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已的梦想停止于别人的嘴巴! |
青春斗! |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作者丨孙圈圈 来源丨圈外(iquanwai)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在《得到》专栏里,提及了Google刚进中国时候的一件事。刚开始,Google总部对中国研发团队的评价非常低,因为“出工不出活儿”,北京的三四个工程师都抵不上Google总部的一个工程师。 后来吴军帮忙分析了原因,他发现,那些工程师都不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优先完成它们。中国研发团队里,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新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工作,而在Google总部,新员工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在有经验的员工带动下快速掌握工作技能。 之后两年,Google总部的工程师陆续来中国帮助团队梳理工作方式,而中国团队也会去Google总部交流,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善,中国研发团队也最终得到了总部的认可。 Google工程师这么聪明的一群人,尚且需要学习正确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产出,何况大多数人? 我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智商情商正常、学习和工作意愿高,就一定能出成绩。 然而,我带过很多人,也招过很多人,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学习,非常努力,智商情商也都正常,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甚至不如很多资质低于他们的人。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怀疑自己看人不准。直到前阵子看到吴军的这段叙述,才幡然醒悟,仔细回想了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将他们与产出高的人相比,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存在这三个问题:
- 01 - 问题1:只关注任务,不关注目标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之后需要给客户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要给他做一份PPT。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PPT草草做完,而且发现其中一些数据没有,你怎么办?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PPT没有来得及做完,或者质量不高。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而最高效的那些人,会根据老板此次汇报的目的,判断这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大小,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完善重要页数、而不是找数据上,如果很关键,那么就找其他人帮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数据。 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 我此前的咨询公司,在做高潜人才研究的时候,有个发现: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具备这些共性的人,几乎做什么都能做好,而不具备的,几乎做任何工作都会障碍重重。 这其中,有一项共性就是Result-driven(结果驱动)。那些高产出的人,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死守着原有的工作任务。 实际上,结果驱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是我自己刻意训练的最有用的思维模式之一。 比如思维训练营里,有学员问我:如何让自己对一个行业有真知灼见? 想想看,如果是你,会如何回答? 我的回答方式,是反问她:具备真知灼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让客户更加信任你、还是想让老板看到你的进步? 假设你是希望客户信任你,觉得你懂他,那你要做的,就是看这个行业里的客户有什么痛点,然后针对这几个痛点,下功夫研究和分析,有更多洞见,然后借机沟通出去。了解一个行业,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没有目标,根本无从下手。 所以,没有结果驱动的思维,而仅仅死守着工作任务,最终就是,出工不出活儿。
- 02 - 问题2:应激式工作,而非统筹式工作
如果你观察周围的同事,会发现,整天风风火火、急得上蹿下跳、各种任务来回切换的人,有时候产出并不高。看他们工作,就好像打地鼠一样,打完一个,另一个又冒上来,连看的人都跟着焦虑起来。 而另一类人,他们做事专注、条理清晰、看起来很淡定,但最后,多困难的事儿都默默搞定了。 两者的差别就在于,第一类人总是应激式工作。他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规划当天的工作,而是马上投入工作,以至于到了下班之后,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而没做完的,可能又是最重要的。 另外,领导临时给个任务、客户临时有个要求、同事临时要个数据,他们都会停下手里的事情,去忙这些,最终,在任务的切换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我跟公司的运营打过一个比方:假设你每项工作任务平均半小时可以做完,而任务之间的切换通常也要半小时,如果你经常一项不做完就切换到下一项,就算每个任务中途切换一次吧,那就意味着,8小时的工作时间,你至少有4小时都花在任务切换上了。 这种应激式工作方式无疑是低效的,那什么才是高效的呢?统筹式工作。 真正的统筹式工作,有几个特征:
