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行,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千万不要光顾着看别人,而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
|
|
-
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月黑星稀,冷风嗖嗖,我放学回家走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穿过一片浓密的树林,又是一片广阔的坟地。坟地里高低不平,磷火明灭,猫头鹰不时地嚎叫着。
我虽然学过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不相信有鬼,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心发慌,腿发软,头皮发麻。所有听过的妖魔神怪都在脑子里乱窜,总觉得眼前有什么东西突然冒出来,身后有什么东西老跟着自己。就在这时有一个大人的声音突然传过来:“孩子,别害怕!解开你的衣扣,露出胸膛来,昂首挺胸抖擞精神大步走!”原来是本村的老革命军人,学校贫管会的黄主任追上了我。
有了大人做伴,又按着他说的话做了,我顿时感到雄赳赳气昂昂地胆子大起来,一点也不害怕了。他告诉我这就是勇气,自己有了勇气什么都不可怕,更不会自己吓唬自己。
于是,他又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过去的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一场大仗后,他和部队离散了,弹尽粮绝,想在一片废墟上寻点水喝。不料,两个土匪端着刺刀,从一个大坟墓后面冒出来,正向他一步步逼近。看来这两个土匪的子弹也没了,只能短兵相接,肉搏战了。狭路相逢勇者胜。黄主任尽管身材矮小,已精疲力尽,但他果敢顽强,仍然鼓足了勇气,大冬天把棉袄一扒,赤裸着上身,决然和这两个土匪作最后的生死较量了。在围绕着那个大坟墓周旋了3圈之后,两个土匪见黄主任气势威猛,胆量过人,于是心虚地不战而逃。
黄主任说,那是两人对一人,如果其中一人也和他一样气盛,那他就必死无疑了。这就是勇气的力量!
黄主任的故事,使我感动,更给了我启发。我觉得勇气确实是人高昂的头颅,挺直的脊梁,紧握的拳头。人缺乏勇气诸事难成,人有了勇气无往不胜。这也是我从那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中深刻感受到的。
|
-
美剧《摩登家庭》中菲比和克莱尔一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都学业平平,尤其是大女儿,标准的美国女郎,时髦漂亮肤浅,同时又大脑空空,经常被学业刻苦、成绩优异的二女儿嘲笑。二女儿是全家的骄傲,她一丝不苟地学习,从无懈怠,假期还出去做义工,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考上哈佛。结果哈佛拒绝了她,她完全崩溃了:“十年成绩全优,暑假去盖房子,每天拖着大提琴去上学,写完美的论文,都为了什么?”
她对姐姐说:“从小到大我都试图做到完美,结果得到了什么,我和六千個傻子在这片空地上。”这暴露了她内心的恐惧,是害怕变得和所有的人一样平庸,和她所看不起的姐姐一样。姐姐怎么回答的,她并不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她说:“你知道吗?我觉得这对你来说是件好事。”姐姐还说:“你一定会考上其中一所傲慢自大的学校的,偶尔你可能会考第二名,或第四名,甚至第十名。但你会振作精神,也许涂点唇膏,继续向前走。”
世间从无完美。完美一直期待着被时间打破,而一旦将完美打破,解脱和自由就会随之而来。
姐姐深谙这个道理,这个上着社区大学的平庸姑娘给了妹妹一个最深刻的人生提示。谁比谁更有智慧呢,不成功者也有自己独特的心得。
不服输,是挑战自我,会认输,是正确接受自我,看到世界更广博的一面而又保持谦卑之心。阿加莎·克里斯蒂说过,“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来看,我可以说,没有谦卑的地方就没有人类”。拥有了谦卑之心的人类,对成功这件事看淡一些,才能活得更踏实和快乐。
|
-
身高一米六五,体重要维持在49到52公斤,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任务。身为自己服装品牌的模特,能穿进中号衣服是必须的,无论是试穿样衣还是拍新品圖片,这些数字所代表的身体都不胖不瘦刚刚好。
