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吃水果,想来不算啥问题,只是个习惯,小时候在东北长大,一是冬天水果少,二是家里穷,导致我一直以为萝卜就是水果。洗干净切成片,咔吃咔吃,白白脆脆,老好吃了。
毕业后我去厦门,鹭岛四季如春,除了盛产海鲜,水果也多,可是仍然想不起来吃,偶尔饿了吃根香蕉。我当然知道水果有利健康,可就是想不起来,有啥办法,还能贴脑门儿上?
阅读和吃水果差不多,大家觉得这是个优秀品质,其实不过是个生活习惯。常常是闲下来,手里莫名其妙多了本书,读书需要凝神静气,否则看不明白,尤其是那种探案悬疑的,于是人就安静下来。
别人逛街的时候,我拿本书,别人看电视的时候,我拿本书,室友斗地主的时候,我拿本书,时间久了,阅读量就积累起来了。阅读量不是咬牙拼出来的,那些发誓明年至少读一百本的,在读书的人看来,全都是小可爱。
阅读的习惯也有代价,代价就是平日里地主斗的太少。偶尔过年斗一次,都被朋友们虐死,口袋里的压岁钱输光。
有阅读习惯,出去旅行,一定要背两本以上的书,书其实挺重的,但是有爱发电就没关系。今天就更简单了,一个Pad几乎就是座图书馆。
再回到水果,我现在偶尔吃水果,但没把它们当成药,这玩意儿没那么立竿见影。医生们说吃水果好,可从来没见谁开在处方中。感冒后补充VC,我倒是试过几次,流鼻涕了不吃药猛吃橙子,有效果,几天后感冒好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橙子的功劳。
读书也是同样,费劲看两本,然后坐等,等着自己变聪明变睿智,结果没啥变化,但是不气馁,下个月鞭策自己又啃了两本,然后再观察,看看自己变聪明变睿智没有。
害,能这么灵吗?(而且现在坏书那么多,太多了,真是越来越多。)
暂且不说你选对了书没有,真正吸收了没有,理解的对了没有,就说书籍如果真有那疗效,世界不早就和平了?还有伊拉克战争?共产主义早就实现了。哪能像现在这样,遍地都是流氓?
书是个朋友,不是救世主,马克思爷爷早就说了,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开始阅读和产生实际效果,不是同步的,幻想着读完几本书马上生效,马上就用,那只能去读洗衣机说明书,而不是大仲马。
在种和收之间,隔着时间和你的认知。
PS:小男孩去理发店:“我要刮胡子”。理发师把他安置在椅子上,躺倒,敷上满满的剃须泡沫,然后就去忙别的了。
小男孩等啊等,半小时不耐烦了,就喊:叔叔,你还等啥呢?
理发师说:等你的胡子长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