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漂在异乡的老人还有一个共同的担心——怕生病。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老漂族”向记者反映,自己需要的一些药只能在老家医院凭医生处方开取,且每次只能开一个月的药量,老人们年纪大,在异地时间长,来回奔波不方便,医保卡购药、医药费报销成了最大的一个难题。
平时如果得了感冒等小病,吴爱芳会去社区医院看病,而如果身体有状况需要进一步检查的话,她就去大医院,偶尔也会去药店买点常用药,但不管是药店、社区医院还是大医院,门诊费用的报销都让她感到很复杂。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董磊明介绍说,随着我国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流动人口中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必须从全国层面出台政策,才能保证这些老人能够便利便捷地使用医保。实际上国家层面已经有相关政策出台,问题是如何保证全面落实,即政策执行的问题。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告诉记者,我国医保基本是按照省份统筹的,老人异地就医相对较为困难,虽然个别地区解决了老人异地医保报销问题,但绝大多数地区仍然没有解决,随着流动人口中老年人的增加,这个问题变的更加突出。
“无 论是老人出于无奈还是自愿去子女工作地生活、给予子女代际支持或获得子女的养老支持,均会出现老人异地就医难、适应异地生活、与现居住地的社会融合难等问 题。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各种慢性病、重大疾病患病率增大,老人异地就医、医药费报销更成为一大难题。”伍海霞认为,医疗保障方面,应加 快国家医保网络体系建设,早日实现区域医保报销互联互通。
伍海霞说,目前国家已有一些相应举措,如为解决异地医保报销问题,规定了异地就医以就医地的医保目录为准,将在一定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费用纳入报销,并以参保地的政策为准,包括报销的起付线、报销比例、最高限额等。
记者注意到,2021年9月15日国家医保局颁布了《关于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个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纳入试点范围。
伍 海霞认为,基于此,未来需加快省份间医保报销网络体系建设,明晰省份间医保报销制度,实现异地就医费用异地结算,在社区层面提高社区包容性,为流动老年人 做好异地医疗费用报销、养老保障跨区域联网互通提供支持,争取将异地生活的老人纳入生活地社区的医疗、照料和文娱等服务体系,在医疗、养老服务等给予同当 地户籍老人同等的服务和权益,为“老漂族”解决后顾之忧。
据新华社报道,针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政府近年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都出台了不少实施办法。相关条款从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卫生保健、商业服务等方面,细化了不同年龄阶段老人可享受的优待事项,政策很好,但存在实际落地情况不好,有些政策成了“空头支票”。
“这 种情况是存在的。‘老漂族’想要享受本地优质的公共服务,需要一定成本作支撑,毕竟每个地方都不愿意担负额外的成本。”董磊明说,对来城市照顾孩子的老 人,应该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因为他们来城市的社会性意义就是解放在城市生活工作的子女,释放他们的劳动力,以便他们能更好投入到城市生产建设中,实际上 这也是这些老人在间接地为当地发展作贡献。
董磊明说,中国的代际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年轻人能轻装上阵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的到来、支持,因为父母把年轻人养育下一代的担子接了过去,老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十分辛劳,还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对 于一些老人因医保手续“迁也迁不过来”“续也续不上”,日常就医、买药都成为麻烦的问题,陆杰华分析:“之前我国医保的统筹是按照地市来,现在基本达到了 省级统筹,但医保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一方面可能存在技术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省份的医保水平不同,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城乡差距更大,这 是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源所在。”
“靠一个市一个省的力量难以突破,如果流动人口相对较多的省份能逐渐与其他省份联手,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问题。如果能达到全国统筹,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也要考虑体制、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陆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