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周一还是一如既往的塞呢,这就是所谓的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魅力么?
|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为一些不顺心到的事情而不开心。于是,动不动就生气。随之,整天都沉浸在沮丧的心情中。
其实,你若想明白了,生气是最没有意义的事。不仅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扰乱了生活,气坏了身体,得不偿失。
今天你微笑了吗?
|
|
|
什么季节最短?
|
|
少一点贪心,多一些知足,就能发现开心它其实如影随形,眷顾着我们每一个人,提前祝大家明天周末愉快!耶~
|
易烊千玺的经典语录
1.斯为泰山而不骄,我们都是泰山! 2.肩负重任,孤独前行,是修行也是信仰! 3.哪有那么多一夜成名,全都是百炼成钢。 4.不走出舒适圈,怎么会知道有更舒适的舒适圈呢? 5.有些事情不是因为有意义才去做,而是你做了才有意义。 6.成功这条路没有捷径,如果有,这条路的名字就叫做坚持。 7.希望你继续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一直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 8.大学生活是用那些写废的笔和数不清的试卷换来的礼物,得来不易。 9.未来十年,我们会一路披荆斩棘,让这个时代,听到我们青年一代,最响亮的声音。 10.记得每天要过得充实着,早上起来不要忘了给自己一个微笑,美好的生活从微笑开始
|
“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天气多么坏,记得带上你自己的阳光。带上自己的阳光,是一种豁达,澄澈透明,洁净无瑕敞亮的心态。说到底,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心里充满阳光,纯洁的心犹如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雨迷蒙,然我清者自清,那滴绝无污染的清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令这滴水始终清凛,始终纯美。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旅程,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承受痛苦,承受幸福,承受平淡,承受孤独,承受失败,承受责任,承受爱,付出爱.......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就没有什么是想不开的了,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失去的时候。包括金钱、权力、名誉、地位、爱情、事业,甚至生命的本身。这一切的拥有和失去,不是以自己的意志所主宰的,得之我所珍惜,失之那就坦然面对吧。人生有好多无奈,当自己改变不了环境时,可以学着悄悄改变自己;当改变不了现实时,可以试试改变态度;当自己改变不了过去时,可以用改变现在来证明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带上自己的阳光,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脱的情怀。
|
|
骑虎难下
从前,有一个青年要到一个村庄去办事,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临行前,家人嘱咐他:遇到野兽也不必惊慌,爬到树上,野兽便奈何不了你了。
年轻人牢记在心,一个人上路了。
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很长时间,并没有发现有野兽出现,看来家人的担心是多余的了。他放下心来,脚步也轻松了几分。正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一只猛虎飞驰而来,于是连忙爬到树上。
老虎围着树干咆哮不已,拼命往上跳。年轻人本想抱树干,但却因为惊慌过度,一不小心从树上跌了下来,刚好跌在猛虎背上。他只得抱住虎身不放,而老虎也受了惊吓,立即拔腿狂奔。
另外一个路人不知事情的缘由,看到这一场景,十分羡慕,赞叹不已:“这个人骑着老虎多威风啊!简直就像神仙一般快活。”
骑在虎背上的年轻人真是苦不堪言:“你看我威风快活,却不知我是骑虎难下,心里惶恐万分,怕得要死呢!”
大道理:看起来威风凛凛也许苦不堪言。所以,生活中切勿盲目地羡慕别人,而要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鼠年开年,疫情渐渐缓解,有些地方復工复产。始料不及,我收到一封这样的信:
“疫情期间,自私地说,我其实竟有点开心,家人都在,难得团聚,他们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劳累,也不用为明天发愁。我们家就在工业园区,他们就是做工的,我上高二,平时学习也忙,也早出晚归的很压抑。这段时间工厂停工,空气好了天也蓝了有点小时候的样子,说实话这样的日子我挺开心的。
一复工复产就不行了,废气灰尘到处都是,刺鼻的气味又有了,还有噪音,睡觉也很困难。有的时候我想为什么要发展呢?就这样每个人都简单生活不好吗?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付出代价,我们家的代价就是大家不能团聚。”
我一时间,只觉得百感交集,不知从何说起。
那句“他们不用为明天发愁”针一样刺进我的眼睛。怎么可能。所有略有常识的人都在担心大疫之后经济会如何:工厂能否按时复工,年前接下的订单能不能完工,不能返工的工人能不能拿到工资。一定有些企业撑不住,最繁华的商业街上,先是欢欢喜喜的告示:“我们过年不打烊”,然后是整排的“防疫通告”,最后全是一张一张的“旺铺转让”……
