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社交软件,打开好友的对话框,然后给对方发送了一条信息,内容是咨询对方一个小问题。半分钟过去了,对方没有回复,我变得有些疑惑;一分钟之后,我开始焦虑起来。
又过了十分钟,依然仅我发送的那一条信息孤零零悬挂在对话窗口。我觉得心里空荡荡,有一种不好的、被忽视了的感觉。
难受之下,我去操场上奔跑了半个小时,以舒缓内心的燥意。回到家后冲了个澡,再打开手机、点开社交软件时,发现朋友在十几分钟前已经回复了我,并关心地问了我好几个问题,还“拍了拍”我。那时我应该正在跑步,手机没带在身上。
翻看着那些回复和关心,我想:朋友的心态是否也和我刚才一样有过起伏?回过信息后,我静下心来思考了一会儿,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随着社交方式便捷化,人们的浮躁和焦虑却普遍放大了。
一旦发出个什么信息,就无时无刻盯着手机屏幕,想立马就得到相应的回复:吃饭了吗?放假了吗?出门了吗?其实,有时也不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而对方没有及时回复信息,很有可能正在忙着手头的其他事情。为何我们连等待一会儿的耐心都丧失了呢?
生活中类似的焦虑还有很多,其表现形式也无非如此:总在事情才刚刚开始着手去做,便急着想要一个答案,或者尽快得到一个结果。
比如减肥。今天跑了三圈,就上秤去称一称体重——减了多少斤?效果如何?发现秤上的指针并无变化,于是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就好像刚栽下一棵小树苗,就忍不住去不停地关注,巴不得它一口气便能长成参天大树,短时间内看不到它的成长就心灰意冷。
而大多时候,我们往往太关注于问题的答案或事情的结果,导致在前行的路上患得患失,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心态和步伐。事实上,有些事并不是立刻就能够得到答案或结果,就如同栽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长时间的悉心培育,才有可能萌芽、开花、结果。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有些问题,我们不必急着得到答案;有些事情,也不必急着要到结果。耐住浮躁,耐心等待,答案便不会缺席。只要我们奔跑的方向是正确的,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