不是非要做模特,只是我自己做的衣服如果我自己都不穿,如果我自己的身体都不与它发生关系,那这件衣服在我这里是不成立的。还有,一件好衣服应该经得起普通人的检验,衣服的美,不只属于T台上那些貌美如花惊心动魄的模特们。
不需要很瘦,但需要拥有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在“适当”的原则下管理身体,寻找分寸。分寸的掌握需要慢慢习得,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除了分寸,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享受每一个时刻自己的样子,与身体和解。“我现在这个样子是好的,我还会变得更好。”而不是“我讨厌现在的身体,我要改变”。前者和后者有本质区别。
满大街的关于瘦身美容的广告给女人划定了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他们在共同讲一个糟糕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女人要如何如何做才能得到爱情,才能婚姻美满,才能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这很低级。
在健身房看见太多把身体当作仇人一样的女人,她们面无表情,双眼漠然,每一个动作都狠狠的,潜台词正如很多广告语那样:甩掉脂肪,重新做人。这样的人没有把运动的当下当享受,她不爱她那一时刻的自己,她只是带着任务和目的来到健身房。
我的意思是,即使你超过标准体重50斤,你也应该做一个轻盈的胖子,热爱你自己,热爱你和这个身体相处的每一天。
相比“狠狠”地运动,节制地面对食物可能更重要。不要傻傻地以为微博上那些喜欢晒美食的明星们都爱吃,她们一定吃得很少,才有时间和心情拍照并且PS。吃货们只会大快朵颐之后抬起头一边擦嘴一边感叹:哦呵,忘记拍照晒图了。
当然,节制地面对食物,首要目的不是更瘦更美,是为了更好,这个好比美更美。请记住这句话: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三分之二都供养了医生。
这是一个物质太饱精神很瘦的世界,物质的饱足感带来的是迟钝和麻木。吃多了就会有“脑满肠肥”的感觉。节制地面对食物,减肥是次要收获,最重要的是精神状态,保持适当的饥饿感,人对周遭的感觉会更敏锐,更清明。过有节制的生活能带来节制的乐趣。食物不再只是为了满足欲望,而是类似美感的东西。
我曾经试过连续几天不吃主食只喝水和吃少量水果。几天之后的一次进食,每一样食物都能呈现它本来的味道,我确定我那个时候是在真正地享用美食,而不是“吃得很饱”。断食没有任何坏处,如果有需要,可以每个月愉快地做一次。
其实说到底,就是这句话:要用掌控人生的野心来掌控身体。突然想起以前做老师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告诉我:我不想起床上课,但坚持来了,上完课心情就特别好,觉得没有辜负这一天。下课我就是去打游戏也会很投入很开心的。但假如我待在寝室睡觉打游戏,我一整天都不会快乐的,尤其在夜晚,会空虚,无聊,讨厌自己。
是这样的,投入地工作才能投入地休息和玩耍。管理身体也一样,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自己,睡觉前可以对自己说:今天,我对自己满意。
|
-
这似乎是一个时髦的90后,运动带帽衫,身形挺拔,步伐轻快。长春火车站有点拥挤,他神色匆忙地穿梭其间,后面还跟着一名扛摄像机的记者。
记者刚刚去过他家。
十平米的小房子,住了五个人。19岁的宋建平,他的聋哑父母,他的姥姥姥爷。全家人仅靠姥姥几百元的退休金生活。姥姥告诉记者,孩子父母一直找不到工作,也不大管孩子,就爱打牌。
这样的家庭却出了一个大学生。宋建平刚被吉林师范大学录取,学杂费要八千元,家里七拼八凑又四处借钱,还差三千元。
贫困学生经历过的尴尬,艰辛,想必宋建平都经历过,但这张19岁的面庞如平湖秋月,甚至有种贵族般的淡定。
前不久,《中国达人秀》评委周立波淘汰了一位才艺了得但喋喋不休的洗车工,原因就是“男人不应该展览自己的苦难以博同情”。宋建平早已深谙此理。他的人生是一场战争,除了迎战,别无可想。
作为贫二代,他以勤学改变命运,却又被高学费一把拦住。
宋建平左思右想,还是给一家报纸打了电话,希望能够在“助学平台”板块刊登自己的信息,寻求帮助。
他实在没有想到,很快报社传来佳音。有人为他捐了3000元。
宋建平坚持当面感谢恩人,报社记者说对方是天津人,正准备离开长春,于是他匆忙地来到火车站。
他得到的外貌信息是:捐者是个胖哥哥。
真正见了面,宋建平还是被震撼了:“有三个我重,太胖了!”
