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了她对父亲的记忆:
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龙应台随后在书中感慨,所谓父女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根植着一个父亲的形象,他可能如龙应台笔下的父亲一样腼腆,也可能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一样沉默,又或者如《红楼梦》里的贾政一样严苛……
这些不尽相同的父亲形象,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而一位真正的好父亲,通常都能够放下自己的权威,去成为孩子的伙伴。他不仅牢靠得犹如一座山,更是温暖得恰似一道港湾。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亲,在家庭之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通常冷峻、刻板、严厉,与孩子之间有着一道隐形的分水岭,这道分水岭叫作“权威”。
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威,很多父亲会和孩子保持距离,不参与孩子的活动,又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孩子提出很多批评和要求。
高晓松曾在一档节目中坦言,他和自己父亲的关系很不好,从小没有向爸爸提问过。他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隔阂。
他在《矮大紧指北》里也袒露,长大后,他有一次试图和父亲展开沟通,尝试问父亲:“咱俩要不要聊聊?你有没有什么想对我说的?”
他的父亲见状,习惯性地摇摇头,说没什么想说的。高晓松说,自己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主动和父亲沟通过。
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成长,缺乏平等的沟通——这样的父子关系,带给高晓松的显然是沉重的创伤。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我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我和父亲的关系,导致我特别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曾说道:“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许多孩子终其一生都把父亲视为他们的偶像或者最大的对手”。
对于高晓松来说,从不和自己沟通的父亲,诠释的不仅仅是父亲性格的沉默,更是在用沉默在传递对自己的不接纳。
这份来自父亲的不接纳,通过内化的方式,成为了自己某个角落里的暗影,潜意识里会忍不住像父亲一样排斥自己。
潜意识的外显形式,就是“特别讨厌别人干预自己”,因为别人的干预,会很容易让他触碰不被接纳的创伤。
能够平等地和孩子展开对话,是一位好爸爸的基本素养。平等的背后,代表的是尊重孩子的立,看见孩子的需求,共情孩子的情绪。
被父亲平等对待过的孩子,才能从父亲那里获取认同,从而完成良好的自我接纳。既不和别人较劲,也不去为难自己。
在众多的童星当中,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李嫣,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因为患有先天唇腭裂,被称为“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
时光荏苒,当初曾引起媒体轰动的孩子,如今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在这一路成长中,她玩过直播、走过T台,也和父亲参加慈善晚宴……
无论什么场合,你都能从这个天生有些特别的孩子身上,看到自信和力量,而这,才是一人光芒万丈的根本。
我想,李嫣之所以如此健康自信,李亚鹏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曾发文分享过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在文中讲到,陪女儿爬山、做植物观察、带着女儿做慈善,等等;更在文中提到了自己和女儿李嫣之间的“默契”:
她现在九岁半(当时),我们俩彼此的对话中从来没有讨论过:爸爸,我是一个唇腭裂吗?我也从来没有告诉她,你是一个唇腭裂的孩子,你是一个天使等问题。
在九年的过程中,我们关系非常密切,但是我们从来没讨论过这样的话题。
李亚鹏口中的“默契”,本质上是一种认同的输出,即:你在我眼里,究竟是什么样子。
李亚鹏说自己没有告诉李嫣她是一个唇腭裂的孩子,也没有说她是个天使,这背后的含义是:
在爸爸眼里,你和其他所有的孩子都一样,是平凡、普通、漂亮、可爱的姑娘,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
小鸡问母鸡:可否不用下蛋出去玩
母鸡说:不行,我要工作
小鸡:可是你已经下过这么多蛋了,
母鸡说:一天一个蛋,菜刀靠边站,一月不下蛋,高压锅里见;
存在是因为你创造价值,淘汰是因为你失去价值,过去的价值不代表未来,所以每天都要努力。
|
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光是在夏天父母收工吃晚饭的傍晚。
那时候电视、手机还未普及,大家闲下来就喜欢扎堆聊天,或是像《请回答1988》里面描述的一样,端着一碗好吃的菜左邻右舍地送。
孩子们分工明确地打扫庭院、酒上水,抬出凉榻,一家再围着凉榻边吃晚饭边聊一天日常。饭后总会抱出井水冰镇过的西瓜,切成等块大小,孩子们一边咬甜香的瓜囊一边听大人说江湖故事。
那时候即便天暗下来,也还有满天繁星和圆圆的月亮照亮,孩子们有的靠在父亲背上,有的蹲在凉榻边上,有的趴在母亲腿上,有的窝在奶奶怀里,痴痴地听那些让人害怕又让人惊奇的故事。
常常是一个故事还未听完,孩子们已经睡熟,大人再轻轻地将孩子抱到凉榻上,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恬静和知足的微笑。
对于我们孩子来说,那样的依靠与夜晚给了我们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那时候的物质不宽裕,精神追求也没那么多,每个人就盯着眼前的人和事,贫乏却也知足着。那时候的孩子们都有一个“逃离”的梦想,梦想快快长大,然后离开父母的眼睛。
每个孩子从小都是在父母眼皮底下长大的,会挨骂也会挨打,却从来不缺少陪伴。每个孩子谈起自己的父母或是家事,都是生动而绵长。
现今,物质富裕了,精神追求提高了,交通工具便利了,沟通工具五花八门,人们却越来越懒于面对面交流。我们需要大房子,我们需要豪车,我们要进重点学区,我们要上名牌大学,我们的孩子要上早教,要学各种技艺,于是,我们在疲于奔波中,累得说不上一句体己的话。
《儿子的笔记本》叙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男孩捏着表演邀请函想让妈妈看看,妈妈抱着妹妹在一堆家务和琐事中,将他忽略在一边。
让人感动的是,男孩是懂事而聪明的,他帮妈妈刷锅做饭、铺床熨衣、吸地遛狗,而他每做一件事都在笔记本上记录所用时长,等攒够120分钟时,他告诉妈妈:他的演出也只需要120分钟,他替她省出这个时长,不过希望她能去观看他的表演。