特征一,有计划地工作。 我通常周日晚上就会排好下周每天的工作,而每天早上会排好当天的工作。而且,任务清单在工作的时候一直开着、实时更新,完成一项删掉一项,临时增加一项就插入相应的时间段,当天完不成的、非紧急的任务,我就改成第二天的日期。 这种方式,会让自己很有掌控感,多少事情来了,都不会乱了阵脚。 当然,在做计划的时候,你需要为高价值问题分配最多专门的时间。我此前特地写过一篇文章,就提到,大部分人在80%的时间里都是做无用功,根本原因就是没搞清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这6个问题,可以帮你省80%的无用功。 特征二,形成自己固定的时间习惯。 比如我的习惯是,在上午做需要烧脑的事情、在交通工具上听书、在饭后效率不高的时候集中回复微信消息和留言、在等人的时候构思下篇文章主题、在疲劳的时候刷一下公众号、在傍晚的时候跟团队开会、在晚上做一个简单总结。 这种习惯,一方面把不同难度的工作跟自己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达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会清楚地知道,5分钟、10分钟、30分钟,对我来说分别可以干什么,这样就不会一有碎片时间,就习惯性地刷朋友圈了。 特征三,及时记录、每天总结。 当你正在工作的时候,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客户又来了一个问题,你会如何呢?很多人就直接扑到临时任务上去了,但真正好的做法是,如果不是十万火急,你可以快速用关键词记在笔记本上,不需要任何思考,然后马上回到刚才的任务,做完再看笔记本。 另外,你在一天当中,学到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当时也要记下来,因为过了那个时候,你很快就会忘,然后继续犯这个错误。当然,这些记录,晚上都需要进行整理。 我曾说过,此前8年多的顾问生涯里,成长最快的那半年,我每天都坚持写工作日记。 另外,记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轻大脑负担。每天的例行工作、自己常犯的错误,这些都可以列清单。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是很宝贵的,别把一支笔就可以做的事情,强加给你的大脑来做。
- 03 - 问题3:几乎从不“偷懒”
“懒癌”是第一生产力。仔细盘点一下,我们哪样创新不是因为懒呢?不想走路,有了汽车;不想爬楼,有了电梯;不想打扫,有了扫地机器人…… 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那么就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搭好框架。 比如,我让运营每周做一次数据分析,这个事情是重复性的,所以高效的做法是:建一张excel表格,把固定需要分析的参数都做好公式,每周只需要把导出来的源数据贴进去,刷新之后参数就出来,然后只需要看参数来得出结论。 当然,这里所说的偷懒,不仅是善用工具,还包括善用他人。 比如,你从来没做过数据分析,那么就先去找找前人怎么做的;比如,你有自己的团队或者实习生,那就不要做任何他们就可以做的事情;再比如,去运营社群,摸索出一套群主激励机制,比你自己去做群主,要高效得多。 所以,这三个让你Work Smart的工作方式,听起来难吗?一点也不,而且你很可能也听说过。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我观察下来,有几个障碍: 障碍1:工作环境所限。 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就不是结果导向型的,而是任务导向型的。他的工作岗位要求他做的,就是完成任务,至于背后的出发点,不需要知道。而且,领导有可能就是考核努力、考核苦劳,而不是考核产出。 实际上,工作性质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大到超乎想象。 你去看,刚毕业的时候,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同学,看起来差不多,但过了几年,你会发现,只要接触一个人几分钟,听他说几句话,就能大致判断出他的职业。 再极端一些的,多年前我曾经因为要帮客户设计流程,去他们的产线观察生产过程,在噪音极大、灯光昏暗的厂房里,我看着流水线工人机械地盯着机器、等待换箱,几个小时下来,我自己也开始反应迟钝、敏锐度下降了。 障碍2:没有资深的人辅导。 从开头的案例可以看出,Google工程师那么优秀的一群人,在从校园进入公司之后,也需要有经验的人辅导。 但很多公司并不像Google那样,重视对新人工作方式的培养,将Work Smart提到非常高的位置。 他们往往只重视教员工What(需要做哪些事情、用什么工具等等),却没有How(如何聪明地做这些事情)和Why(这些事情对公司、对客户有什么帮助、要达到何种目的),导致员工的聪明才干发挥不出来,没有成就感。 障碍3:思维方式固化。 一部分人,会在工作多年之后,发现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醒悟过来想要改变。 然而,从学校踏入社会的这几年,是思维和工作方式形成的关键几年,如果任务导向、应激式努力、闷头蛮干的工作方式在大脑中固化了,形成了下意识思维,是很难扭转过来的。 我带过几个人,此前的工作经历都是任务式、应激式的,在跟他们合作的时候,的确能够感受到他们与自己固有思维作斗争的痛苦与挣扎,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挣扎出来、突破自我的。
所以,年轻时候的工作选择,你选择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 在初入职场的几年,处于何种工作环境、跟谁一起工作、被谁辅导工作,足以影响你的下半辈子。 |
你好,最美人间四月天!时光总爱不言不语,不经意间,三月又将悄悄溜走了。三月过了,四月来了,春天最美好的时刻,终于来了。
三月最后一天,好好告别过去,迎接全新开始。把这些话送给你,愿你新的一月,好好爱自己,好好拥抱自己。
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 也要积极一点,勤奋一点, 就会离成功更近一点。
运动一日,可得一日康健。 有事的时候忙碌,没事的时候锻炼,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请爱护自己。
放下抱怨,接受问题,解决问题。 放下恐惧,越是黑暗时, 越要点亮人生的光芒。 放下烦恼, 你若心宽,处处晴天。
忙碌的生活, 总是让人不自觉的快步行走着, 而忽略了生活, 那个真实的自己。
你不需要多繁忙, 只要多读几本书, 多看一些风景,多认识些朋友。