23岁的胖哥哥邓雪健已经和肥胖作战了23年。七个月大时,他已经重达30斤,相当于一个正常的三岁小孩体重。父母抱去医院,医生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父亲忧心忡忡地想,孩子会爬了会跑了,上学校动脑筋了,应该就会瘦了?
小学五年级,300斤的邓雪健夹在同学里像颗巨大的土豆,没有朋友。被人围观和嘲笑时,他也只能一摇一摆地缓慢离开。他唯有寄情于学习,优异成绩却无法阻挡肥胖,骑单车上学,单车过几个月就得报销。
父母帮他做了决定:辍学回家,专职减肥。
各种减肥方法都来尝试。那是一段极其饥饿、孤独的日子。他几乎没有吃饱过,常常腆着脸去邻居家要点吃的。视肉如命也被迫戒掉,一大家子跟着吃素。没有吃饱还要行跑锻炼,绕着村庄一圈,两圈。
常常想放弃,回头,看见年轻父亲骑单车跟在后面,早生了华发,心里一疼。大年三十,家里称来几斤肉,让他吃饱。他咬一口肉,幸福到想哭。
这样过了两年,他竟减掉了150斤,回到学校,十分欢喜。始料未及的是,体重快速反弹,报复性飙升,他不得不再次辍学。
邓雪健选择了自暴自弃,过了几年,他心跳加速,头晕,身体不适,体重高达410斤。父亲要带儿子去长春的减肥机构,却为钱发愁。村子听说了此事,你五十他一百地凑了三千块钱,送父子俩出了村口。
减肥疗程太贵了。三千元完全是杯水车薪。
父子俩失望地回到了招待所,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在这段时间,邓雪健无意中看到了报纸上的助学平台,想到自己辍学时的痛苦,决定把这笔钱捐出去。
“这点钱不多,却为我点燃了希望之火,我希望它还能点燃别人,把村里的爱心延续下去。”
于是,有了邓雪健和宋建平的相识。从一出生,这两个孩子就分别和自己的苦难做斗争,不肯屈服,由此惺惺相惜。可贵的是,无论是贫困还是肥胖,都无损一个人的善良纯真。
结局美好。宋建平接受了善款,如今已是大学生,和胖哥哥一直保持联络,告诉他大学生活的模样。邓雪健因为捐赠善款被媒体关注,得到了一家医院的免费减肥治疗,减至220斤的他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条纹T恤,在镜头前笑出更多自信。
纵然开局丑陋,心灵的美好成全了生命的美好。
|
-
朋友跟我聊起丰子恺,说他诗情画意。我却想起他清新柔软的笔触,丰富细腻的内心,字字珠玑,耐人寻味。我喜欢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也喜欢丰子恺先生的小诗,更喜欢丰子恺先生为人处世的魅力。
丰子恺先生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慈悲之心,他的不凡才情,他的朴素情怀,常人难及,堪称一代大师。丰子恺先生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一个人的心中装有“天上的神明与星辰”,这无疑是持有一颗敬畏之心。心有所惧,行有所止。常怀一颗敬畏之心,行事才不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偏离轨道。敬畏天地,敬畏神明,敬畏自然,敬畏万物。懂得敬畏的人,行事有自己的底线,最可爱,最值得信任,最值得尊重。
“人间的艺术”是对生活之外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享受。他在《护生画集》中,倡导爱惜一切禽、兽、鱼、虫,他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深远的思想,圈养出一颗慈悲之心,弘一大师的配文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把“儿童”与神明、星辰、艺术等同,古今中外恐怕也只有丰子恺先生一人吧?先生是一个内心世界干净、温暖、纯粹的人,他敬畏神明,热爱美好,爱艺术,爱孩子。他的笔下,有很多儿童的艺术形象,那些小燕子似的儿女,在他心目中,和神明、星辰、艺术有同等的地位。爱,是他的生活符号,是他艺术创作的活水源头,滋养着生命的丰饶。能爱人,灵感不会枯竭。
