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简单的事情千万遍做好就是不简单
元宵节快乐! |
上班快乐 |
2021.03.29 打卡 |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
慢慢成熟慢慢变老 |
下午好,打工人! |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HAPPY DAY |
把简单的事情千万遍做好就是不简单,演讲比赛开始了。 |
给孩子网购的漂亮书包,竟然有毒?为增添开学仪式感,广州王女士给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网购了个新书包:粉色双肩带,正面有光滑的涂层,印着鲜艳的美人鱼图案,拉链上还吊着心形挂件。“女儿一眼看中,到货后爱不释手。”王女士说。 眼下,色彩鲜艳、图案印花时尚、挂饰新颖、防水防漏的书包备受青少年青睐。然而,这类书包不少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隐患。 部分书包检出有害物质超标 半月谈记者在网购平台及文具市场随机购买了不同产地的10个书包,送广州广电计量检测发现,书包大多含有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及氯化石蜡。 检测人员对送检的书包进行检测 专家介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用于印花、烫画、涂层、挂饰,会使产品颜色鲜艳,还具备防水、防渗漏功能;氯化石蜡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添加在橡胶、皮革、纺织品等工业产品中具有阻燃增塑润滑等作用,会增加塑料的柔韧度,提高触感。 但这些物质具有一定毒性。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主要为干扰人体内分泌、致畸、致生殖系统病变、提高乳腺癌发病率等;若流入自然界也将造成环境污染。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可致畸、致癌、致突变。 广电计量化学有机检测主任林炼锋说,从检测结果上看,9个书包邻苯二甲酸酯超过新国标要求,7个书包检出短链氯化石蜡,5个书包检出中链氯化石蜡。学生们每天和书包相伴,长期与含有邻苯二甲酸酯、氯化石蜡的书包接触,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人体,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标准有缺失,监管有空白 为了让书包更美、手感更好,厂商有添加增塑剂的冲动,需要相关部门作出硬性规范。今年2月1日,我国文具行业唯一强制性安全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正式实施。在这一新国标之下,对书包的有害物质检测更为严格。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新国标尚未覆盖一些常见有害物质。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医药化工实验室二级研究员吴惠勤说,短链氯化石蜡这一有害物质,新国标里尚未涉及;邻苯二甲酸酯通常包括6项,新国标里只规定了其中3项,就连塑胶跑道标准都已将这6项全部列入。 相关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还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各地送检的书包,如果是在新国标正式实施前生产的,仍然沿用旧标准;如果是之后生产的,才使用新标准。这就意味着,仍有部分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书包在市场流通。 与此同时,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尚未针对新国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其开学前开展的专项检查重点集中于在售儿童玩具和学生用品是否有厂名厂址、产品合格证、安全注意事项及警示标志等。 多管齐下,守护“书包安全”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和市场监管强度,让孩子们背上“绿色书包”。 吴惠勤建议,将6项邻苯二甲酸酯全部列入限制,总含量应不超过1000 mg/kg。同时,增加短链氯化石蜡及中链氯化石蜡限量指标。这两种物质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禁止使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清单之中。 林炼锋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书包安全的监管。由于新型有毒有害物质不断增加,生产企业也要加强对新型有害物质的关注并从源头避免使用。 “对消费者来说,应尽量选择正规品牌,注意查看产品信息,避免选购‘三无产品’;尽量选择款式简单、装饰少,以纺织品为主要原料的书包。”林炼锋说。 |
81192,国已强请返航!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请继续前进!”21年前美国一架侦察机侵犯我南海领空为捍卫祖国领空王伟和他的81192战机在南海上空与美机碰撞,海空卫士”的生命定格在33岁。21年后,王伟的战友们正驾驶着更先进的战机,巡航守护着他所挚爱的蓝天碧海,鹰击长空,生前已遂凌云志。致敬英魂,报国自有后来人。山河无恙,81192请返航! |
把简单的事情千万遍做好就是不简单 |
颠覆 |
当年从北大退学读技校,他如今怎么样了?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5月8日,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11年前,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转至技工学校就读,轰动一时,成为职教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1年后,在职业教育的讨论热度仍在持续的时代背景下,当年的“吃螃蟹”者又有着怎样的“职教观”?“新华视点”记者近日直接对话周浩,追问他在职教之路上的思考。 1如何看待自己的选择? 2011年,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选择去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就读。经媒体报道后,这一选择引发争议。 不少人从现实考量,觉得人应往“高处”走:“北大文凭比技校的值钱得多。”也有另一种声音:应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为了名校文凭,去学习不擅长、无兴趣的东西,不值得。如今的他,对于这一人生转向,究竟是否后悔? 在周浩看来,这只是更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从幼儿园起,他就喜欢拼玩具,还自学篆刻。直到现在,一有时间,他就扑在模型上埋头做一天。偶尔发的朋友圈,晒的也是花几年工夫做的模型。 周浩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作品。 2008年,周浩在高考中取得660多分的佳绩。他本想去实践课较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在大家建议下,为了“不浪费分数”,最终报考北大生命科学学院。 但其实,他对生命科学并无兴趣。这段学习经历带给他的更多是痛苦,甚至抑郁。之后,周浩尝试了各种办法:旁听、休学、南下打工,但都没能解决问题。 几经辗转后,他决定退学,学一门自己喜欢、也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周浩说,虽然自己“弃北大读技校”的做法有点“惊世骇俗”,但社会上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盲目报志愿的现象相当普遍——太多孩子直到高三仍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了解大学各专业的情况与未来方向。