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斗!与地斗!与青春斗!
青春斗! |
别让自已的梦想停止于别人的嘴巴! |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作者丨孙圈圈 来源丨圈外(iquanwai)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在《得到》专栏里,提及了Google刚进中国时候的一件事。刚开始,Google总部对中国研发团队的评价非常低,因为“出工不出活儿”,北京的三四个工程师都抵不上Google总部的一个工程师。 后来吴军帮忙分析了原因,他发现,那些工程师都不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优先完成它们。中国研发团队里,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新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工作,而在Google总部,新员工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在有经验的员工带动下快速掌握工作技能。 之后两年,Google总部的工程师陆续来中国帮助团队梳理工作方式,而中国团队也会去Google总部交流,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善,中国研发团队也最终得到了总部的认可。 Google工程师这么聪明的一群人,尚且需要学习正确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产出,何况大多数人? 我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智商情商正常、学习和工作意愿高,就一定能出成绩。 然而,我带过很多人,也招过很多人,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学习,非常努力,智商情商也都正常,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甚至不如很多资质低于他们的人。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怀疑自己看人不准。直到前阵子看到吴军的这段叙述,才幡然醒悟,仔细回想了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将他们与产出高的人相比,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存在这三个问题:
- 01 - 问题1:只关注任务,不关注目标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之后需要给客户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要给他做一份PPT。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PPT草草做完,而且发现其中一些数据没有,你怎么办?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PPT没有来得及做完,或者质量不高。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而最高效的那些人,会根据老板此次汇报的目的,判断这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大小,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完善重要页数、而不是找数据上,如果很关键,那么就找其他人帮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数据。 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 我此前的咨询公司,在做高潜人才研究的时候,有个发现: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具备这些共性的人,几乎做什么都能做好,而不具备的,几乎做任何工作都会障碍重重。 这其中,有一项共性就是Result-driven(结果驱动)。那些高产出的人,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死守着原有的工作任务。 实际上,结果驱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是我自己刻意训练的最有用的思维模式之一。 比如思维训练营里,有学员问我:如何让自己对一个行业有真知灼见? 想想看,如果是你,会如何回答? 我的回答方式,是反问她:具备真知灼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让客户更加信任你、还是想让老板看到你的进步? 假设你是希望客户信任你,觉得你懂他,那你要做的,就是看这个行业里的客户有什么痛点,然后针对这几个痛点,下功夫研究和分析,有更多洞见,然后借机沟通出去。了解一个行业,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没有目标,根本无从下手。 所以,没有结果驱动的思维,而仅仅死守着工作任务,最终就是,出工不出活儿。
- 02 - 问题2:应激式工作,而非统筹式工作
如果你观察周围的同事,会发现,整天风风火火、急得上蹿下跳、各种任务来回切换的人,有时候产出并不高。看他们工作,就好像打地鼠一样,打完一个,另一个又冒上来,连看的人都跟着焦虑起来。 而另一类人,他们做事专注、条理清晰、看起来很淡定,但最后,多困难的事儿都默默搞定了。 两者的差别就在于,第一类人总是应激式工作。他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规划当天的工作,而是马上投入工作,以至于到了下班之后,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而没做完的,可能又是最重要的。 另外,领导临时给个任务、客户临时有个要求、同事临时要个数据,他们都会停下手里的事情,去忙这些,最终,在任务的切换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我跟公司的运营打过一个比方:假设你每项工作任务平均半小时可以做完,而任务之间的切换通常也要半小时,如果你经常一项不做完就切换到下一项,就算每个任务中途切换一次吧,那就意味着,8小时的工作时间,你至少有4小时都花在任务切换上了。 这种应激式工作方式无疑是低效的,那什么才是高效的呢?统筹式工作。 真正的统筹式工作,有几个特征:
特征一,有计划地工作。 我通常周日晚上就会排好下周每天的工作,而每天早上会排好当天的工作。而且,任务清单在工作的时候一直开着、实时更新,完成一项删掉一项,临时增加一项就插入相应的时间段,当天完不成的、非紧急的任务,我就改成第二天的日期。 这种方式,会让自己很有掌控感,多少事情来了,都不会乱了阵脚。 当然,在做计划的时候,你需要为高价值问题分配最多专门的时间。我此前特地写过一篇文章,就提到,大部分人在80%的时间里都是做无用功,根本原因就是没搞清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这6个问题,可以帮你省80%的无用功。 特征二,形成自己固定的时间习惯。 比如我的习惯是,在上午做需要烧脑的事情、在交通工具上听书、在饭后效率不高的时候集中回复微信消息和留言、在等人的时候构思下篇文章主题、在疲劳的时候刷一下公众号、在傍晚的时候跟团队开会、在晚上做一个简单总结。 这种习惯,一方面把不同难度的工作跟自己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达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会清楚地知道,5分钟、10分钟、30分钟,对我来说分别可以干什么,这样就不会一有碎片时间,就习惯性地刷朋友圈了。 特征三,及时记录、每天总结。 当你正在工作的时候,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客户又来了一个问题,你会如何呢?很多人就直接扑到临时任务上去了,但真正好的做法是,如果不是十万火急,你可以快速用关键词记在笔记本上,不需要任何思考,然后马上回到刚才的任务,做完再看笔记本。 另外,你在一天当中,学到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当时也要记下来,因为过了那个时候,你很快就会忘,然后继续犯这个错误。当然,这些记录,晚上都需要进行整理。 我曾说过,此前8年多的顾问生涯里,成长最快的那半年,我每天都坚持写工作日记。 另外,记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轻大脑负担。每天的例行工作、自己常犯的错误,这些都可以列清单。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是很宝贵的,别把一支笔就可以做的事情,强加给你的大脑来做。
- 03 - 问题3:几乎从不“偷懒”
“懒癌”是第一生产力。仔细盘点一下,我们哪样创新不是因为懒呢?不想走路,有了汽车;不想爬楼,有了电梯;不想打扫,有了扫地机器人…… 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那么就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搭好框架。 比如,我让运营每周做一次数据分析,这个事情是重复性的,所以高效的做法是:建一张excel表格,把固定需要分析的参数都做好公式,每周只需要把导出来的源数据贴进去,刷新之后参数就出来,然后只需要看参数来得出结论。 当然,这里所说的偷懒,不仅是善用工具,还包括善用他人。 比如,你从来没做过数据分析,那么就先去找找前人怎么做的;比如,你有自己的团队或者实习生,那就不要做任何他们就可以做的事情;再比如,去运营社群,摸索出一套群主激励机制,比你自己去做群主,要高效得多。 所以,这三个让你Work Smart的工作方式,听起来难吗?一点也不,而且你很可能也听说过。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我观察下来,有几个障碍: 障碍1:工作环境所限。 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就不是结果导向型的,而是任务导向型的。他的工作岗位要求他做的,就是完成任务,至于背后的出发点,不需要知道。而且,领导有可能就是考核努力、考核苦劳,而不是考核产出。 实际上,工作性质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大到超乎想象。 你去看,刚毕业的时候,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同学,看起来差不多,但过了几年,你会发现,只要接触一个人几分钟,听他说几句话,就能大致判断出他的职业。 再极端一些的,多年前我曾经因为要帮客户设计流程,去他们的产线观察生产过程,在噪音极大、灯光昏暗的厂房里,我看着流水线工人机械地盯着机器、等待换箱,几个小时下来,我自己也开始反应迟钝、敏锐度下降了。 障碍2:没有资深的人辅导。 从开头的案例可以看出,Google工程师那么优秀的一群人,在从校园进入公司之后,也需要有经验的人辅导。 但很多公司并不像Google那样,重视对新人工作方式的培养,将Work Smart提到非常高的位置。 他们往往只重视教员工What(需要做哪些事情、用什么工具等等),却没有How(如何聪明地做这些事情)和Why(这些事情对公司、对客户有什么帮助、要达到何种目的),导致员工的聪明才干发挥不出来,没有成就感。 障碍3:思维方式固化。 一部分人,会在工作多年之后,发现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醒悟过来想要改变。 然而,从学校踏入社会的这几年,是思维和工作方式形成的关键几年,如果任务导向、应激式努力、闷头蛮干的工作方式在大脑中固化了,形成了下意识思维,是很难扭转过来的。 我带过几个人,此前的工作经历都是任务式、应激式的,在跟他们合作的时候,的确能够感受到他们与自己固有思维作斗争的痛苦与挣扎,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挣扎出来、突破自我的。
所以,年轻时候的工作选择,你选择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 在初入职场的几年,处于何种工作环境、跟谁一起工作、被谁辅导工作,足以影响你的下半辈子。 |