丰子恺先生的一生,有童心,有诗意,有情趣;爱画画,爱孩子。他追求朴实平凡有人情味的生活,始终与现实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无论什么情形之下,他都坚守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用他的话说,“他是一个像人的人”,这也是他对恩师弘一大师的最高赞美。
做“一个像人的人”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件事情,也是丰子恺先生毕生追求的理想。许多人在人生的路上狂奔,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衷,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本意,活着活着,就变成了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认妄为真,被欲望驱使左右,被贪婪奴役自苦,以至于离自己越来越远。午夜梦回,邂逅一个模糊不清的人,会惊讶地与之对视: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是我吗?这个人怎么会是我呢?细瞅瞅,有点儿熟悉,可是为什么又很陌生呢?
大多数人的初衷与本意都是美好的,可是活着活着就背离了初衷和本意。有时候,并非是我们想要的太多,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所左右。别人都出国了,我们也要出国;别人都买豪宅了,我们也要住大房子;别人家的孩子都考上国外名校了,我们的也要留學去。那个“别人”真是不容易,总是被当成参考系数。那个“别人”又太多,左也别人,右也别人,左顾右盼,最后我们把自己累死在不断扭头看“别人”的路上。
心变得越来越小,事情变得越来越大。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仿佛都是一座山,都是一道坎,于是纠结了,焦虑了,别说大事拿不起,就连小事也放不下,活得越来越不自在。
有人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丰子恺先生说:“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一个人的心量大小跟什么有关?自然是跟眼界、气度、学识、修养有关,跟一个人的阅历有关。心量大小,决定了人生苦乐。心量越大,快乐越多;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心就像一个容器,盛载着很多东西,有的人能装下慈、悲、喜、舍,装得下宇宙万物;有的人却只能装得小我、自己,小如微尘。
不若把心量变大,好好生活,让心的光芒不仅仅照射到自己,也照射到别人。走好人生每一步路,吃好生活中的每一顿饭,说好每一句话,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
|
-
我从小就非常自卑,因为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差。全班的数学平均分是80分时,我的分数是8分。同学们都觉得我的脑子有问题,老师们也觉得我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我心里很难过,就问我妈怎么办,我妈说:“没关系,我带你去找一些科学的解决办法。”什么解决办法呢?我妈带我去拜访气功大师。我走在路上,心想这哪里科学了!怎么会有人去找气功大师治脑子呢?结果我们到现场一看,有3000多人都坐在那里。我当时有两个感受:第一,我们的城市不大,可是怎么有这么多脑子不好的人?第二,我并不孤独。经过“治疗”,“奇迹”果然出现了。我以前数学是很少及格的,大师对我“发功”后,我的数学就再也没有及格过。
这是我第一次跟自卑作战,却以惨败而告终。我带着这种低人一等的想法度过了整个学生时代,直到我参加工作。
为什么参加工作之后,我突然没有这种智力上的自卑感了呢?因为没有数学考试了啊!