他很早就提出,应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职业启蒙,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知。 新职业教育法第十九条,也已回应这一诉求。“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劳动教育……” 周浩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潜能,理想的教育应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更早发现和培养属于自己的潜能。 2职校生“就业好、地位差”的现象改变了吗? “宁愿去最差的普通高中,也不去职业学校。”有家长担心,一些职业学校招生质量不佳,身处其中,孩子会受影响。 教育部2021年数据显示,近5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不过不少人认为,职校生就业率虽然很高,但不容易找到“体面”的工作;与普校生相比,未来发展也会面临更多瓶颈、更高门槛。 从普通教育转至职业教育体系的周浩,对此也有切身体会。 2014年,从技师学院毕业后,周浩选择留校任教。站上讲台后,他很快意识到,责任不一样了。“老师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他发现,在传统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里,技校生常遭歧视,也易自卑。教师要做的,首先是帮他们重塑自信。 他讲了一个事例:不少学生可能并不在乎一台普通机器能不能修好,但当他们得知自己维修的机床要用于航天事业时,态度就不一样了。“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但与此同时,隐形门槛与“天花板”依然存在。 周浩注意到,长期以来,一些用人单位更重视外在学历,而非岗位与能力的匹配度。为了有更好看的学历,不少中职学生选择继续读高职和硕士。“用人机构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并提升专业评估能力。” 职校学生毕业后,也面临薪资待遇上的落差。一些学生会直接问他:“数控机床维修这么难、这么苦,我们好不容易学会了,为啥每个月还是只能挣几千块钱?”“作为高技能人才,为什么收入达不到中层管理人员水平?”…… 甚至他自己,也会遭遇职场“天花板”——随着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中有越来越多硕士、博士,无论是评职称还是晋升,周浩的学历都没有优势。 3平等之路还有多远?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在周浩看来,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好的开始,但要实现事实上的平等,依然任重道远。 职业教育究竟如何“破局”?他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认同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原院长童华强的观点——当务之急,是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内涵”上发力。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在教师培养方面肯“下血本”:学校会出资十几万元,送教师去一流企业脱产培训几个月;设计“四级梯度”发展体系,从普通教师、一体化教师、课程负责人到专业负责人,老师们有明确的上升路径。 2017年,童华强离开技师学院,创办教育咨询公司,希望帮助更多职校提出改革之策。2019年,周浩也加入该公司,从职校老师转型为“职校老师的老师”。 通过研究国内外专业、去企业调研访谈、组织专家访谈会,他们帮助职校老师一步步梳理工作任务关键点和技能提升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通常一个专业要做三年,才能形成系统体系。一套方案数百万字,要反复打磨数易其稿。” 开展教育咨询项目后,“一些老师成长很快,学校也快速发展。大家能看到,这几年有些职校开始‘冒’出来了。”对此,周浩感到欣慰。 而在提升教学质量之外,社会观念的改变则仍需时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背后有价值取向、社会机制和教育自身原因。一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及“轻百工之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二是社会结构存在等级梯度;三是教育目标更多是培养“人上人”,而非培养“人中人”、着眼健全人格与创造幸福。 周浩认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观念更新。只有在社会层面改变选人用人机制,在教育层面改进内容方式,在个体层面改变认知期待,“厚植尊重实践的工匠精神,鼓励多元发展的文化,整体社会认知改变,职业教育才能更多吸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如何让更多人安心实现“职教自由”? 有专家认为,培养过多学术型人才,会与社会需求脱节,中国更多大学应开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 在深圳打工期间,周浩曾遇到一个一起卖软件的女孩。其他人感觉完全一样的颜色,她一眼就能看出区别。但可惜的是,她既不知道自己具有超常的艺术感知力,也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周浩觉得,很多孩子都与这个女孩一样,具有不同潜能;但普通教育更多强调语言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一旦学不好语文、数学,便被定义为“失败者”,其他潜能也被“封印”起来。 “理想的教育,应更多按照孩子的天性与潜能培养人才,而非简单依据成绩分流。”周浩说,要让学生拥有在不同教育轨道上自由切换的可能性,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真正融通。 童华强常说的一句话,也令周浩印象深刻:教育的精髓是“人的发展”。 周浩注意到,职校学生可能在职业发展初期更具技能优势,但越向上走,综合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越有潜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他反复强调,职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职校学生也应学习综合知识。要为充满变数的未来培养技术人才,而非仅仅根据当下需求培训技术工人。” 一次,为了给某职校景泰蓝专业增设“初创课”,周浩与老师沟通小半年,甚至多次争吵。老师起初认为,中级工没有设计基础,无法创作。而在开设“初创课”后,一些学生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呈现出更广阔的可能。 “创意需要被激发,且越早越好,这能让学生对职业产生更多认同感、成就感。”展示这些设计图时,周浩很兴奋。这是他最有价值感的时刻。 周浩觉得,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也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自己在时代中的位置。 |
名人名言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书读的太少而又想的太多。 |
名人名言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
123 |
鲁迅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假期已进入倒计时 |
加油,打工人! |
终于不再是零下17度 |
摘抄择高处翼,居中间坐;向宽处行,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
2022.03.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超期,超期,超期。 |
冷 |
清明世界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