妈妈去看了儿子的表演,儿子动情的表演让妈妈激动地热泪盈眶。
|
人类历史上最蠢的话,一定绕不过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
比这更蠢的,当属“读书无用”。
知酱之前发的《知否》相关文章,提到了一些字词错误用法。
错了立正挨打,官方的态度,在后期修复版本里可见一二。
怼过了来说说优点,这部剧在教育的观念上,倒是值得一夸。
刷过剧的朋友,相信你已经知道我要说啥。
1
读书这项长期投资
已被证实其价值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书读不下去,反正多少大佬高中都没毕业;学念不下去,反正学历也没那么重要。
我们对自身的宽容,在失败归因时最易量出尺度。
《知否》里生于古代、长于深闺的明兰(赵丽颖饰),却给出现在看也不过时的反驳:
“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
“读书,毕竟不是女孩子的分内事”,祖母故意陈述的观念,诱明兰说出这句话。
明兰的解释带着特定的时代印记。
“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
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从小教导明兰独立的祖母,和明兰持同样的观点:
“不愿女子读书,那是短见。
历朝历代,世家大族的女子,哪一个不是从小读书明理。”
|
一块豆腐,3个鸡蛋
做法:
把豆腐切成约,长4-5厘米,宽3-4厘米,后0.5厘米的豆腐块
用淡盐水浸泡切好的豆腐块约15分钟左右
浸泡好的豆腐块表面裹上淀粉
准备些蒜泥备用
把3个鸡蛋打散备用
起锅热油(少油)
把豆腐块裹上鸡蛋
下锅煎香裹好鸡蛋的豆腐块
煎至一面金黄,在煎另外一面至金黄
再放入之前准备好的蒜泥
放入少些十三香
再放入蚝油和生抽
放入少量的清水,不要没过豆腐,大火烧开小火慢炖
待水开后,在加入适量的盐
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糖
少放入些香油
再放些葱花
美味的锅塌豆腐就做好了,非常好吃,既简单又美味,建议你们一定要自己在家试一试!麻烦帮忙点个赞呗,谢谢支持,喜欢就关注我,每天分享不同美食给大家
不知道你们最爱吃豆腐做法是啥呀?快来跟我说说吧!
如喜欢,记得分享给更多人!版权归原作者
|
贫穷其实是两个词的组合,贫是指你当前财务状况差,而穷是指穷尽、没有希望了。许多年轻人是贫,但不是穷。很多年轻人人力资本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只是还没到收获大量资产变现的年纪。
|
在绝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总呈现出一个黑脸、训斥的形象
她们常以爱之名向孩子打骂,却不知每一句扎心话,每一个动作,都在一点点侵蚀着孩子内心的温度。
被誉为偶像剧女王的陈乔恩,在娱乐圈风光多年,可外表乐观开朗的她,却自爆私底下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沟通,甚至有些自闭。
距陈乔恩回忆,妈妈的“棍棒教育”给她造成了童年阴影。
在《非常静距离》访谈中,陈乔恩坦言,“从小就没有安全感,总是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讲话,怕她会骂我。”
她把妈妈的声音形容为“魔鬼的声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陈乔恩整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显得高度紧张。
显然,母亲的不良情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从小植入了陈乔恩的心里,即使成年后的她十分优秀,但这种埋在心底的自卑感总会不时冒出来,伤害到她。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说过:“世间最可厌恶的事情,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
有研究表明,母亲长期情绪焦虑,对孩子责备打骂,会在情感上强行中断和孩子的连接。
甚至会让孩子出现情感障碍,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闭倾向,
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一颗受伤害的儿童的心,一辈子都会萎缩成像桃核一样坚硬,布满深沟。
|
最近,国产剧《都挺好》正在热播,书单君也看了几集。
其中,姚晨饰演的小女儿明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按理说,明玉出生在有明显问题的原生家庭:长辈重男轻女,她既没被父母疼爱过,也没得到过兄长的尊重。
可她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对父母耿耿于怀,反倒在母亲去世后,担起了赡养父亲的担子。
原生家庭对人的一生有深远影响,可为什么明玉还是活出了自己的天地?她的故事,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
今天,书单君想和你分享一本与此相关的书:《走出原生家庭创伤》。
它的作者,心理咨询师朵拉陈认为,原生家庭能塑造我们的过去,却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一个人成长的功课,就是超越原生家庭,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告别。
为何原生家庭会伤人?
《都挺好》中,明玉的原生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重男轻女。
母亲极其疼爱明玉的两个哥哥,早餐给他们吃鸡蛋煎火腿,明玉只能吃一碗泡饭,有时候回到家还要给哥哥洗衣服。
大哥出国留学,母亲擅自主张将明玉的房间卖掉,连提前知会一声都没有,直接把她所有的东西都扔在门口。二哥想出去旅行,母亲痛快地给了他2000块,但是明玉有考上清华的实力,问母亲要1000块学习辅导费,却被直接拒绝。
“苏明玉,你是个女孩,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18岁,你以后还要嫁人。我们也不需要你养老。”
其实,重男轻女并不是明玉母亲毫无来由的偏见。可以说,她自己就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
当年,明玉的外婆为了让自己唯一的儿子转成城镇户口,逼迫明玉母亲嫁给了拥有城镇户口的明玉父亲。
《走出原生家庭创伤》认为,重男轻女思想属于典型的“创伤代际传递”——
父母把自己内心的创伤,通过亲子教养的方式又传递给了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
像明玉母亲这样的女性,对重男轻女思想一面深受其害,一面又前赴后继地成为其同谋
|
1. 最近我在公众号“水库线下”发现一篇文章,讲了一个有趣的道理。请问,孩子们玩足球,球要是踢飞了,应该谁去拣?最简单的答案,当然就是谁踢飞了谁去捡。
2. 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个新规定:谁离球最近谁去捡。道理很简单:都是在玩嘛,那么斤斤计较干什么?近的人去捡,效率最高。
但是,如果有人故意踢飞,逼对方去捡球,损耗对方的体力呢?
