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家百货公司,门口竖着一个大广告牌,上面写道:“无所不有,如有缺货,愿罚10万。”
有位闲客很想获得10万元,于是,故意到这里来找茬,他找到经理,开口道:“潜艇,潜艇!在什么地方?”经理领他到第29层,当真给顾客亮出货来。
对方毫不在意,信口又说:“看看飞船,有吗?”
经理默不作声,又领他到32层,果然在那里找到了飞船。
这家伙还不死心,竟然问道:
“可有肚脐眼生在脚下面的人?”他暗自得意,以为这一问,经理一定无能为力了。
谁知经理不动声色,对一个店员说:“你来一个倒立给这位客人看。”
这位胡搅蛮缠的顾客很是难堪。
|
古时候,有位宰相请理发师给他修面,那理发师修面修到一半时,忽然停下刮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
宰相见理发师傻乎乎发愣的样子,心里很是纳闷:这肚皮有什么好看的呢?就问道:
“你为什么不好好修面,却看我的肚皮?”
“听人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您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可以撑船呢?”
宰相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那是讲宰相的心胸宽广,能容天容地容古今,不会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
理发师一听这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小人该死,方才为您修面时一不小心,将您的眉毛刮掉了,万望您大德大量,恕小的一罪!”
宰相听说自己的眉毛被刮了,不禁怒由心起,正准备发作,转念一想:刚才自己还讲宰相的肚量很大,我又怎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只好说:“不妨,用眉笔把眉添上就行了。”
|
清乾隆年间,杭州的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此人聪明机灵,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对朝廷多有不敬之辞。
乾隆皇帝对此早有所闻,巡视江南来到杭州时,为找茬儿惩治他,于是乔装改扮成秀才来到了净慈寺。
乾隆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说法,显然叫“篾青”。诋毁正准备答话,募然,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脑子里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清”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叫‘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会答“篾青”,便以对清朝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不料被诋毁,巧妙地绕过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罢休,随即将竹片调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又叫什么呢!“这个嘛,”诋毁心里想,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固“篾黄”与“灭皇”同音。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这一招又以失败而告终了,心中不快却又不好发作,而机智的诋毁和尚则接连躲过了杀身之祸。
|
清乾隆年间,杭州的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此人聪明机灵,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对朝廷多有不敬之辞。
乾隆皇帝对此早有所闻,巡视江南来到杭州时,为找茬儿惩治他,于是乔装改扮成秀才来到了净慈寺。
乾隆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说法,显然叫“篾青”。诋毁正准备答话,募然,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脑子里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清”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叫‘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会答“篾青”,便以对清朝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不料被诋毁,巧妙地绕过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罢休,随即将竹片调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又叫什么呢!“这个嘛,”诋毁心里想,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固“篾黄”与“灭皇”同音。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这一招又以失败而告终了,心中不快却又不好发作,而机智的诋毁和尚则接连躲过了杀身之祸。
|
张之洞新任湖北总督时,抚军谭继洵特地在黄鹤楼设宴接风庆贺,并请了鄂东诸县的县官作陪。
席间,张、谭二人为长江究竟有多宽而争执起来。
谭说五里三,张说七里三,二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于是张、谭二人命江夏知县陈树屏回答。
陈略作思考,便朗声答道:“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二位说的都对。”张、诨大笑,赏了陈树屏20锭大银。
|
一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福?汤姆逊外出,这时天色已经很晚了,他旧大衣内装着两千美元。
他突然发现身后有个戴鸭舌帽的彪形大汉紧紧尾随着他,而且无论如何也甩不掉这个“尾巴”,他担心恐怕是遇到了强盗。
汤姆逊走着走着,突然转身朝大汉走去,祈求地对大汉说:“先生,我求求您发发慈悲,给我几角钱吧!我饿得有点发昏,路都快走不动了!”
