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
100年前,新青年迥异于旧青年,人格自主,观念进步,人生进取,视野国际,伦理实利,常识科学。
100年后,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新青年”?
鲁迅先生说过:“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
青年其实不论新旧,亦不以年龄区分。有的人还没年轻,就已经老了;有的人老了,却依然年轻。评判一个人是否年轻,要看四态:心态——是否有一颗好奇心;状态——是否勇于试错;姿态——是否忘掉年龄;体态——是否重视身体管理。
今天的新青年,是游牧世代、无性世代、前置消费世代、反996世代,他们讨厌同款、热爱国潮、谢绝代购、不立什么flag、不强求有效社交、不想吃得过分健康、不管别人也不想被别人管……
“青春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时间,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它并不是指红润的面颊、透红的嘴唇和灵便的腿脚,而是指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它是指生命的源头活水的清新之感。
“青春意味着在气质上勇敢多于怯懦,冒险进取多于舒适苟安。这在60岁的老年人中往往比在20岁的青年人中更为常见。人之变老不仅由于年岁的增长,我们之所以变老常常是因为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塞缪尔·厄尔曼)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