3. 那就,就只好再加一条规则:如果谁故意踢飞,他不仅得自己去捡球,还得做五个俯卧撑接受惩罚。
那好了,麻烦又来了,怎么判断他是不是故意踢飞的呢?只能再加上更复杂的规则。
4. 这个时候再回头一看,其实还是最早的那个谁踢飞谁去捡的规则最简单、有效。所以你看,即使是在一个游戏里面,也要保持规则的简单性。
|
猜数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若干个参与者被要求每人给出一个0到100之间的数字,所给出的数字最接近平均值2/3的那个人将会是获胜者。如果每个人都是真的随机选择的话,平均值应该在50左右。50的2/3应该是33.3,对吗?很多人都写了33.3。(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想到这一步)不过再多想一步,如果你写了33.3, 难道其他的人不会想得和你一样,也写33.3吗?如果这样,你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50 – 33 – 22 – 14 – 9 – 6 – 4 – 2 – 1 …… 最后,把问题想得非常复杂的人的答案是0。然而实际结果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群体,最终获胜的数字,都在22左右徘徊。在众人决策的过程中,赢得游戏的人,都是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而不是多想两步或更多步的人。天才的悲哀就在于,他搞懂了规则,却没有搞懂人。他自己想明白了,就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也会想明白。他不但错误的忽略了只想到33的人的存在,更忽略了那些没有思考,或者存心不按规则玩的人的存在。毕竟,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只有天才的世界。在实际的游戏过程往往会有很多个体不是通过数学逻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性)来做出选择,他们会不加思考的选择自己的幸运数字或者自己的生日作为选择的依据。
现实意义
在商业世界中,有句话是说,先进半步是先驱,先进一步变先烈。如果任何组织或者企业大大地超越了其所在市场环境认知中值的话,其商业模式最终会因为不被普罗大众所认可而最终导致失败。不能说其商业模式不够卓越和优秀,但是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却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商业成功的最后一块拼图是获得普罗大众的认可,并愿意为之掏钱买单,而不是永远闪耀着阳春白雪的光辉。如果阿里巴巴一上来就是要搞支付宝,云服务这些高大上的产品,而不是搭建一个小商家的线上交易平台,肯定不会有当下阿里巴巴的成功。商业模式是基于当前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最紧迫的那个奇点,在此之上一步步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自上而下设计出来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面临同样的问题,当在解决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时,需要考虑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所有内外部人士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必须踩在那个认知的中值上,才能有效地推进问题的解决。否则就像大多数管理者经常抱怨的那样,解决方案设计得精美绝伦,内外部沟通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就是只打雷不下雨,没有对企业的发展轨迹形成任何积极的影响。比如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经常说为了解决信息壁垒和不对称的问题,一定要提高透明度,尽可能地共享数据和信息。但是总有些供应商和经销商,他们即是合作伙伴也是利益冲突方,他们不会愿意主动分享他们的信息,因为每个个体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将有限的资源(现金,人员和设备)投入到回报最高的产品运营中去,他们不会想让你知道他们实际的现金流和物流收发转存的信息。即使夫妻之前也会有小算盘和小金库的伎俩,更不用说完全因为商业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企业了。
如果硬推供应链透明化项目,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推而不进,最终项目不了了之,留下的只能是一地鸡毛,互相埋怨对方的执行力有问题,在无病无恙中结束,看似寿终正寝,实则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这里顺便插一句,在雪崩面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只要结果不好,那就人人有责,只有具备这样意识的企业才能存活和成功。因为虽然每片雪花都不愿承认自己是雪崩的罪魁祸首,但其实每片雪花都对雪崩负有责任。言归正传,将供应链透明化推得比较成功的企业,一般选取理念接近愿意合作的供应商和经销商,而不考虑其业务量,以3-5年为期,逐步推进项目合作,并在业务政策和财务资源上给与倾斜和支持,至于那些冥顽不化的老大难,要不被逐渐淘汰,要不就是慢慢发现风向变了,主动跟进开始顺应潮流。所以千万不要有天才般的想法,试图设计出一个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一针见效,一劳永逸。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吃饱穿暖四个字比美轮美奂的富裕社会图景更能调动其积极性,才会和你一起走上创造历史的征途。
|
1. 上周的《启发俱乐部》啊,我说一个人不应该有敌人,但应该有对手。
那为啥呢?两个原因。首先,敌人是损耗你的力量的。而对手就不一样,有对手的人生,往往让人获得力量。
2. 很多人都有这体会啊,和某个人、某个机构暗中较劲儿是我们前进的重要动力。
但更重要的理由是啊,如果我有敌人,我会以输赢为目标的。而所有的输赢,其实都是暂时的,所以,一旦我们有敌人,不管这个敌人是谁,我们就已经把自己的目标狭窄化了。所以说“竞争意识害竞争力”嘛。
3. 这句话,我们是贴在自己公司的墙上的。但是呢,有对手就不一样。
我们和对手比的,不是输赢,而是什么?是高下。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无限游戏。这就把自己发展的天花板给揭掉了。
4. 所以说,如果有人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也应该把他变成对手。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他打他的,我走我的嘛。
|
1.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叫《鬓边不是海棠红》,我偶尔扫了一眼,其中有一段,说有一个京剧演员,把旧剧本改了很多,然后看戏的观众不干,就闹。
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观众不对啊,他阻碍创新,是恶势力啊。
2. 但是有句台词有意思。有一个人评论说,这是不守戏台上的规矩啊。“啥是规矩啊?服那个理儿的人多了,这就是规矩。”
3. 这句话可能指出了很多创新者的盲区。创新者可能更在意这个创新是不是提升了品质和效率,他以为对抗的是旧事物。
其实不然。他要对抗的,其实是原来的社会共识,也就是台词里说的,是服过去那些理儿的人。
4. 所以说,所有的创新都是分成两次才成功的。
一次是把创新本身做出来。还有一次,是这个创新成为一部分人的新共识,也就是生产出了一些服这个新的理儿的人。
|
爸爸种的黄瓜终于可以收获了。今天下午,爸爸特别把你叫出去,先教你怎么摘,并且摘了一根给你看,又由你动手摘下一根黄瓜。
我们一人拿一根,得意地走进厨房,交给妈妈。但是妈妈笑笑:“才这么一点啊?”跟着,她转身打开冰箱,拿出七根好大好大的黄瓜,说:“你们猜猜,这七根多少钱?”
