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返乡扫墓。下了高速入省道,十几公里后转入县道,一路畅通。
从小镇出来,再有三四公里就到我老家的村庄了。这是一条乡道,小时候,我无数次从这条路上走过,去镇上的学校上学或赶集。
那时候,它还是一条简单硬化的碎石子路,走在上面,鞋底薄的话会硌脚;骑自行车的话则一路歪歪扭扭、蹦蹦跳跳,快不起来还特别费轮胎。如果不小心将路上的石子磕飞,会把在荒地里埋头吃草的老牛吓一跳。
现在的路况已经好多了,只是铺成的水泥路有点窄,仅能容一辆车通过,若是对面忽然来了车,会车就成了问题。
开车的妹夫说,不怕,有办法。他经常开车下乡,常走这样的乡道。
正说着呢,前面就来了一辆车,是农村常见的那种三轮车。妹夫放慢了车速,往右侧打方向,贴着路牙子。那辆三轮车也往它的右侧靠了靠,两辆车交汇,几乎是车身贴着车身,惊险而过。
转个弯,对面来了一辆农用货车,我们坐在车里,都能听见它“突突突”沉重的喘气声。可怎么跟这大家伙在狭窄的乡道上错车呢?
妹夫再次放慢了车速,缓缓前行。农用货车司机也显然看见了我们,同时放慢了车速。两辆车慢慢接近,我看见妹夫的目光飞快地扫向两侧——在我们左前方不远处有一条小岔路,妹夫说我们在那儿会车。
我有点疑惑,那条岔路比我们这条乡道还要窄,我们的车根本开不进去啊。妹夫说,不用开进去,那条小路与我们这条路的交叉口有个小平台,农用货车只要贴着平台往边靠,让出一点空我就能过去。我还是有点担心,农用车要是不往那边靠,两辆车可就顶住了。
如妹夫所料,农用货车司机果然也看到了那个岔路口,它加了点速度,“突突突”开过去,车头插进去一点,停了下来。我们的车头慢慢驶过它身边时,农用车一把方向别回车头,车尾甩了个弧线,又让出了一点空间,我们的车就贴着它开了过去。
这真是一次惊险而又完美的会车。我对妹夫的车技大为赞赏。妹夫笑说,不是我车技好,而是对方为我们让了道。在乡道上开车就是这样,对面来车了,双方都会提前看一看,谁的一侧有空地,都会主动并尽量地往那一侧靠,以便对方能通过。不然,车头抵车头,谁也过不去。
说着话,远远地又见对面来了辆跟我们一样的小车。我们右前侧有块稍宽一点的空地,妹夫开过去,贴着路牙子停下来。那辆小车驶到我们身边,忽然停了下来,开车的女司机探出头,看了看两辆车的位置,然后伸出手,将自己车左侧的后视镜收了起来。妹夫也伸出手,将自己车的后视镜折叠起来,并向对方招招手,示意她可以开过去。
她缓慢地前行,与我们擦身而过,车里飘来一声“谢谢”,妹夫摁了一声喇叭表示回应。我们起步继续前行时,妹夫告诉我,其实刚才她不用收后视镜也能通过,估计还是个新手,害怕擦着。所以,他也收起了后视镜,让她放心。
在与下一辆车会车时,那司机告诉我们,前方堵车了。因为有两辆车互不相让,结果越来越多的车被彻底堵死,他倒了好长一段路的车,才找到了一个可以调头的地方。
好在前面已经能看见我老家的村庄了,只要左转弯进入另一条乡道就能进村了,所以前方的堵车已经不影响我们。妹夫却忽然在丁字路口停了下来。我往村庄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从村里驶出了一辆小白车。
妹夫打开了左转灯,小白车也打开了转向灯,它是右转的,也就是说它要驶入我们这个方向。妹夫又往前开出一段,让出了路口。待那辆小白车驶过,才倒车,左转,进入通往村子的路。妹夫说,它已经驶出村庄了,所以我先等它经过。换做是我驶进这条路,它也会停下来,等我驶过去它再开进来。
在这条三四公里的乡道上,我们先后与七八辆车会车,有我们主动让道的,也有主动为我们让道的。正因为互相让道,在本来只能通行一辆车的狭窄乡道上,我们才能每一次都顺利地会车。
妹夫说得对,别人能通过,你才能通过,别人有路了,你也有了路。有时候,予别人方便,也正是为了我们自己。这是会车的学问,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