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有一本自传,名字叫《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我很喜欢这个书名。
我上学的时候听过俞敏洪的演讲,觉得他是如此乐观和幽默的一个人,不知怎么写个自传取这么苦大仇深的名字。后来认识了一个新东方做高层的朋友,他说老俞最困难的那几年,平均一年要吃300多颗安眠药。
然后我便想起了很多人,三年打了200多场官司的王健林,一周工作超过140小时且最近查出癌症的柳青,还有无数挣扎在艰难生活里的平凡人,当然,也包括曾经的自己。
我记得我才毕业那会儿,第一份工作所在的部门,氛围非常不好,内斗很厉害,冲突性非常强,上班就和打仗一样。去的第一天就要分边站队,一起入职的小伙伴还会被老领导派去做各种奇葩任务:包括跟踪其他领导,说另外一派的坏话,强制要求给其他人打小报告。有好几个人都因此得了抑郁症长期休假了。
记得每周一早上在去单位的地铁上,被挤在汹涌的人潮中,我的心情是绝望的。几乎天天都会怀疑人生,下班之后一般就直接睡觉了,因为没有多余的力气。
这些年摸爬滚打过来,自己的事业也渐渐有了起色,在业内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工作环境和收入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倍,但是也还是时不时经历很多艰难的时刻。
我观察周围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即使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们有如此庞大的系统需要组织、领导和维护,身上的压力感和焦虑感也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我常常安慰那些受困的朋友:众生皆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原罪要承受。
我也常常说:不要害怕不完美,事业、家庭、感情、健康、人际关系、个人情绪,都是人生的必考科目,而且每科都太难了。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有几科考得不好也不要太伤心,尽力就好。
我年轻的时候总想成为马云。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幻想成为马云的人最后成为了马云,连马云当初自己也没料想到自己会如此成功。像马云级别的大成功,除了能力、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时代的机遇以及无数关键节点上的运气,对大多数人几乎没有参考性。
我也渐渐明白,总是幻想着大成功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做更有把握的事情,多积累小成功,小成功累积多了,信心足了,实力强了,才有机会冲击更高的高度。
比幻想成功更重要的是,接受做平凡人的自己。
再厉害的人,跟这个世界相比,都是如此脆弱和渺小。我们从小受太多文化里面关于“丛林法则”的教育,总觉得要当科学家,当世界首富,当国家主席,当时代精英才是正确出路。
而实际上,当个普通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不管你有多厉害,总有人比你更厉害。在英雄路过的地方,总得有人站在路旁为他们鼓掌。
我记得第一次听到朴树的那首《平凡之路》,我泪流满面。
当听到那句“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觉得心里的某个柔软的地方被击中了。接受自己可能”奋斗一生,也只能是个平凡人”的事实,是一个跟自我内心的最大和解。
我曾经跟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喝酒,他刚拿到千万的融资。酒过三巡,他对我哭诉道:寒笛,创业以来,我没有一天是快乐的。我每个月都会精神崩溃两到三次,每天早上起来都很抗拒去公司,在路上也总是有心肌梗塞的感觉,好像自己会随时挂掉一样。有时候真想“就这么算了吧,明天就把公司关掉”,感觉自己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我苦笑了一下,也只能安慰他:“尽力而为吧。”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有很严重的失眠症,甚至高考两天没睡着过一秒钟。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我坐在卧室的床上,疲惫而无法入睡,绝望的看着墙面发呆,想到自己可能因为睡眠不好,精力不济不能上到理想的大学,就觉得这世界仿佛暗无天日。
父亲看到我卧室的灯大半夜还亮着,总会敲门进来。给我端来杯热牛奶,拍拍我的背,轻声安慰我:不要有太大压力,尽力而为就好。
过了这么多年,每当身边有受困的朋友,或者有遇到难关的创业者找我做咨询或者营销策划的时候,我在给他们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总是看着他们抑或绝望,抑或焦虑的眼神,用当年父亲安慰我的话安慰他们:“不要有太大压力,尽力而为就好。”
这几个月以来,我坚持写作,每周通过公众微信号“吴寒笛可爱多”发表一篇文章,主要都是关于营销,关于商业思维这种理性层面的文章。但是我也常常希望,能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做一些让人温暖的事情,写一些正能量的文字,哪怕只是能鼓励到百分之一的读者,我觉得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尝试,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
无数次我回首过往,想到那些非常艰难的时刻,想到那些自己都以为过不去的难关,想到那些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不眠夜晚,那些痛苦得以至于心力交瘁的感觉都已经回忆不起来了。
唯一清晰的记忆是,在每个深夜寂静的时刻,在客厅柔缓的灯光下,父亲拍着我的背,轻声安慰我:
不要有太大压力,尽力而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