我们还没猜,她又笑了:“本来不打算说,但想想何必瞒你们呢?告诉你们,七根一共才一美元。”
你和爸爸都怔了,觉得真不好意思。我发现你的脸都红了。果然,你才走出厨房,就问爸爸:“为什么我们自己种的这么差?”
现在让爸爸告诉你原因吧!我们收成不好,是因为我们靠近海边,土壤的盐分重,而且院子的四周都是树,一天只能有三四个小时的阳光。黄瓜需要“全日照”,当然在我们的院子里长不好。
但是,让我们回想种黄瓜的这段日子——爸爸先在屋子里的苗床上播种,看它们萌芽,长成十厘米高,再移出室外。
种之前,爸爸先松了土,掺入牛粪,再在它们旁边插几根细竹竿。每天一起床,爸爸就跑去看,看它们是不是又长高了。
爸爸发现它们刚被移到外面的时候,好几天都不长,仿佛小孩子刚进学校,很害怕的样子。然后,它们长高些了,伸出细细的须,探索可以攀爬的东西。而当它们抓住那些竹竿的时候,就拼命往上蹿。
它们长得好快,叶子也愈长愈大,没两个礼拜就由地面爬到爸爸的高度,使爸爸不得不为它们搭架子,又在架子上拉起一根根交织的麻绳。
多像孩子啊!它们抢着往架子上爬,而且争着往有阳光的那一侧挤。爸爸硬把一两根拉开,绑向另一侧,但是没两天,它们又爬了回来。而且,它们开了花,有些花开一下就凋落了;有些花则在枯萎的花蒂后面,逐渐长出个毛茸茸的小黄瓜……
过去这段时间,爸爸常常带你去看黄瓜藤,你每次都叫:“又长高了!”就好像附近的朋友,一阵子没见到你,便说你又长高了一样。
你有没有觉得爸爸种的黄瓜就像你呢?它们小时候被呵护在温室里,大些时被送进学校,起初还怯生生的,渐渐熟悉了环境,则拼命往上冲。
尽管环境不好,阳光不够,它们还是努力争取,开出黄色的花、结出长长的果实。
孩子,当你听爸爸这段话的时候,不觉得很有意思吗?你会不会也跟黄瓜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无论环境如何,总要努力上进,就算因为条件不好,不能像别人一样有了不得的成绩,也要“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
而且,由爸爸种黄瓜这件事上,你也可以知道,我们不必什么都跟别人比。别人一棵黄瓜能长几十根,我们只能长几根,难道我们就不种了吗?好比你在游泳池里看见别的小朋友已经游得比你好,你怎么学都不可能超越他,难道你就不游了吗?
不!你还要种、还要游,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在“种”与“游”的过程里,你可以得到许多快乐和启示。
一个完美的人生,不见得要有最多的掌声,也不见得要赚最多的钱,或有最了不起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你的心灵世界必须丰富!
还有一点,你信不信爸爸种的黄瓜一定比较甜?因为爸爸没有加化学肥料,也没有喷杀虫剂。它们都是在自然的环境里,快快乐乐地长大的。
|
1. 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句鸡汤,说人生失意的时候,不管多么挫败,你都要记住,我是亿万颗精子中跑得最快的那一个,我曾经赢过一场最激烈的竞争,所以眼下这点儿挫败不算什么。
2. 最近我看丁香医生在微博上发了个吐槽说,说这是很没有医学常识的说法。真相是,卵子的外面有一层特殊结构的保护层,那先跑到的精子呢,要释放一种酶来溶解这个保护层。
3. 所以呢,先跑到的那一批精子反而是肯定要牺牲掉的那一批。而当保护层被溶解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跑到了,正好顺利进入卵子。所以你看,我们不是本事大啊,而是运气好。
4. 所以,如果下次遇到人生失意的时候,正确的自我安慰方法应该是:我曾经运气那么好过,这次运气不好也是应该的。
你看,不管成也好,败也罢,都归咎于运气,也许是最有建设性,也最接近事实的一种解释啊。
|
2月21-23号大冀南年终会议,两天产品培训和一天工作总结,讲师讲课很精彩,销售同事很认真做笔记,内勤团队分工明确为大家提供后期保障
|
多想几步,是指在你做决策的时候,多加一个思考的维度,从更⻓、更深、更高的维度来看问题。
如果在每次选择之前,你都能推演一下,你现在的决策引发的下一步、再下一步的结果,你就知道要如何取舍了。
比如,下次再做自己部门工作总结的时候,多考虑一下相关配合部门,甚至是关系不太好的部门的感受,想想怎么说能更好地调动这些部门一起合作。
|
1、把健康看得比钱重要
我家是个很大的家庭,兄弟姐妹众多,身边朋友知道情况后都会大呼“你们小时候一定过得很辛苦吧”。我每次都会回答:“不会,回想起小时全是开心的事。”
被问多了之后,有一次我好奇地问我妈:“养孩子成本那么大,你和我爸是靠什么把我们几个拉扯大的?”