大汉一愣,仔细打量着他的旧大衣,嘟囔着说:“真是倒霉,我还以为你口袋里有几百美元呢!”说着,从口袋里摸出点零钱扔给汤姆逊,失望地走了。
|
村里有一位99岁高龄的长者做寿,同村人均来祝贺。
村中有一位爱逞口舌之快的游手好闲之徒,经常东家一言、西家一语的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以致村里人都讨厌他。
这次见老者作寿,他又想借此机会去混顿饭吃。
所有的来宾还未入席前,这人便站在庭下对老者屈躬作揖道:“祝您老人家长命百岁,希望我明年也能祝贺您百岁大寿。”
老者一听,心想我今年就已经99岁了,你祝我活百岁,这不是咒我明年就死吗,于是马上说:“好啊,我看你的身体没什么大碍,明年一定能来为我祝寿。”
在场所有的人顿时哄堂大笑起来,弄得这位平时油嘴滑舌的家伙狼狈不堪,饭也没吃成就灰头土脸地跑了。
|
从前,有个渔夫和妻子住在渔村的外面。
每天早上,渔夫会出门到海里打鱼,而当傍晚他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回家里的时候,妻子总会煮好一桌热腾腾的可口饭菜等待着他。一天,渔夫提早收工回家,却意外地由窗外看到妻子和村子里当铺的老板在屋里偷情。他开门的时候,也清楚地听到当铺老板慌忙找地方躲起来的簌簌声响。
渔夫是个冷静而富有幽默感的人。他不动声色地走向前拥抱妻子,并且告诉她:“海洋之神赐予了我一对千里眼,我只需要注视一条鱼的一只眼睛,就能够见常人所不能见。”他告诉妻子,他发现房间的柜子里藏了一件奇怪且值钱的东西。为了证实他具备这样的超凡能力,于是他将柜子上锁,扛到了当铺的柜台上,向店里的伙计出价五十个金币,出售柜子和柜里的东西。
接着,渔夫让伙计慢慢考虑这笔生意,自己走到外头悠闲地踱步、抽水烟。这时,他听到柜子内憋闷得发慌的当铺老板在高声喊叫,要求伙计快些付赎金,好放他出来。
|
有一次,唐伯虎游历到了杭州,正赶上有一官宦人家的老太太90寿辰,全家正准备为她祝寿。听说大名鼎鼎的才子唐伯虎来了,老太太的儿子忙备了一份厚礼前去拜访,并请他第二天一定要光临寿宴,为老太太做祝寿诗助兴。
唐伯虎笑眯眯地答应了。
到了第二天,唐伯虎果然准时赴约。
大家见赫赫有名的才子来参加寿宴,自然感到棚壁生辉,非常高兴。等到酒酣耳热之际,主人毕恭毕敬地邀唐伯虎做诗祝寿。
唐伯虎也不推辞,站起来想了一想,用手指着老太太高声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
啊!众宾客听后不仅纳闷,怎么这天下闻名的才子开口就骂人,莫不是酒喝多了胡说八道?
众宾客惊愕,主人也面呈难堪之色,客厅里顿时鸦雀无声。
唐伯虎似乎没有注意别人的反应,稍停片刻,慢慢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好!”众宾客齐声喝彩,个个转忧为喜,主人也露出赞许的微笑。
谁也想不到,唐伯虎又指着坐在老太太左右的满堂儿孙吟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
全场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好不尴尬。老太太的儿孙们个个满面怒容,恨不能马上把唐伯虎打出去。
又稍停片刻,唐伯虎指着八仙桌上的寿桃,一板一眼地吟出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献娘亲。”
“好诗!好诗!”众宾客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主人立即向前敬酒,感谢唐伯虎所献的绝妙祝寿诗。
|
从前,美国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做生意。
有一天,他在巴黎的一个集市的台子上滔滔不绝地大谈抽烟的好处。
突然,从听众中走出一位老人,连招呼也不打,就走到台上非要讲一讲不可。
那位商人毫无精神准备,不禁吃了一惊。
老人在台上站定后,便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大好处哩!我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美国商人一听这话,转惊为喜,连连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老先生。我看您相貌不凡,说话动听,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请您把抽烟的三大好处当众讲讲吧!”
老人微微一笑,立刻讲了起来:
“第一,狗一见到抽烟的人就害怕,就逃跑。”台下的人莫名其妙,商人则暗暗地高兴。
“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烟的人家里去偷东西。”台下的人连连称怪,商人则喜形于色。
“第三,抽烟者永远年轻。”台下的人一片轰动,商人则满面春风,得意洋洋。
老人把手一摆,说:“女士们,先生们,请安静,我还没说清楚为啥有这样三大好处呢!”
商人格外兴奋地说:“老先生,请您快讲吧!”
“第一,在抽烟的人中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正要拾石头打它哩,它能不害怕吗?”台下的人发出了笑声,商人则吓了一跳。
“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有睡着,所以不敢去偷东西。”台下的人一阵大笑,商人则大汗直冒。
“第三,抽烟的人很少有长寿的,所以永远年轻。”台下的人一片哗然。
此时,大家再一看,倒卖香烟的商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溜走了。
|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汪伦,他年青的时候家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小镇。他十分仰慕当朝的大诗人李白,只可惜无缘相识,一直想寻个机会亲睹一下这个“诗仙”的不凡风采并交个朋友。
有一次,碰巧李白遨游名山大川到了皖南。汪伦寻思:有什么方法能够结识李白呢?