你好,最美人间四月天!时光总爱不言不语,不经意间,三月又将悄悄溜走了。三月过了,四月来了,春天最美好的时刻,终于来了。
三月最后一天,好好告别过去,迎接全新开始。把这些话送给你,愿你新的一月,好好爱自己,好好拥抱自己。
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 也要积极一点,勤奋一点, 就会离成功更近一点。
运动一日,可得一日康健。 有事的时候忙碌,没事的时候锻炼,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请爱护自己。
放下抱怨,接受问题,解决问题。 放下恐惧,越是黑暗时, 越要点亮人生的光芒。 放下烦恼, 你若心宽,处处晴天。
忙碌的生活, 总是让人不自觉的快步行走着, 而忽略了生活, 那个真实的自己。
你不需要多繁忙, 只要多读几本书, 多看一些风景,多认识些朋友。
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 就算不快乐也不要皱眉, 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微风拂面春意浓,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抬头,你将会发现, 四月的阳光更加明媚; 伸出手,就能感受到, 四月的风将更加温柔。
忘记三月所有的不愉快, 开启崭新的四月! 眼中有美,心中有爱, 遇见美好,撞见幸福, 每一天都是春暖花开! |
1年1张,还原100年广州。
1927年,广州,消防总署大楼成立,也是当年最高的瞭望塔。
1928年,广州,文德路口。
1929年,广州,中山纪念碑建成,位于观音山(越秀山)山顶,这个位置传说古时为“越王台”,南越王赵佗祭天的地方。
1930年,广州,珠江边上的沿江西路。沿江西路原是珠江河岸的一处浅滩,1932年填河而成,被命名为新堤大马路,1981年更名为沿江西路。
1931年,广州,中山纪念堂成立。
1932年,广州,“财厅前”路口。
1933年,广州,海珠桥成立并且开始实施通车,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梁。
1934年,广州,汕头淑德女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她们是1873年入学,1934年拍这张合影照时他们已经60多岁了。
1935年,广州,高层建筑与脚下古老的小船交相辉映,画面左上角有拱顶的建筑是海关大楼。
1936年,广州,学生运动会。
|
关于人生的30条忠告
1、 不谈恋爱死不了,脱贫比脱单更重要。
2、 不要跟眼界不一样的人争辩
3、 做你害怕做的事情,然后你发现,不过如此。
4、 三观不合真的很难做朋友,因为思想,经历,感官,全都不一样。就像我说大海很漂亮,你却说淹死过很多人。
5、 年轻的时候,我们爱得死去活来,可随着年岁渐长,你就会发现,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善良,努力,读书,健身,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6、 人们并不是害怕失去,而是害怕失去以后没有更好的可以代替。
7、 如果你是对的,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资格发脾气。
8、 求人不如求己,靠得住的永远都是自己。
9、 再爱的前任,提一次复合就够了,你可以爱三五个人渣,但你不能爱一个人渣三五次。
10、生活是否永远艰辛?总是如此。成人的世界里,本没有容易二字。
11、结婚过日子,钱真的很重要,贫贱夫妻百事哀。
12、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千万不要用人情。
13、便宜的东西,只有在你买的那一刻是开心的,用的时侯没有一天是开心的;品质好的东西,给钱那一刻是心疼的,用的时侯每天都是快乐的,感觉特别值得。
14、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
15、所有的失恋都是在给真爱让路
16、想送你回家的人,东南西北都顺路;愿陪你吃饭的人,酸甜苦辣都爱吃;想见你的人,千山万水都能赶来。
17、那些依靠投机取巧走上“人生巅峰”的人,总有一天,会因为一件不经意的小事露出马脚。
18、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所以,放轻松点,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19、有时候,你把别人当好朋友,但人家并没有这么想。你所有的朋友都活着,但你还会感到孤独。
20、永远不要忘记善良。但也不要“过于”善良,因为人们只会挑软柿子捏。
21、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累了就躲远一点。你取悦别人的模样,真的不好看。
22、 一个人不主动联系你就是不想你,也可能就是不喜欢你;对话时总是三言两语就是对你没兴趣;说一大串走心的话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就是把你当备胎。不要再为别人找借口了,事实上,Ta没那么喜欢你,尽快直面或者放弃吧。
23、别不好意思拒绝,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反正也都不是什么好人。
24、在利益面前,感情是次要的。利益一致的人,讨厌的人也可以变成同盟队友。利益冲突,再亲密的朋友也可能化敌为友。——李月亮
25、如果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要肆意地妄加评判。
26、当你不确定Ta爱不爱你的时候,那么能确定的是,Ta已经不爱你了。
27、不要忘记爱父母,他们会永远对你好。
28、所有关系变淡的原因:一个不说,一个不问;或者一个问得尴尬,一个答得敷衍。
29、你开始背后说别人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把别人当成议论的话题,而别人却觉得你不值一提。
30、生活坏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好起来的。
|
别把责任,推给别人 |
1年1张,还原100年广州。1917年,广州,背着防溺木漂的孩童。甘博/摄。