我妈当时跟我说:“只要家里每个人身体健健康康的,不管有钱没钱,一个家总能活下去。”
是啊,健康就像是一个家的地基,没有它,一切都是空谈。
平常,家里每个成员都在为更大的房子,更多的积蓄努力,但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身外之物换不来健康,而没有健康,一个家有再多的身外之物,也不会幸福。
2、遇事不责备,遇难紧抱团
很多家庭的客厅上都挂有“家和万事兴”的牌匾。
家和为何致万事兴?
因为一家人不吵闹,团结一致,和和气气,不在家庭矛盾上耗费时间,这样,家庭成员才有幸福感,投入事业就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多沟通,多交流,避免走上邪门歪道。
而要做到家庭和睦,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一点:少责备,多团结。
3、家庭成员没有界限感 是一种灾难
|
最近我和同事就在聊一个话题,你看现在短视频流行的趋势,未来的人,输入信息主要靠视频,表达自己也主要靠视频。
这文字能力在未来是不是就不重要了?过去100多年,教育家政治家们好不容易让大众学会了认字、阅读和写作,这份努力未来是不是也就没价值了?
哎,我不这样看。互联网确实放大了洼地的价值,但是,这个世界归根到底是要有高地的。文字,作为过去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它的价值不仅在,而且会因为掌握的人变得少了,价值还会越来越高。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白话文成为主流,这是好事,但那些熟练掌握文言文的人,能够阅读古典文献的人,你说他们的竞争力是降低了呢?还是提高了呢?当然是提高了。
|
最近看到一段文字,不知真假,你就当故事听吧。话说当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他的邻居高兴坏了,因为他自己的房子旁边就是总统故居,所以他标价300万美元要卖自己的房子。结果怎么也卖不掉。
原因很简单啊,因为总统故居嘛,这的安保会升级,大家担心生活被监控,没有隐私可言,当然就不会买来住。结果这位邻居最后只能以140万美元对折把房子卖给了一个叫丹尼尔的小伙子,这小伙儿把它改建成了一家幼儿园。
你想,这家幼儿园是在总统故居旁边,这本来就是卖点,而且安保升级了,这会成为全美国最安全的幼儿园。结果幼儿园办的很好,丹尼尔发了财。
不管故事真假吧,这个故事的用意是很明显:同样的一个资源,派了不同的用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此处的劣势,换了一个场景,就可以变成优势。
|
最近我看到一个研究,说人对他人的信任感,是30岁之前形成的。30岁之后,就不太容易改变了.
比如,一个人小时候生活在一个骗子横行的地方,长大后即使搬到一个文明程度更高的地方,也没用,他还是会对社会充满怀疑。哎,这个研究对咱们理解中国人的代沟现象有解释力.
年轻人和父母的矛盾,表面上是结不结婚、生不生娃这一类具体问题,但是底层还是对社会的信任程度有区别。比如,老人家不舍得扔东西,是因为担心一个匮乏时代又从天而降。说到底,还是对社会的信任程度不一样。
过去几十年,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育,而市场经济对人的要求,就是你得信任他人啊,否则交易成本就会高啊。这就把中国人分成了信任感完全不一样的几代人。所以啊,这种代沟问题的解决,与其靠讨论问题,不如靠彼此体谅。
|
一、谁去给猫挂铃铛
有一群老鼠开会,研究怎样应对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
大家都公认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呢?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问题一提出,老鼠都哑口无言了。
点评: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是执行的前提!战略如果脱离实际,就根本谈不上执行。
|
1. 最近听一位专家讲课,提到了当年他从一家著名的外企来到一家创业公司,他形容那个感觉,就相当于上世纪30年代,从上海到了延安。各方面条件确实差了很多,但是人的状态变得很兴奋。
2. 随后他说了一句话:“人不怕累,怕的是不兴奋”。哎,这句话给了我一个启发。上一代中国人和这一代中国人对人生的认识,可能最大的区别就在这。
3. 在匮乏时代,人生目标被锁定在:最大程度地获取资源,最少程度地支出资源,所以,事少钱多离家近,不累而且收入高,就变成了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
但是在我们今天的丰裕时代呢?人生目标其实是悄悄切换了的,变成了要能激发我的生命能量,让我兴奋起来。
4. 所以,衡量自己是不是老了,其实也可以扪心自问这个问题:现在的我,最害怕的是吃亏上当呢?还是不再兴奋了呢?
|
1. 话说有些汉字啊,古代的意思和今天的意思区别非常大。像“乖宝宝”的“乖”字,褒义词吧?
