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克服拖延症?
什么?得了拖延症?
说白了还是因为懒惰嘛。
为什么会懒惰?
还不是因为“不够爱”嘛。
现在闭上眼睛试想一下,你费尽心神,终于约到了心仪已久的ta在一小时后见面。
听到电话那端传来一声清脆的“好哒”,你的大脑芯片立刻会整理、输出一份一小时工作计划表,与此同时,你会马蹄哒哒地拉开衣柜,一边刮胡子,一边找领带,又或者一边抹唇膏,一边百转千回地演练开场白……大脑的多巴胺欢腾如一锅沸水,每一秒都巴不得冒着气泡前进前进,向前进,真爱的力量伟大呀!
从前读书的时候,我也算一名重度懒癌患者,究其原因,正是——不够爱!
大学报专业时,本想选文科,可我妈说:“学门手艺、多门技术比较靠谱”——于是我被“拉郎配”学了机械自动化,从此一蹶不振,上课能晚就晚,作业能拖就拖。这种“拖延症”从专业课学习开始,病毒似的迅速传染到整个人生状态,大学生活像放养的山鸡一样闲散,像风中的塑料袋似的晃晃悠悠。直到大三那年,我忽然决定要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我要去考法律硕士。
我瞒着家里报了法硕培训班,在大三的暑假提前返校。每天顶着大太阳,骑行十几公里,我第一个赶到培训班,放学后自学至最后一名,直到被保洁阿姨扫地出门,才披星戴月地返回自己学校。从前在理科班女同学很少,法硕培训班400多个同学里,90%都是女生,这些女生里,90%都是好看的女生,可整整一个暑假过去,愣是一个女生的手机号都没想过去要一下。
除了苦行僧式的学习,我还制订了严苛的生活作息表,比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要去洗个冷水澡?几点要去操场跑几圈?后来我懂了,不是自己从前爱拖延,而是以前不知道该往那条道儿上奔跑。
工作之后也是如此,我在一家研究院做工程师,生活朝九晚五,波澜不惊,情绪经常水逆,偶尔也会溺水。评上了高工之后,我决定告别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做点从前真正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嗯,我要写小说!一旦下定决心,我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每天抓紧时间读书、思考、练笔,几乎所有的周末和假期都用来写作,日子又像上满发条似的,动力十足,却很少再受负面情绪的骚扰。
朋友说,我的精神面貌可以在鸡毛和鸡血之间,随机切换。其实他懂,是真正渴求的爱,让我彻底战胜了拖延和懒癌。
罗兰在《忙碌与进取》一书中写:“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关于“摆脱拖延症”,我有四条建议想和大家分享:
1.一个可以称得上是真爱的奋斗目标;
尼采说,人生最难的不是别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一旦你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连上帝都会给你让路。找到真爱“目标”,是彻底摆脱拖延的起点和源动力。
2.一张详细、可执行的计划表;
只有拥有一份具体、详细的计划表,你才能每时每刻扼杀掉拖延、怠惰、甚至恐惧的小火苗。
有人曾问成名后的马尔克斯:你是否和其他作家一样,面对空白稿纸感到焦虑?
当然!马尔克斯说,还好我听从了海明威的建议——只有制定好第二天的计划表,前一晚才睡得踏实,后一天才写得安心。
3.完成小目标,体验成就感;
听说那些公路自行车赛的高手,在体能即将崩溃时,会让自己忘掉剩下的赛程,而专注于不远处的某一棵树。
“哥们——不到100米啦,撑住啊!”
赛手们在给自己打气。接着,他会望向另外一棵树。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成就感,支撑自己,直到完成整个赛程,笑到最后。
对了,胡适老爷子也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4.适时地犒赏自己;
如果完成了某个小目标,不妨就慷慨地犒赏自己一次,这礼物可以是一套高科技的新装备,一顿大餐、一场旅行、或是一场高段位的培训。及时地犒赏自己,既是对过去的肯定与褒奖,也是对未来的鼓励与期许。而对未来的真正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那么,现在就去寻找真爱,分解目标,享受快乐,犒劳自己——和你的拖延症永远地说姑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