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来自知乎
16年经常去去山东跑业务,下午坐济宁去汶上的班车,中途上来一位大娘,我看她腿脚不方便了就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她了。过一会儿刚好她旁边的人下车,大娘赶紧喊我坐到她身边。大娘听说我家不是本地人就非要让我去她家住,不是那种假客套,真心实意非常诚恳。我实在不习惯在别人家留宿,就婉言谢绝了。到汶上车子在市区也停了两站,我没下以为车站在市中心。终点站不知道为什么不像车站,而是类似于环城路的那种有点偏僻的地方。尿急在路面解决了一下私人问题发现那个大娘还在路边等我想让我去她家住。真的挺感动的……这有点跑题但是对山东人印象挺好的。
还有次给领导开车去聊城冠县出差,陪山东客户吃饭,客户喊的还有几个朋友,饭桌上客户用山东话说:“咱们作几个?”客户朋友答6个。然后大家举起酒杯碰了一下。我耿直的一口喝完了,然后一脸懵逼的看到领导与山东客户和其朋友抿了一口。大家看我喝完都笑眯眯的说少喝一点,后来才知道当地喝酒很多事作双数喝完。一次喝一点,不过一顿饭下来也不少喝。
高唐去吃早餐豆腐脑,第一次见豆腐脑是用卤汤浇在豆腐脑里吃。配着烧饼吃,味道挺好的,就是有点咸,冠县的红焖羊肉、炒小笨鸡类都好咸。但是大家吃饭一点也不觉得还会喝里面的肉汤。山东人民的盐味要重一些?
我老家河南的。一般说“好”都是说“中”,有次去聊城茌平县出差。入住的宾馆楼下有卖小甜瓜的。老板帮我选了两个说行不行。我说了句“中”就被老板认出是河南人了。 鲁西人民一般都说“管”!(我知道的徐州人和靠近山东的商丘好像也有说“管”的)
山东的省道县道修的特别好,县与县之间跑起来几乎畅通无阻,很多是新修的四车道。不过高速就稍微逊色一些了。当时跑高速公路很多是两车道,一旦出事故后特别容易堵车。高速堵车是日常,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毕竟已经是三年前了。
去过嘉祥、汶上、梁山。在汶上看到过满大街的济宁甏肉干饭,初去不知是读啥,关键是不知道咱也不敢问。百度后才知道甏发音bèng,后来又去过济南,看到了把子肉。到现在不知道甏肉干饭和把子肉有啥区别。。山东的大兄弟解释解释?
夏天出差会偶尔晚上开车,在两县之间的的道路上常见到大人小孩打着手电筒往树上照。特别是临近村庄的路段,手电筒的光柱三三两两,好不热闹。最初不懂是做什么,直到领导邀请客户吃饭,席间点了一份的油炸蝉蛹,我童年快要遗忘的记忆才喷涌而出。再开夜车时,我就会观察这些捕捉知了蚕蛹的人。结果我发现居然上至七十下至十岁的男女老少都有,似乎捉蚕蛹是一件全民乐于参与的热闹事。我们老家也是捕捉并食用蚕蛹的,不过多是十来岁的小孩子更喜欢参加,大人是很少去捉的。所以,山东的夏天,是捉知了猴的季节?
再更。以前一直觉得牡丹是俺们大河南洛阳独有大规模种植的植物,直到第一次去了鄄城。再直到我知道了菏泽有个牡丹区。开车去鄄城路两边真的很多牡丹种植基地。
关于单县羊肉汤,在山东时午饭很喜欢去喝单县羊肉汤。十多块的羊杂浇汤配上两个吊炉烧饼美滋滋!喝完汤桌子上有大号带把茶壶里盛着滚烫羊汤,无限续喝到到撑为止。去多了就有了些经验。如果你看到一家快餐风装修的餐厅,比如聊城和东阿都有的某某山羊连锁餐厅,里面做的羊肉汤多半不好喝。虽然汤看起来是乳白的。但是瞄一眼后厨你会发现连煮羊肉羊骨头的锅都没有。这种羊肉汤大多应该是用添加剂调出来的白色。我见过很多店里大锅羊骨头熬制的汤是透明清亮微微泛白的。还有一个最简单甄别方法,门口有吊炉烧饼摊的羊肉汤店,味道不会差。很自信的说用这种方法去甄别你一定会找到一碗好喝的羊汤。原因大概是一家生意好的羊肉汤店每天都要剔骨煮肉吊汤切丝,做汤还来不及,烧饼业务只能外包给专门打烧饼的吧。(吃软烙馍的除外)我所知道聊城阳谷人民吃羊很厉害,卖羊肉的屠夫都是庖丁级别的。当地买羊肉除非你特别要求带骨的,默认全是剔骨羊肉。从未有任何一只羊逃脱被解刨的命运,也从未有任何一只羊活着离开单县羊肉汤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