广州,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在交州东部设立广州,广州之名由始而来。自先秦开始,2000多年来一直是华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
如今在这个繁华的都市,很多年轻人见证着他的飞速发展,却很少有人去寻找,曾经埋藏在这里的峥嵘岁月。
本期老照片从1917年广州的一张照片说起,娓娓道来广州这100多年来的沧桑与巨变。这里有百姓的平常生活,有城市的雕梁画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有过与记忆。
本文受权转载自“广东最生活”,ID:gdzsh020。本文约 3508 字,预计阅读时间 9 分钟。
1918年10月,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实施拆城墙筑马路,大北门被拆除。
1919年,广州,长提大马路街景。
1920年,广州拆城墙开路,将旧时的北京路改名为“永汉路”,所以当时的北京路也叫永汉路,直到1966年,永汉路改名为北京路。
1921年,广州,中央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被称为“市立第一公园”。
1922年,广州,南方大厦落成。原为城外大新公司,是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
1923年,广州,孙中山与宋庆龄于广州大元帅府合影。
1924年6月16日,广州,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1925年,广州,在海珠岛上建立海珠公园,同时也是为了纪念海军总长程壁光,东端建有程璧光铜像。
1926年,广州,越秀山,民国时期的“粤秀公园”,更名为“越秀公园”越秀山当时又名为越王山,其实当年的观音山就是越秀山,作为越秀公园的主体山。
|
家有家规,茶有茶礼,做个讲究的人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习惯以茶会友,茶是连接友谊的媒介。以茶待客,不仅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更是历史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文化、知茶礼,茶礼仪是茶文化系统的一章,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做的功课。
在此,我们向大家展示茶礼仪——待客礼仪、泡茶礼仪、品茶礼仪......我们提倡修生养性优雅的“慢”生活,与大家共同学习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礼仪”。
主人在泡茶前应根据所邀客人的喜好备置几款名优茶,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观其色,作为客人的你,也需要对茶叶做个简单的点评。
泡茶时的手势,逆时针的讲究: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客人的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寓意“七分茶、十分情”。再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分茶时的手势,顺时针的讲究: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分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杯口或壶口向前冲着宾客分茶,壶嘴不断冲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分茶时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公道平等,无厚此薄彼之意。
男士持杯:“三龙护鼎”在社会交往的任何场合中、正确持杯是一种喝茶的礼仪,三龙护鼎,即代表稳妥,也是一种茶修。三个手指被誉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女士持杯:“三龙护鼎”虎口分开,大拇指、食指握杯两侧,中指抵住杯底,无名指自然弯曲,小指“兰花指”翘起来,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
叩指礼——是从古代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即代表叩头。 长辈向晚辈: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平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晚辈向长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到茶室外进行。
强宾压主响杯擦盘:客人茶喝完放杯要轻拿轻放,不能让杯发出声响,否则就有“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的意思。
喝茶皱眉表示嫌弃: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因为主人发现客人皱眉的话,会认为是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胃口。
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茶叶已经泡得很淡了,主人却没有再换茶,这是主人暗示你该回家了。
放置茶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擦拭茶壶: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的壶,在冲泡中那,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的注意力。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太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
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