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 就算不快乐也不要皱眉, 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微风拂面春意浓,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抬头,你将会发现, 四月的阳光更加明媚; 伸出手,就能感受到, 四月的风将更加温柔。
忘记三月所有的不愉快, 开启崭新的四月! 眼中有美,心中有爱, 遇见美好,撞见幸福, 每一天都是春暖花开! |
家有家规,茶有茶礼,做个讲究的人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习惯以茶会友,茶是连接友谊的媒介。以茶待客,不仅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更是历史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文化、知茶礼,茶礼仪是茶文化系统的一章,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做的功课。
在此,我们向大家展示茶礼仪——待客礼仪、泡茶礼仪、品茶礼仪......我们提倡修生养性优雅的“慢”生活,与大家共同学习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礼仪”。
主人在泡茶前应根据所邀客人的喜好备置几款名优茶,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观其色,作为客人的你,也需要对茶叶做个简单的点评。
泡茶时的手势,逆时针的讲究: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客人的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寓意“七分茶、十分情”。再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分茶时的手势,顺时针的讲究: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分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杯口或壶口向前冲着宾客分茶,壶嘴不断冲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分茶时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公道平等,无厚此薄彼之意。
男士持杯:“三龙护鼎”在社会交往的任何场合中、正确持杯是一种喝茶的礼仪,三龙护鼎,即代表稳妥,也是一种茶修。三个手指被誉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女士持杯:“三龙护鼎”虎口分开,大拇指、食指握杯两侧,中指抵住杯底,无名指自然弯曲,小指“兰花指”翘起来,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
叩指礼——是从古代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即代表叩头。 长辈向晚辈: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平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晚辈向长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到茶室外进行。
强宾压主响杯擦盘:客人茶喝完放杯要轻拿轻放,不能让杯发出声响,否则就有“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的意思。
喝茶皱眉表示嫌弃: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因为主人发现客人皱眉的话,会认为是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胃口。
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茶叶已经泡得很淡了,主人却没有再换茶,这是主人暗示你该回家了。
放置茶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擦拭茶壶: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的壶,在冲泡中那,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的注意力。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太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
别把责任,推给别人 |
睡眠不好如何调理?佛教有办法
晚上睡觉的时候,是可以具足六度的。
很多人睡觉时就是一躺,然后呼呼地就睡过去了。有的人睡眠不好,每天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然后就叹气。其实可以不用这样,睡觉时可以选择先发心,然后躺下观察自己的相续、心态,不求贪睡多少,慢慢观察中入睡。
我们都知道,睡觉也是保护身体的一种方法。若是不休息,身体就毁坏了,这就等于毁坏了坛城。若是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修行?休息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修行。为了保护坛城,保护上师三宝弘法利生的工具,休息也是为了更好地修行,这是一般的发心。
大乘佛法,尤其密宗里讲,睡觉也是一种入定,可以进入大光明的境界,也可以这样发心。把佛或上师观在心间,一心祈祷,让佛或上师的智慧与自己的心合二为一,这是一种禅定。
睡不着,就多思维、观修当天的闻法内容,多念些咒语、佛号,心态一放松就睡着了。很多人睡眠不好,这是改善睡眠很好的方法。不要总吃安眠药,对身体不好。不要总想睡不着怎么办,更不要想明天工作怎么办。越有睡不着的心,就越着急,越紧张,就越睡不着。
睡觉时能保持三门清净,睡觉也是持戒。睡觉时能一心一意祈祷,睡觉也是禅定。很多时候虽然睡着了,但总做一些没有用的梦;有时候做一些好梦就高兴,有时候做一些恶梦或不好的梦,就伤心哭泣。这说明你睡觉的时候没有专心,心没有定下来,所以就散乱。若是你睡觉之前心能静下来、定下来,就不会做梦了。
有时候睡不着,心里特别厌烦、着急,如果能观想或持咒,就是安忍度;睡觉也是一种修行,满怀喜悦地想:我现在可以躺着修行、入定了,可以和佛、上师合二为一了,这样欢喜地睡觉,就是精进度;这样睡觉,梦境也是大光明,处在一种喜悦、智慧的状态,就是智慧度;这种功德和善根也可以回向给众生,是法布施,这就是布施度。这样,睡觉就具足六度了。
文:达真堪布 |
回南天! |
回南天! |
回南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