但是在古汉语中,乖是一个地道的贬义词啊,有:背离、反常、奸猾、邪恶、狂妄,这一系列意思。那今天,可能只有“性格乖张”这个词还保留了“乖”的原意。
2. 那为什么突然来了一个词义大反转呢?其实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啊。
最开始是先从“奸猾”变成了“狡猾”,又从“狡猾”变成了“会变通”,最后又变成了“顺从听话,没有坏心眼”的意思。这个变化是到了明代才完成的。
3. 类似的还有“爽”字。过去也是有贬义的,比如说“爽约”,但是现在只剩下了一个“爽快”的含义了。
所以你看,每一个词,都是要被当时的时代重新定义的。
|
前几天,杨振宁先生100岁生日。据说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幸运的话就把偏好变成饭碗。”
你想,过去我们谈教育,好像全面发展才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杨振宁强调偏好的价值。对,未来社会的竞争,是在社会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
那人的发展,更多就不是向外、向上去攀登社会阶梯了,而是向内,去发掘自身的个性优势。像好的颜值、好的歌喉、好的舞姿,好的口才,好的理解力,好的动作准确度,等等,都能变成优势。
你就想嘛,一个农民,要是能在自家田间地头卖好自家的水果、直播,就已经是赢家,不需要考大学、进城这些攀登社会阶层的动作了。所以,把自己的偏好发掘出来,然后把它转换成高出天际的个人优势,这是未来社会最美好的一个侧面啊。
|
1. 对于有权力的人,我们通常会要求权力的运行得有规则。而且规则越清晰越好,好让我们知道边界在哪。但是你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很多规则它就是模糊的。
2. 比如微信有一个规则,说你用微信不能恶意营销。但到底什么算恶意什么不算恶意呢?这个边界又从来是模糊的。为啥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规则一旦清晰,钻规则漏洞的办法也就同时清晰了。
3. 比如,一个搜索引擎,如果你敢公布规则说,谁的点击量大,谁的排名就上升,那好,刷点击量的黑产就会出现。那如果你说,我发现谁刷点击量,我就惩罚谁,那好,就会有竞争对手帮人恶意地刷点击量,让平台惩罚对手。
4. 所以,平台最后只能公布一个模糊的规则,而不是清晰的规则,让那些想钻漏洞的人去猜。你看,这就是人类世界的复杂性,规则也未必是越清晰就越好啊。
|
举个最近的例子。我自己经常不得不拒绝别人的请求。比如邀请我去参加个活动什么的,我去不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怎么拒绝呢?口气谦和、礼貌就够了吗?最近我就看到了一个很好的行动模型。
简单说就是两步。第一步,要说对不起,抱歉。这个我们都会。但是别忘了还有第二步,叫“你可以”。也就是指出对方还可以从哪个方向获得帮助。比如你请我,我去不了,但是我建议你去请请谁,或者你换个什么时间再来找我,或者你可以用个什么样的替代方法,等等。
一次拒绝,只有包含了这两步,才能让对方体会到真正的善意和建设性,才会不让一次拒绝成为对交情的伤害。
|
有一个说法叫“蝴蝶效应”,说“亚马逊丛林里面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结果几天之后在纽约引发了一场风暴”。这个词现在知名度越来越高,说的道理也很简单,就是在复杂系统里面,一个很小的初始因素,就可以引发一个很大的后果。
但是,最近我看到一些讨论,这个说法很可能是错的。你想,这世上有多少蝴蝶?得扇动多少次翅膀啊?就是有亿万分之一的机会,扇动一次就能引起一次风暴,这地球也受不了啊。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错误的因果归纳。比如说,我炒股赔了,我可以说,我那天要是出门不右转就好了,这样我就不会遇到我老婆,就不会和她结婚,就不会这么着急挣钱,也就不会炒股票,也就不会赔了。那我赔本就是因为那天出门右转吗,我能这么归因吗?
你看,复杂系统的现象,只能回到复杂系统层面去思考,而不能归因到任何一个单一现象啊。
|
“多吃五谷,不生杂病!”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
很多人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吃多了会伤身。
五谷杂粮最重要就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磨成粉后膳食纤维反而被破坏了,只剩下淀粉和糖类。
常吃五谷杂粮粉让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对身体不利。吃多了,反而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糖尿病。
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通过吃药粥来保养身体。
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
长期吃粥,人体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体内消耗,导致营养失衡。
所以,经常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
很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万能品,每天吃几片,觉得有益身体健康。
其实,如果身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患何种病,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甚至会加重病情。
例如,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无效,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
平时有人把维C泡腾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但只有维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补充。
一旦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导致尿路结石,加速动脉硬化。
|
|
最好的方式,是给反馈。
第二级反馈,就是当对方提完这个意见过后一小段时间,你要再给一个反馈。
第三级反馈,是定期反馈。
|
1. 话说有位网友对美国明星施瓦辛格说,自己很久没有去健身了,懒了,希望施瓦辛格骂自己一顿,让自己赶紧去健身房。
2. 施瓦辛格是这么回复的。我念给你听,他说,我不会对你那么严厉。请你也别对自己那么严格。我们都会经历各种挑战,都会遭遇失败。有时候,人生就是一种健身运动。但关键问题是,你得起来,运动一点点就行。
3. 从床上爬起来,做几个俯卧撑或者出门散散步。只要动一动就行,循序渐进一点点来。我希望你能感觉好起来,重返健身房。但别因此责怪自己,因为自责是毫无用处的。自责不会让你离健身房更近一步。而且千万不要害怕向别人求助。祝你好运。
4. 这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回答。你看,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严厉是没有用的。严厉是用高标准来要求。而我们真正缺的呢?不过是走出第一步啊。
|
|
1. 最近我看到一句话,说如果一件事,你觉得自己的观点呢,有点模棱两可,而你又想搞清楚自己的想法,那咋办呢?
好办,你就想想该怎么对自己的孩子说,就很清楚了。
2. 这真是个好办法。那为什么跟自己讲讲不明白,跟孩子讲就明白了呢?