他忽然间想起李白生平有两大喜好:一爱喝酒,二爱桃花。于是他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了封邀请信。信上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封信以后,正和他的心意,于是欣然赶到桃花潭来见汪伦。
两人寒暄后,李白说:“我是特地来观十里桃花,尝万家酒店的酒的。”
这时候,汪伦才告诉李白:“十里桃花说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泼,万家酒店是指万家潭西一个姓万人家开的酒店。”
李白听罢,才知自己“上了汪伦的当”,大笑不已,并称赞汪伦的聪敏。
李白在汪伦家盘桓数日,临别之时,李白感激汪伦一片盛情,特作了《赠汪伦》绝句一首相赠。
|
从前,有个渔夫和妻子住在渔村的外面。
每天早上,渔夫会出门到海里打鱼,而当傍晚他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回家里的时候,妻子总会煮好一桌热腾腾的可口饭菜等待着他。一天,渔夫提早收工回家,却意外地由窗外看到妻子和村子里当铺的老板在屋里偷情。他开门的时候,也清楚地听到当铺老板慌忙找地方躲起来的簌簌声响。
渔夫是个冷静而富有幽默感的人。他不动声色地走向前拥抱妻子,并且告诉她:“海洋之神赐予了我一对千里眼,我只需要注视一条鱼的一只眼睛,就能够见常人所不能见。”他告诉妻子,他发现房间的柜子里藏了一件奇怪且值钱的东西。为了证实他具备这样的超凡能力,于是他将柜子上锁,扛到了当铺的柜台上,向店里的伙计出价五十个金币,出售柜子和柜里的东西。
接着,渔夫让伙计慢慢考虑这笔生意,自己走到外头悠闲地踱步、抽水烟。这时,他听到柜子内憋闷得发慌的当铺老板在高声喊叫,要求伙计快些付赎金,好放他出来。
|
在哲学课上,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能不能用实例说明一下究竟什么叫诡辩?”
苏格拉底稍作考虑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人谁会先去洗澡?”
“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苏格拉底反驳道,“因为干净人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
“再想想看,究竟是谁会先洗澡了呢?”
“是干净人。”两个学生接着说。
“不对,是脏人。因为脏人比干净人更需要洗澡。”苏格拉底又反驳道。
然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如此看来,两个客人中究竟谁会先去洗澡呢?”
“脏人!”三个学生喊着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苏格拉底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
“怎么样,到底谁会先去洗澡了呢?”
“那看来是两个人都洗了。”四个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个人都没洗。”苏格拉底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老师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们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
苏格拉底说:“正是如此。你们看,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就是诡辩!常见的诡辩手法有偷换论题、捏造论据、循环论证、机械类比、强词夺理、断章取义等等。”
学生们又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诡辩就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论做论证,其中有巧妙的不易发现的逻辑错误。能不能用实例说明一下怎样才能识破诡辩中的逻辑错误?”
苏格拉底思考了一会儿,给学生们出了下面的智力测验题:
“有两位工人,一同维修一个多年没有维修过的又老又旧的破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请问你们:谁会先去洗澡呢?”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先去洗澡喽!”
苏格拉底说:“是吗?请你们注意,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觉得从烟囱里爬出来真是肮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很干净,就不这么想了,而认为自己一定也很干净。我现在再问你们,谁会先去洗澡?”
两位学生很兴奋地争先恐后地回答:“哦!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觉得他自己必定也是肮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却觉得自己并不脏啊!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先跑去洗澡了。”
苏格拉底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所有的学生似乎都同意这个答案。
只见苏格拉底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也是错的。两个人同时从又老又旧的破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而另一个是脏的呢?这就叫做不合逻辑,也就是诡辩中的逻辑错误。”
学生们又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应该怎样看待诡辩的作用呢?”
苏格拉底回答:“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诡辩有效,但有限。巧诈不如拙诚,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
|
一天,有一个人拿着刚刚研制成的“不死之药”来拜见楚王。
负责通报的官吏拿着此药进宫通报,另一位官吏拦住问:“这药可以吃吗?”
通报的官吏说:“可以。”
于是这个官吏将药抢过去吃了。
楚王知道后大怒,要杀死这个抢吃药的人。
这位官吏从容地说:“我问那个通报的人‘这药可吃吗’,他说‘可以吃’,我才将药吃了。所以,我没有罪,罪在那通报的官吏。而且那官吏说我吃的是让人不死的药,如果大王您杀死我,那就不能算是‘不死之药’了。可见,是那位献药的人在欺骗大王。大王,您现今要杀我这个无罪的臣子,来证明那人欺骗大王,不如放了我啊!”
楚王一听他说的头头是道,又都合情在理,于是赦免了他。
|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一次,他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滔滔不绝地为农民们作了详尽的,严谨的论证,但有一些听众却始终茫然不得要领,有一个农民代表还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加里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微笑着道:“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脚还是右脚?”
顿时,全场掌声雷动,农民代表们都会意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