我的工作只要靠四则运算就可以做得很好,再难一点的交给电脑就可以完成。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完全摆脱了智力上的自卑感。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又给我营造了巨大的自卑感——我的发际线开始往后退了。
最近我看了一则新闻,说最早的一批“90后”开始秃头了。“90后”老是玩手机、玩电脑、熬夜、不好好吃饭,不秃头才怪!我那时候才22岁,一洗头,掉的头发就会堵塞下水道。我试过各种方法,比如拿生姜往脑袋上擦,把醋往头上倒,让整个脑袋弥漫着那种“迷人”的味道。然后什么中药、西药,民间的、官方的,几乎所有治脱发的方子我都试过了,但都没用。我25岁时,发际线已经到天灵盖了,眼神不好的小伙伴开始管我叫“爷爷”了。于是我打算破罐子破摔——直接剃光头!在去理发店的路上,我碰到了单位的领导,领导说:“你不能剃光头,剃了光头会影响企业形象。”我说:“我的头发马上要掉光了,变成纯天然的光头,到时候还是一样啊!”领导就说:“你这个年轻人,该走的弯路一米都不会少,你要向我们学习,把两边的头发留长,交叉盖在头顶上,这样别人就不会发现你是一个秃头了。”我只好从命。我当时在厂区骑单车,风一吹,两边的头发就会竖起来,像海带一样在空中飘动。那种耻辱的感觉,你们体会一下。
当时,我做了一个很红的播客,名叫“教授易小星”(后改为“叫兽易小星”),总是戴着一个面具。那是因为我的自卑心理在作祟,我担心自己一摘下面具,观众就会说:“啊,原来易小星这个人又秃又胖,好难看。”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只能通过戴面具来跟我的自卑心理作战,那个面具我戴了5年。
但后来我来到北京转行做导演,发型上的自卑感突然消失了。因为我发现,北京有好多人都是光头。北京是一座很神奇的城市,大家都可以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没有人对你说教,没有人会看你不顺眼,你只要做好自己,不去干扰别人就行。所以我换了一个环境后,再也没有戴过面具。我与之战斗了5年的自卑的源头,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我成了快乐的光头导演。但是,2016年,又有一件事情引发了我强烈的自卑感。
我辛辛苦苦做好了一个系列的剧本,原本定好的男主角突然档期有冲突,我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来演这部戏,最后只能自导自演。我要演的角色是一个3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但是,我根本不敢站在镜头前,根本不敢去展现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又胖又老又难看。如果当时我完成不了这部作品的拍摄,之前一年和兄弟们的努力就全白费了。所以我决定要战胜自卑,开始减肥,力争从一个油腻的中年胖子变成一个英俊的青年瘦子。
我的减肥计划是先管住嘴。吃年夜饭时,我端着一碗水煮的青菜,看着大家吃排骨、猪蹄、红烧鱼等各种美食。我爸觉得我是神经病,都30多岁了竟然还要减肥。但是人一旦坚定目标,就比较容易达成所愿。我就是从那天晚上开始管住嘴的,然后连续吃了4个月的“健身餐”,并且连续健身4个月,最终实现了目标。
大家都说,我瘦下来后精神变得特别好。能不好吗?少了几十斤肉,跑起来特别快,我以特别愉快的心态拍完了那部戏。但是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虽然我瘦下来了,但并没有变英俊。我跟我的自卑心理作战,又失败了,我只是从一个难看的胖子变成了一个难看的瘦子。不过我对自身形象的自卑感消失了,我没有战胜自己那些自卑心理的源头,但是我变成了一个超级自信的人。
从智力上的自卑到发型上的自卑,再到形象上的自卑,我一直在和自卑作战,一直试着改变这一切。但到最后我才发现,我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和自卑战斗,因为上天给我的一切,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也许你和我一样,不够聪明,没有数学天赋,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在数学方面很有造诣的人,但没关系,你可以从事对数学要求不高的工作;也许你和我一样,周围的人觉得你太有个性了,但没关系,你可以换一个没有人觉得你格格不入的环境;也许你和我一样,没有特别好看的外表,但没关系,你可以锻炼身体,让自己身体健康、心态变好。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战胜自卑,因为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产生自卑心理,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产生自卑心理。如果要和自卑作战,那么这一辈子恐怕都无休止。如果你跟我一样,也不完美,那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自己的自卑和平共处,把自卑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
|
-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