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条社交规则,20岁以后必须懂。
周末朋友向我吐槽,说一想到周一要上班就感觉脑袋疼,倒也不是工作内容有多难,而是她实在有点怕应付那些职场里的人际关系。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见很多人,熟悉的、不熟的、友好的、不友好的,而如何处理好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每个人必修的课题。想要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这3个社交准则,希望你一定要记得。
今年的高分电影《寄生虫》里有一个场景,讲到富人家的男主人想要招聘一个司机,而他衡量一个司机的标准除了开车技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司机不能 " 过界 " 。
其实,所有的关系中都有一个隐藏的 " 界限 " ,懂得把握好两者之间的 " 度 " ,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朋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那时候她在公司里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她觉得关系好就意味着可以跟对方毫无保留。
所以,她经常把自己对工作,对领导的不满告诉那个人,结果,对方却把她说的那些话都告诉了领导,导致她在公司里待不下去,只能主动辞职。
当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或者刚开始一段关系时,很容易产生不安和紧张,会不由自主地想尽快找到好朋友,确立自己的 " 战队 " ,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孤立无援。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请你一定要记住就算关系再好,也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秘密跟别人共享。
你以为把自己的软肋展示给别人是在表达你的信任,殊不知交浅言深,只会给你自己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最稳妥的成年人关系是,永远保留恰当的陌生感,别把自己的秘密讲给不熟的人,也别去打探别人的秘密。
有人说,交朋友其实很简单,也许是因为你们喜欢同一个偶像,或者在网络社群里,因为对同一部电影的相似看法,都能迅速让两个陌生人成为朋友。
一段关系的开始可以是一时兴起,想要保持那段关系的长久、稳定,却是两个人在日常接触中思想、爱好、人脉、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权衡而来的结果。
我曾经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过一些领域内很厉害的人,也加了对方的微信。但是当那个项目结束之后,我很快就发现,除了能看着别人的朋友圈感叹以外,我跟那些人没有半点交集,他们的 " 厉害 " 不会对我的生活带来任何影响。
周国平说: "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 " 成年人的社交就像在交易所,每个人手上都有自己的筹码,并用自己的筹码去换取自己没有的那一部分。
所以,想让自己被重视,首先要让自己 " 值 " ,要不断去突破能力的边界,让自己在复杂的成人社交关系里更有价值。
学会用 " 资源互换 " 的思维交朋友,逼着自己为了交到更优秀的朋友,而不断进步和变优秀,虽然这个过程会有些残酷,但最终,你会变得更成熟、更稳重、更睿智。
柴静的《看见》里记录了一个故事,讲的是当时还是普通学生的郝劲松,在坐火车的时候买了一瓶水,他跟列车员要发票,对方说: " 火车自古没有发票。 "
他不服气,把铁道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告上法庭,并且最终赢了那场官司。后来他再次乘坐那趟火车时,乘务长认出了他,并亲自给他端去了饭菜,问他: " 发票您是现在要,还是吃完饭我再给您送过来? "
余华说: "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室友让你帮忙拿快递,你明明不想,却又不好意思拒绝;同事不想加班,把工作都推给你,你明明委屈,却又怕伤了彼此的情分。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原本的 " 帮忙 " 因为你的不拒绝变成了 " 义务 " 。
谁都想成为那个被别人喜欢的人,很多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为了不被人说成是 " 小气 " 的人,我们都会选择让步。
但,善良不等于事事顺从,不必做没有原则的老好人,相反地,懂得拒绝,适当冷漠,才能保护好你的善良不被滥用。
成年人的世界是一个规则密布的世界,我们没有选择地被时间推着长大,成为 " 大人 " 中的一员,而对于那些规则,如果没有能力打破,就只能学会接受。
关于社交这个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慢慢摸索学习的课题,也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有一个基础准则,那就是,别委屈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