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最近我听到一个说法,是从进化的角度说的。它说,动物,是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而人呢?是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
3. 哎,你一听,就知道这个说法很有解释力。我们公司搞内部培训的时候经常讲,你要是想说明白一件事,必须能调用一个公式,就是“不是,而是”。
人和动物到底有什么区别?2. 最近我听到一个说法,是从进化的角度说的。它说,动物,是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而人呢?是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 3. 哎,你一听,就知道这个说法很有解释力。我们公司搞内部培训的时候经常讲,你要是想说明白一件事,必须能调用一个公式,就是“不是,而是”。 |
我们是本事大还是运气好?2. 最近我看丁香医生在微博上发了个吐槽说,说这是很没有医学常识的说法。真相是,卵子的外面有一层特殊结构的保护层,那先跑到的精子呢,要释放一种酶来溶解这个保护层。 3. 所以呢,先跑到的那一批精子反而是肯定要牺牲掉的那一批。而当保护层被溶解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跑到了,正好顺利进入卵子。所以你看,我们不是本事大啊,而是运气好。 |
敌人和对手有什么区别? |
什么是“能吃苦”?1. 最近我看到一位负责公司招聘的人写了这么一段话。 话说有一次,他做一个面试,他看见这个面试者的简历,写得是非常潦草,除了表面上那些经历,什么信息都没有。 2. 等见到面试对象之后他就问他,请问你有什么特点啊?对方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能吃苦。 事后这位招聘经理就感慨,说很多人对吃苦这件事,真的有误解。 3. 现在所谓的能吃苦,早就不是你在体能上,在生活待遇上,能够遭多大的罪,而是指两件事: 第一,你能不能对当下有觉察?第二,能不能做到自我约束。 4. 比如,你要想保持得体的社交形象,这就既需要能对自己时时刻刻的什么衣服、妆容、清洁、气味、坐姿、站姿、表情,有觉察,而且还能持续地自我约束。 这件事,看起来轻松,但其实比经常加班熬夜要难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吃苦啊。 |
被别人贬低了怎么办? |
为什么不能“以成败论英雄”?1. 得到大学上海班的张琦,他讲了一件事儿。说有一家公司的一个销售经理,今年在一个陌生的市场拿下了一个很大的项目。 那公司其他人就说:“恭喜恭喜,来来来,谈谈经验。”这位销售经理说:“有啥经验啊?就是前三年我都在陪标。” 2. 所谓的陪标,就是虽然去参加项目招标,但是明知道自己肯定竞不上,当陪衬。 他说:“我陪了三年标,人家觉得我靠谱,所以就给了这么个机会呗。”那其他人都说:“切!这算什么经验!” 3. 张琦说:“其实这就是经验啊。在陌生市场陌生客户那儿,你没有根基和信任,人家凭什么把项目给你啊?陪标三年,就是培植机会的过程啊。” 4. 你看,这个例子就说出了以成败论英雄的坏处。什么叫成败?成败是急于对过去的事情做结论。 但其实呢?每一次成败的背后都有一条看不见的,但是通向未来的延长线。机会就长在这条延长线上啊。 |
“可为”和“不可为”的边界在哪里?1. 这个周五上新,给你推荐的是财新总编辑王烁老师的新书:《多维思考》。 这本书啊,顾名思义,提供的是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思路。 2. 比如说啊,你知道运气这东西,它不公平,但是如果它比你想象的还要不公平,你该怎么办呢?再比如说,你感觉到好人不多,小人很多,伪君子更多,你该怎么办呢? 再比如,看起来水平很高、能力很强、没有理由失败的人,他也失败了,你该怎么办?等等。看起来啊,这些问题好像都没有确定的正确答案。 3. 对啊,王烁老师说,他写这本书,不是要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帮你划出边界。什么边界?划出“可为”和“不可为”的边界。 说白了,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丢开那些自己做不了的事。面对任何难题,这才是寻找合理打法的正确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