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运动员喜爱的耐克鞋
比尔•鲍尔曼是美国尤金市的一名田径运动教练。他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一心要使自己的运动队超过其他队。鞋对于一个田径运动员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每个运动员都有一双合适的鞋,底轻而支撑又好,摩擦力小且稳定性强。鲍尔曼精心设计了几款运动鞋的样式。但找了许多家鞋业生产厂家,都没有人愿意生产他设计的运动鞋。无奈之中,他只好请教补鞋匠,拜皮鞋工人为师,自己动手亲自制鞋。他日以继夜,无数次手被缝针扎得鲜血淋漓,但他就是不放弃,一遍不行就来二遍,二遍不行就来三遍,终于掌握了制鞋手艺。在一次运动会上,他的运动员穿上了由他亲手制作的鞋,结果跑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比赛都好的名次。于是他萌发了创办运动鞋公司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一个名叫菲尔•耐特的学生的支持。两人通力合作,创建了一家专门生产销售运动鞋的公司———蓝绶带公司。
耐特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他认为要想使自己的运动鞋有钱可赚,必须从成本上下功夫,成本低了,利润自然也就高了。可当时美国制鞋厂的生产成本都很高。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国外,当时东南亚一带的劳动力成本低廉,耐特把目光瞄准了当时的日本。并千方百计地找寻机会。在一次鞋类产品交易会上,他遇到了日本的一位有名的制鞋商,这个精明的日本人看过设计图样后大喜,认为此种鞋将大有市场前景。经过协商,决定由美方设计经销,在日本生产制造,双方当即签订了供销合同。
就这样,耐克公司的前身———蓝绶带公司正式开始营业了。
公司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营业室,他们销售产品时,住房就是店铺,推销车就是办公室。为了运货及时,他们常常顾不上吃饭。包装费太高,他们就从废品收购站买来旧的包装纸作包装。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开业初期的艰难是难以想像的。
后来因为日本方面不守信誉,双方终止了合作。虽然当时有几家鞋业生产厂主动来找耐克洽谈合作事宜,但耐克为了降低成本,始终坚持把鞋类的生产授权给那些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外合作伙伴。通过对外承包这种方式,耐克公司大幅度削减了运行成本,因此很少有公司的盈利率能超过耐克公司。后来耐克公司在35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共雇佣了50多万名员工,绝大多数工人都是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人。之所以选择这些国家,是因为这里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低廉。
将成本降到最低限度,耐克公司就会有更多的资金用来开拓市场和进行产品的创新。并且在鞋业制造厂所在地,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第一时间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了较低的成本运营,又在生产地拓展了市场,耐克公司的销售量很快稳居同行业前列。
智慧点评
成本的降低就等于利润的提高,一个新创建的公司在产品的成本上一定要想办法将成本降至最低。所谓“物美价廉”,就是要在吸引了消费者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可观的利润,这样才算是成功的经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