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国成人哮喘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布会”在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医院”)举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达4570万人,远超以往估计,疾病负担巨大;过敏性鼻炎及吸烟,是我国成人哮喘的重要风险因素;哮喘患者诊断率、治疗率均极低,其规范诊断和治疗亟待加强。
举办发布会的前4天,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中国成人哮喘流行状况、风险因素与疾病管理现状》论文。这是继去年明确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总数约1亿人之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王辰院士,率领中日医院等全国13家呼吸领域优势单位完成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流调有哪些重大发现
中国成人哮喘流行状况调查(以下简称“流调”)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4.2%,其中男性患病率4.6%,女性患病率3.7%;20~39岁人群患病率为2.5%,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4%。患者总人数4570万。
流调发现,我国哮喘在规范化诊治上问题突出。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中,有71.2%此前从未被医生诊断出患哮喘,漏误诊率超过2/3;只有不足1/4(23%)接受过肺功能检测;仅有5.6%的哮喘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
流调显示,我国成人哮喘人群中,肺功能气流受限比例达26.2%,远高于发达国家16.2%~18.8%的水平,且年龄越大,出现肺功能气流受限的比例越高。气流受限代表哮喘患者肺功能已经受损,可能是哮喘控制不佳,或哮喘合并慢阻肺。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哮喘控制水平亟待提升。“这是第一次明确了我国成人哮喘肺功能气流受限比例,也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哮喘患者进行肺功能的检测,国际上也很少有这样的研究。”王辰说。
为什么要进行流调
“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始于2010年,此前,我国四大慢病中,唯独缺少慢性呼吸疾病的全面流行病学调查。此次的流调采取严格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国6大行政区中的8个省两个直辖市共160个调查点的50991人,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全部受访者均依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肺功能检测,结合我国2015年人口调查数据,可以准确反映我国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疾病的流行状况、患病人数与患病影响因素。
“能够翔实地体现我国呼吸疾病流行状况与风险因素,是这项调查的初衷。”王辰说,该项研究,可以为疾病防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
导致哮喘的因素有哪些
流调发现,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更易罹患哮喘,两者的患病率分别为5.8%和3.5%,控烟是哮喘防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非吸烟人群中,大气污染(PM2.5≥75μg/m3)、生物燃料使用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及居所霉斑暴露可增加哮喘的患病风险。“非吸烟人群跟空气污染有显著的关系。在吸烟面前,空气污染是‘小巫’,吸烟是‘大巫’。当‘大巫’不存在的时候,‘小巫’就特别容易凸显出来,非吸烟人群里空气污染、居所霉斑等问题就变成显性的风险因素了。这是我们得出的一个确切结论。”王辰说。
此外,幼年时期肺炎或者支气管炎病史、父母有呼吸系统疾病史、低教育程度等也会导致患哮喘的风险增加。
呼吸疾病负担长期被低估
流调发现,15.5%的人受访前1年内,曾因症状加重到急诊就诊过,超过英国(8.4%)近一倍。7.2%的人受访前1年内因症状加重住过院。
“这是一个很大的疾病负担。”王辰说,“这项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哮喘严峻的发病形势及巨大的疾病负担,指导制定哮喘防治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慢阻肺和哮喘的流调结果,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的呼吸疾病状况极为严峻,疾病负担巨大,且长期被低估。以前缺乏硬数据,现在我们有了。”
王辰表示,在我国疾病的统计分类中,呼吸疾病被肢解了:第一大肿瘤肺癌被归入到恶性肿瘤;肺心病被归入心脑血管疾病;肺结核被归入传染病;尘肺病被归入职业病。“社会各界对呼吸疾病认知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大部分人不知道慢阻肺,大部分哮喘没有得到规范诊断治疗,我们的宣传也不够,不知道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规范治疗对患者是有益的,这是健康教育的问题,是科学普及的问题”。
王辰呼吁,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政策中,呼吸疾病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应当在整个疾病防控中,尽快补齐呼吸疾病这一严重缺失的、“既短且宽”的短板,“乃至是底板”。“基层是呼吸病防治的主战场,必须推动基层防治的宣教。”王辰说。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徐永健教授也表示,我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水平堪忧,亟须通过有效手段提升基层医师对慢阻肺、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