.2%。 2020年,各地危中寻机、变中育新,新兴动能表现活跃。在北京,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5.6%和24.8%,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在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在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4%,创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在甘肃,全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地区生产总值高1.9个百分点,新能源利用率达95%以上。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2020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助力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政策持续发力取得明显成效。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20年,北京市先后制定出台“免减缓、返补保”等30余项援企稳岗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社保费1423亿元。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加快18.3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7.4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49.9%。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0年,贵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全体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7.2%,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达54.5%。上海市推出一系列民生保障有力措施,居民转移性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对全年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六成左右。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比上年缩小0.05,连续8年呈缩小态势,自1993年以来首次降至2以内。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长。2020年,浙江省在册市场主体达803.2万个,企业282.0万家,分别比上年增长10.9%和11.2%。贵州省市场主体数量达346.76万个,比上年增长13.0%,特别是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4家,比2019年还多93家。 展望2021年,地方经济有望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经济运行将趋向常态。各地纷纷表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熊丽) |
分享给你在全国上下倡导“就地过年”“减少流动”的疫情防控形势下,2021年春运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旅客人数显著减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28日进入春运以来,每日旅客出行人数为1800万人次左右,同比下降七成左右。 出行人数少了,但铁路人、民航人等为春运所作的准备和努力没有减少,温暖旅客回家路,是春运永恒的主题。 春运,智能服务更高效 今年春运与往年不同的是,疫情防控成为重中之重。全国铁路普遍采用“智能+人工”专业化服务模式,优化配置智能红外线测温仪,普及推广“无接触”测温,进出站旅客体温测量效率倍增。 “请旅客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这是旅客在北京火车站听到最多的提醒。在进站口,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利用先进智能设备,不间断进行“三品”查危,耐心引导服务旅客,温馨提示旅客进站、乘车、出站全程佩戴口罩,严守“三道”防线“安全门”。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等火车站派出所还加大警力投入,对倒票、霸占售票机、买短(途)乘长(途)等涉票违法犯罪活动展开集中打击。 在上海虹桥站,铁路部门首次投放4台多功能智能保洁机器人,采用全视角“眼睛”自动识别环境、主动分析,并快速处置,同步完成“零接触”保洁、消毒。杭州、上海虹桥等站智能厕所实现了蹲位自动显示,保洁消毒也更加人性化。 “今年春运,智能化服务越来越先进。”合肥南站客运人员说,车站安装使用安检机,旅客只需走进毫米波测温安检一体机,静止站立两秒,即可完成成像数据采集。 铁路部门今年还在车站新增实名制验证与检票合并服务模式。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全局140个车站的检票口闸机都具备自助实名制验证和自助检票功能。 为充分发挥电子客票便捷出行功能,上海局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所对管辖内京沪高铁徐州东、宿州东等13个站、847台验票闸机更换升级,安装具有“三合一”读取器、二维码扫描口、刷脸进站功能新式闸机。 此外,新上铁集团公司在26个车站设置68组智能寄存柜,提供无人寄存服务;南京南站还设置了智能取餐柜,采用24小时不间断紫外线杀毒模式,提供中西餐热链餐食…… 春运,“高铁+普速”回家更顺畅 2021年春运前,京雄城际、京哈高铁京承段、郑太高铁、商合杭高铁合湖段、沪苏通铁路等新线高铁开通运营,全国更多地市高铁实现互联贯通,旅客出行变得更便捷。 以长三角铁路为例,目前高铁里程已达6008公里,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群融入1-3小时“交通圈”,至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间实现1000公里内5小时到达。“沪浙苏皖铁路加快发展,强力助推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春运旅客出行更轻松。”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徐瑞华教授说。 春运期间,铁路部门按照“有流开车、无流停运”原则,通过增开客车、扩大列车编组、动车组重联运行、灵活调整售票时间等措施,实施“一日一图”动态配置运能,统筹高铁和普速既有通道能力,充分利用新开通的线路和新投用的动车组,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服务。 普速列车同样为旅客出行提供了足够保障,在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同时,全力做好列车防疫工作。在青岛客运段值乘的青岛至成都K208/5次列车上,不仅为旅客准备了“防疫便民箱”,备有一次性口罩、儿童口罩、消毒湿巾、酒精消毒片、口罩防勒“神器”等物品,餐车还根据就餐旅客人数,采取分时就餐、分隔就餐,为就餐旅客提供装口罩的一次性塑料封口袋等,并用3种不同颜色毛巾按顺序清理桌面、做好消毒。 春运,旅途体验更美好 服务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一直是铁路青年志愿者春运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休班团员青年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截至1月31日18时,已经为800余名重点旅客群体提供了进站、候车、乘车引导、咨询等服务。在太焦高铁,焦作车务段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客流相对较大的焦作车站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引导无接触式进站,引导旅客使用自助闸机“一证通行”。在长三角万里铁道线上,南京“158”、上海“心尚”、合肥“明亮”、扬州“清馨绿扬”等100余个“上铁雷锋服务站”,联网接力服务,按类别优化完善重点旅客服务流程,畅通重点旅客服务受理渠道,为重点旅客打开一条条温情通道。 针对老年旅客,呼和浩特站启用了老年人专用售票窗口,降低了柜台高度并设置座椅,配备了更大字体的标识和扩音麦克风,老年旅客可以坐着与售票员面对面沟通。 “旅行安全最重要,防疫防护第一条,禁携‘三品’要知道,安全宣传我支招。”安徽宿州站组织党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关爱老年旅客,发送春运“安全福囊”,为旅客支招服务,更让旅客感受到浓浓的新春祝福。 由于职业特殊,在众多人今年还在适应就地过年时,众多铁路人早已习惯了在异地过春节。按照工作排班,老家在黑龙江的柳州机务段动车司机宋江,今年将在离家3510公里的桂林过年。除夕晚上,宋江的儿子在深圳,妻子在柳州,父亲在黑龙江。“旅客坐着我驾驶的列车安全到家团聚,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觉得,只要心中有爱,一家人在哪儿过年都是一样的。”宋江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