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被好奇的小孩问起:“小时候是不是也很穷,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我想了想,回答他:“是的,小时候,的确有过那种很穷的生活。”
大概在五六岁时,父母因工作无暇照顾我,于是送我去了乡下的外婆家。
外婆家的房屋是土坯的,低矮阴暗。老旧木门上的油漆早已剥落,院墙也被经年的风雨侵蚀得不像样子,一任墙头上枯干的野草凌乱地摇曳。屋子里的木床、桌子、橱柜,也都已陈旧斑驳。
村子里已经通了电,屋顶坠着一只老灯泡。不过大多数时间是停电状态,所以,夜晚照亮村落的是月光,照亮每个人家中的仍是玻璃罩子里的煤油灯。
灯里的那一小簇火苗,也只能恍恍惚惚地照亮一小块儿地方。天黑下来,整个村庄万籁俱寂,大人、孩子便都要睡了。
我去的时候正是冬天,极冷。除了一床簇新的厚棉被,父母还给我带了两个当时医院里输液用的玻璃瓶。晚饭后,外婆用柴火烧一壶热水装进瓶里,盖紧软胶塞子,再用毛巾包裹着放进我的被窝。
那只用来暖脚的热水瓶,我却总喜欢抱在怀里。然后靠着外婆,听她讲不知哪里听来的一些民间传说。外婆家老旧的屋门关不严实,不仅听得到冬夜的风声,如果下雪,雪花还会被吹进门缝,在屋里的地面铺上薄薄一层。
春天到了,母亲寄来一块花色棉布,外婆戴着老花镜给我缝了一套新衣裤,又用剩下的布头当鞋面,给我做了双方口小花布鞋。
于是,那个春天,和所有农村女娃一样,我穿得花里胡哨,晒得乌漆嘛黑,一笑露出满口白牙。
而温度适宜的的春天转瞬即过,跟着到来的是炎热的夏天。每每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在大日头下疯玩儿一天后,我整个人就成了“泥猴”。没法洗澡,外婆便装一盆温水,用毛巾给我擦身。待我睡下,又用浑圆的大蒲扇给我扇凉——还记得外婆那把蒲扇,用蓝布条在边缘缝了一圈,大概是防止用久了散开吧。
那时候的食物也不充足,外婆家那张低矮的饭桌上,主食永远是不变的杂粮煎饼或苞米面馒头。一只深口的陶瓷碗里,放着外婆腌制的咸菜——也是外婆和舅舅日常的配菜。
而几乎每天,都会有两只小小的白面做的煎饼或馒头,是我独享的。去田里干活的舅舅,有时会带回一份惊喜——几只鸟蛋,或者几条小鱼、一捧小虾,外婆用小葱炒了卷在煎饼里,也仅属于我,是我的专利。
外婆家院墙外有一口老井,我常常小心翼翼地趴在边沿上,看大人们用粗粗的绳子拴着空桶垂到井中,装满水后一点点提上来。
老井并没有盖子,奇怪的是水却一直清澈,还带着独有的清甜味道。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水瓢舀出刚提上来的井水径直喝上几口,从来没有因之闹过肚子。
没有任何玩具,爬墙上树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没有零食,我的最爱是白糖,而父母寄过来的那点白糖也根本满足不了我的需求。那样的日子,就是传说中的“一穷二白”吧?
但我并没觉得委屈,甚至还有着一个孩子单纯、饱满的幸福感。就像现在的小孩得到了心仪的新款乐高玩具、智能游戏机,或一双限量版运动鞋,以及坐过山车、逛迪士尼……的幸福感,是同样的。
我告诉小孩,我的穷时光一点都不可怜,有时候,我会非常想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