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面对自己的孩子,你会有空前的责任感。自己懒得搞明白的事,跟孩子说你就会想得更认真。
3. 那第二呢,面对孩子,你会尽可能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它说明白。表达这玩意儿就这样啊,越简洁,就越容易接近事情的本来面目。
4. 那第三呢,面对自己的孩子,有些摆不上台面的、灰色地带的、打小算盘的思绪,我们就会排除在外。毕竟,我们希望孩子做正确的事儿嘛,这往往也是我们对自己放松要求的地方。
所以你看,即使没有孩子,咱们也得想象有这么个孩子,这是校准我们行动的最好的一杆标尺啊。
|
很多人探索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方式是跳槽,无论是换行业还是换职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其实在不少情况下,你不需要跳槽到那个公司去,就能获得关于那个行业或者那个职业那个公司的相关信息。
一方面你可以找一些业内的前辈,和他们聊聊天,这里你可以百度一下一个叫做“生涯人物访谈的问题清单”,里面列出了如果你要去找一个职场前辈了解行业,洞察职业信息,你需要问的几类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些实习,兼职的机会,参加论坛的机会,或者是周末学习的机会,其实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快速了解那个职业或者行业。
|
1. 吴军老师对于休息这个词有一个定义。他说,“休息的本质,就是从外界获得信息和能量”。哎,这个说得好。
2. 对啊,为啥我们需要休息?因为我们感觉能量耗竭了。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那当然就是先停止能量的输出,先歇下来,然后加上能量的补充,比如吃个饭,这就是休息。
但是脑力劳动者如果还照搬这个休息方法,就有问题了。
3. 脑力耗竭,本质上是缺信息嘛。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只要是一个封闭系统,只要不从外界输入能量和信息,它就会熵增,也就是会变得越来越无序。
4. 所以脑力劳动者需要的休息,恰恰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换一种信息输入的方式。
比如听音乐、看画册、旅行、找圈子之外的人聊天、读点和手头的事没关系的书等等。只要能换个方式体验世界,都是脑力劳动者最好的休息。
|
1. 还是在刘澜老师的公众号里面,我看到一个故事。
话说,奥美广告公司当年的创始人奥格威,在公司还很小的时候就拒绝了一个天大的客户。谁啊?当时如日中天的福特汽车。
2. 福特汽车当时要推出一个新品牌,找到奥美做广告策划。那奥格威给福特写信,说:这个单子我要是接了,这个业务就会占据我们营业额的一半,会很难让我们保持咨询的独立性。
这潜台词就是:我这么个小公司,如果一半以上的钱都是从您那儿挣的,我就没法说真话了。
3. 后来福特的这个新品牌果然失败了。奥格威说幸好我们拒绝了,不然我们会跟着倒掉的。
在这个故事后面,刘澜老师就有一个评论:就是有人觉得,我公司现在还小,不能挑客户,等我像奥美那么大的时候,就可以拒绝客户了。
4. 刘澜老师说,其实也可以反过来想:你是因为不敢拒绝客户,所以公司才小嘛。
|
1. 在得到知识城邦看到任岚写的一条笔记。一位人力资源行业的资深人事说自己是怎么识别一个人是不是靠谱的。很简单,三条。第一,看这个人在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倾向于行动呢?还是倾向于反抗?有的人的直觉是批判这个任务不合理,有的人是马上找解决方案,那当然后一种人靠谱。
2. 那第二条标准呢?是看这个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地位明显不如他的陌生人,比如饭店服务员啊什么的。
3. 第三条标准,是问我们自己。如果我和这个人一起出差,飞机误点了,我愿意和这个人在候机室呆上那么几个小时吗?
4. 这三个问题说明什么?说明三点,第一,这个人有进取心,第二,这个人有善意。第三,这个人有吸引力。这人差不到哪里去。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修炼也可以参考这个三个方面来进行。
|
1. 听马未都老师讲到一幅对联,叫“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什么意思啊?
2. 上联中的庄周就是庄子,他是有能力把天地当做马来驾驭的。而下联中的范蠡呢,就是西施的老公,意思是,范蠡是有能力以整个江湖为自己的船,把自己容纳进去的。
3. 你看,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些比自己更大的东西,有可能是时间的不朽,空间的广大,意义的高远等等,但是追求的态度是分成两种的,一种是驾驭,把它像胯下的马一样对待;还有一种是融入,我要像一条船那样成为整个江湖的一个部分。
4. 这就明白为什么成功学令人讨厌啊。其实不是因为它做了空头的许诺,而是,它把追求更大的东西的路径,说成了只有驾驭,而没有融入。而事实上,很多情况下,融入才是更好的方式,甚至啊,很多情况下它是唯一的方式啊。
|
1. 请问,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有矛盾?而且经常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还发生在至亲至爱的人之间,这是为啥?
2. 最近我看到陈海贤老师的一个解释。他说,如果有这么一件事,你正在犹豫不决。那这时候,如果你身边的人告诉你应该怎么样,你可能反而就想着“我偏不怎么样”。
比如,你正在打游戏,犹豫要不要帮老婆去带孩子。老婆一叫你,你反而特别光火;你本来犹豫要不要结婚,老妈一催,反而让你很排斥,没准还和老妈吵一架。
3. 为啥?这是因为,人的内心冲突的痛苦程度,要比外在的人际冲突更剧烈。好了,为了回避内心痛苦,我们就把它转换成了人际关系冲突。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逃避自己的选择,因为这都是别人的错嘛,自己反而心安理得。
4. 所以你看,本质上,我们不是和别人有啥矛盾,我们只是待在自己的犹豫里,不肯出来。
|
跳蚤定律来源于一个有趣的实验:
一只跳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跳到自身身高400倍的高度。
如果这时给跳蚤套一个玻璃罩,跳蚤就会撞在玻璃罩顶上。连续几次之后,跳蚤就降低了跳跃高度,最多只跳到罩顶处。
续降低玻璃罩的高度后,跳蚤的跳跃高度也会越来越低。
到了最后,人们拿掉了玻璃罩,但跳蚤却再也跳不高了。
跳蚤本可以跳得很高,却被玻璃罩子消磨了斗志;就像许多能力不错的人,被无形的天花板束缚住了手脚,最后归于平庸。
《人生不设限》里有句话:“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
成功的第三步,就是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未来的变化也是无限的。
我们身边从不乏这样的例子,努力学习的北大保安考上了北大,爱读诗词的外卖小哥击败了名校硕士。
正因为他们不给自己设限,敢于向强者看齐,才实现了自我升级。
如果不拼一把,你永远不知道那件事能不能成;如果不逼自己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
话说人啊,为什么尽量不要参加争论?最近我听到两个有趣的观点。
第一个是来自于一位经济学家。他说,人这种动物,对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往往能保持理性,一旦这事和自己远一点,人是很难理性的。所以,经济学里讲的“理性人假设”,不是说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事都理性,而是说,人在付出代价决定和自己相关的事的时候,他才是理性的。
所以,不要参加和自己切身利益无关的话题的争论。因为,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
还有一个观点就更有意思了。他说,你发现没有?越是争论得厉害的时候,实际上双方之间的共同点越大。比如,当两个人就相对论的某个证明方法发生剧烈争吵的时候,你说他们是共同点多还是分歧点多呢?
