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了她对父亲的记忆:
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龙应台随后在书中感慨,所谓父女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根植着一个父亲的形象,他可能如龙应台笔下的父亲一样腼腆,也可能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一样沉默,又或者如《红楼梦》里的贾政一样严苛……
这些不尽相同的父亲形象,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而一位真正的好父亲,通常都能够放下自己的权威,去成为孩子的伙伴。他不仅牢靠得犹如一座山,更是温暖得恰似一道港湾。
01
好的父亲,懂得与孩子平等沟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亲,在家庭之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通常冷峻、刻板、严厉,与孩子之间有着一道隐形的分水岭,这道分水岭叫作“权威”。
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威,很多父亲会和孩子保持距离,不参与孩子的活动,又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孩子提出很多批评和要求。
高晓松曾在一档节目中坦言,他和自己父亲的关系很不好,从小没有向爸爸提问过。他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隔阂。
他在《矮大紧指北》里也袒露,长大后,他有一次试图和父亲展开沟通,尝试问父亲:“咱俩要不要聊聊?你有没有什么想对我说的?”
他的父亲见状,习惯性地摇摇头,说没什么想说的。高晓松说,自己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主动和父亲沟通过。
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成长,缺乏平等的沟通——这样的父子关系,带给高晓松的显然是沉重的创伤。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我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我和父亲的关系,导致我特别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曾说道:“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许多孩子终其一生都把父亲视为他们的偶像或者最大的对手”。
对于高晓松来说,从不和自己沟通的父亲,诠释的不仅仅是父亲性格的沉默,更是在用沉默在传递对自己的不接纳。
这份来自父亲的不接纳,通过内化的方式,成为了自己某个角落里的暗影,潜意识里会忍不住像父亲一样排斥自己。
潜意识的外显形式,就是“特别讨厌别人干预自己”,因为别人的干预,会很容易让他触碰不被接纳的创伤。
能够平等地和孩子展开对话,是一位好爸爸的基本素养。平等的背后,代表的是尊重孩子的立,看见孩子的需求,共情孩子的情绪。
被父亲平等对待过的孩子,才能从父亲那里获取认同,从而完成良好的自我接纳。既不和别人较劲,也不去为难自己。
02
好父亲,会让孩子获得力量感
在众多的童星当中,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李嫣,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因为患有先天唇腭裂,被称为“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
时光荏苒,当初曾引起媒体轰动的孩子,如今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在这一路成长中,她玩过直播、走过T台,也和父亲参加慈善晚宴……
无论什么场合,你都能从这个天生有些特别的孩子身上,看到自信和力量,而这,才是一人光芒万丈的根本。
我想,李嫣之所以如此健康自信,李亚鹏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曾发文分享过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在文中讲到,陪女儿爬山、做植物观察、带着女儿做慈善,等等;更在文中提到了自己和女儿李嫣之间的“默契”:
她现在九岁半(当时),我们俩彼此的对话中从来没有讨论过:爸爸,我是一个唇腭裂吗?我也从来没有告诉她,你是一个唇腭裂的孩子,你是一个天使等问题。
在九年的过程中,我们关系非常密切,但是我们从来没讨论过这样的话题。
李亚鹏口中的“默契”,本质上是一种认同的输出,即:你在我眼里,究竟是什么样子。
李亚鹏说自己没有告诉李嫣她是一个唇腭裂的孩子,也没有说她是个天使,这背后的含义是:
在爸爸眼里,你和其他所有的孩子都一样,是平凡、普通、漂亮、可爱的姑娘,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