所以,在争吵即将爆发的时候,咱们得明白,我们和对方其实都是很像的人。
|
为什么呢?因为你会委屈、会生气、会愤怒,这些情绪会让你的行为变形。当然我也特别理解啊,错不是你犯的,却要你低声下气地给人道歉,换谁都会觉得不爽。但是我建议你先稳住,不要让情绪上头,你在道歉之前,只需要转换一个视角,那就是我现在不是替“别人”去道歉,而是去替“自己”去团结一个人。
人在江湖飘,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机会。所以,当你把思考方式转换一下,也许你的委屈和愤怒并不能完全消除,但你的建设性会被开启,你就可以带着平和的心境和建设性的方案去跟对方沟通。
不过,我有一点小提醒,就是当你在面对对方的时候,千万不要表露出你是背锅的,一旦你表露出这个意思,对方一定不会接受你的道歉,因为他会觉得你们单位不诚恳,互相甩锅没有人承担责任。所以对方很有可能把这个问题升级。最初的锅不是你的,现在这个责任可就是你的了。所以要记住,当你去道歉、面对对方的时候,你就代表了团队,就代表了身后的组织。
|
就是想要判断对方是否值得帮 ,做法恰恰是先不做判断,能帮则帮,如果对方没有感激之情或者良性互动,就果断打上标签,这个人以后就都不帮了。用这种方法来决定自己跟别人合作的策略,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一种决策。
|
|
1. 昨天说到生不生孩子这件事。如果有私人朋友来问我,我从来不含糊,得生。
2. 原因很简单,不生,老了会有某个时刻后悔。而生了呢,除非极端情况,大多数人是不会后悔的。不生呢,只要还有生育能力,就一直面临选择;而生了呢,选择就结束了。
3. 这就有意思了。有些选择好像是很公平地把两个选项摆在我们面前,但其实两个选项一点也不平等。
再举个例子,假设我全部资产有100万。现在有人来跟我说,来,咱们赌一把,你赢了,我给你一百万,你输了,你的一百万归我。请问这是一个公平的赌局吗?看起来是,其实不是。
4. 站在我的角度来看,两个选项,一个是我的资产翻了一倍,我虽然有收获,但改善有限,而另一个选项是我倾家荡产,彻底输光。这两个选项不对等啊。人生很多错误,恐怕就是上了这种不对等的选择的当啊。
|
1. 我们经常说我要做对的事。那问题来了,有很多工具能够帮我们判断,什么是有用的事,但是怎么判断一件事对不对呢?有几个方法,供你参考。
2. 第一个方法,你想想,这件事,你愿意你的孩子也这么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对的事。这个办法有漏洞,因为对孩子,我们容易太过关切,这会影响判断的,比如,我们通常不愿意孩子去冒险,而冒险经常是对的事。
3. 所以,还有第二个办法,就是换个人想,不是我关切的孩子,而是关切我的人,比如我们的父母,他会不会因为我做的这件事而自豪。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对的事。
4. 当然,父母也会有自己的局限性,那就还有一个升级的办法。就是想想,假设我这辈子功成名就,我愿不愿意我的传记作家把这件事写进我的传记呢?如果我愿意用这幅面目面对千秋万代,那这就是对的事。
|
1. 话说啊,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会使用工具?有语言?更聪明?哎,你看,这些结论其实都是容易有反例的。
会使用工具?黑猩猩也会啊。有语言?很多鸟的语言系统也很发达啊。更聪明?海豚甚至猪的智力也不差啊。你看,这些标准都不能把人和动物截然划开。
2. 最近我听到一个说法,是从进化的角度说的。它说,动物,是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而人呢?是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
3. 哎,你一听,就知道这个说法很有解释力。我们公司搞内部培训的时候经常讲,你要是想说明白一件事,必须能调用一个公式,就是“不是,而是”。
4. 任何事物,靠它自己是没法定义的,再准确的概念也不行,我们必须给它一个背景,而且还能用一个简洁的标准把它从背景中清晰地区分出来,我们才算理解了它啊。
|
1. 最近有个朋友的孩子要去上大学,他说,“我想告诉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但是怎么精炼地表达呢?我就把吴军老师的一套说法推荐给他了。
2. 很简单,就五句话。第一句是,钱是老天爷存在你那儿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还是要还给他的。第二句,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第三句,钱和任何东西一样,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的。带来麻烦的钱,不能要。
3. 第四句,钱是靠挣出来的,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呢,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和格局。
第五句,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资或者投机给投光。
4. 这五句总结真是精彩,说白了,钱太显眼了,它往往会遮住我们的目光。
而吴军老师这五句话呢,都是提醒我们,目光越过钱本身,看到它后面的东西。看到它本身实际上是什么,一不小心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1. 最近我偶然看到法国作家福楼拜,就是写《包法利夫人》的那个福楼拜,他说的一句话。
2. 这话乍一听特别刺耳,幸福是个褒义词啊,怎么能和愚蠢、自私这些贬义词沾边呢?但是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3. 一个人如果愚蠢,就没有那么多议题可以想。一个人如果自私,就没有那么多什么利益、立场需要关照。那如果一个人健康,也就没有那么多身体的痛苦需要承受。那这个人的身心负担,确实就最小。
所以你看,如果把负担最小化作为幸福的标准,那一个愚蠢、自私、健康的人,他可不就幸福吗?
4. 这反过来也在提醒我们一件事,就是一个人从愚蠢走向聪明、从自私走向高尚的过程,一点也不舒服,甚至是身心的巨大负担。
人人都想要,但是未见得人人都为变聪明和高尚做好了准备啊。
|
木桶原理——桶可以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团体木桶原理——日常工作我们应该更多精力关注于基础较弱的同事,提升部门的短板,提高整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