那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感觉?显然是父母对他只字未提。
要论忍耐,中国父母排了第二,全世界无人敢排第一。从孩子尿床时候起,就眠干睡湿。自己吃扒堆的大白菜,给孩子吃进口奶粉;省吃俭用,带孩子去上昂贵的乐器培训班——上了有什么用?钢琴十级和九级的区别在哪里?他们没想过,他们只是淳朴地说:人家孩子有,我的孩子也要有。
中国没有这么多中产阶级,却有太多孩子误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出身。这世界上哪里有风调雨顺的温室?老父亲老母亲双双躬下身给孩子搭一个。
很多话,中国父母是永远不和孩子讲的。他们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就够了,从来没说过:自己在外面,不仅拼命工作,还要四处赔笑脸;他们说“别人家的孩子”来勉励自家的,孩子们很反感,孩子们从不知道,自己也在无数间提到“别人家的父母”刺痛他们。“我在我们班是唯一没出过国的。”“其他家长都经常在学校做志愿者。”——是这些父母特别不爱孩子特别懒吗?不,他们只是没钱,因为没钱要格外辛苦地工作。这些,父母觉得:孩子大了自然知道。
知道什么?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就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付出代价。“每个人都简单生活”是不存在的,生活从来不简单,身下一张床,口中一粒米,都必须用劳动去换。不然怎么办?在城门口拿着碗等人施舍吗?那也得其他人去赚了钱才能赏给你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幻想中的乐园。古希腊人是《理想国》,中古英国人是《乌托邦》,中国人是《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把这个当作真实生活,会立刻发现站不住脚:病了怎么办?这片土地得有多大,能养活多少人?这些人彼此通婚,几代之后全是近亲,遗传就完蛋了;说既然提到了“衣着”,那一定得有针。不与外界交通,当然不能买,难道真用铁杵磨吗?我小时候就想不通中间那个孔是怎么磨出来的,现在当然更想不通。
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辛苦劳作,难以应付的人际关系,赚不到很多钱,却有无尽的风险与危机。一病返贫很常见,意外并不意外。万般努力却可能一事无成。家人之间的团聚非常重要,你不先买房置地,都不能保证全家人安安稳稳待在一起。
这些,十几岁的少年们想都没想过:食物来自超市,衣服来自淘宝,学费生活费来自爸妈,教科书来自学校……伸手要钱要物太久,以为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
曾有网友给我留言,说:直到大学毕业后自己租房子住,才知道,连卫生纸都要花钱买。还有,家务不是指做饭洗衣,是包括了买天然气、买电、随时补充一切物资,否则,就可能在冬天的后半夜,你还要穿上衣服去24小时便利店买卫生巾。
这不免引发我的思考:是否应该早一点,在中学阶段,就多少让学生们接触一些世界?
这次大疫,对全体中国人来说都很残酷,都是考验,对每一位父母都像当头一棒:你愿意宠你的孩子,让他们到多大年纪永远是小公主——你能保证永远天下太平、没有风吹草动吗?
而对年轻人来说,是一门必修课提前了几年。别说你年纪还小,别惊惶失措说这是大人才应该管的事,你已经吃过免费早餐,现在,开始要为午餐做准备了。
|
在每个人的生命当中,大概都有这样一种平凡、普通但却至关重要的人存在,他们就是你的家人。
无论你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健康还是有疾病;无论你曾经历了什么,又或即将遭遇什么,他们都会对你不离不弃。
但我们却常常犯一个错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不相干的人,却把最差的情绪,留给了家人;把最多的时间给了不重要的人,却把没空和忙碌留给了家人;把最深的情话给了不值得的人,卻把冷淡和漠视留给了家人。
或许是因为太过熟悉,或许因为太过亲密,又或是他们给了我们足够的踏实和心安。所以,我们恃宠而骄,我们不断索取,然而却忘了要去感恩和回报这份最难得、也是最珍贵的爱。
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要等到失去了,才会想着去珍惜。也常常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那么在告别它之前,你是否可以对原本应该去善待的人,做到问心无愧和无怨无悔呢?
许多人,无论是在一事无成时还是功成名就后,都会发出愧对家人的感慨。但在无法重来的一生中,如果你不尽力去弥补,那么它就会成为永生也无法偿还的债。
有时,好好去对待家人,仿佛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因为你总以为非要等到自己飞黄腾达时,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者以你为荣时,才算没有辜负他们。
但更多时候,好好去对待家人,是非常具体和微小的事。比如,好好说话、不乱发脾气,珍惜跟他们相处的每一刻;比如,多些感恩,少些抱怨,减少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疏远;比如,多在意他们的感受,而不是总让他们替你着想和担心。
这一生,其实真正可以给家人的东西并不多,但亏欠家人的却不少。所以,趁一切都还来得及,不要把你该对家人付出的关心、照顾和体贴,酿成此生最大的抱歉和遗憾。
|
导演吴贻弓和陈道明的关系非常好,私下里,陈道明喊吴贻弓为“老丈人”。
一次,吴贻弓接了一剧本,想让陈道明出演男一号。当时,陈道明正在无锡外景基地拍片。吴贻弓一早赶到无锡去见陈道明,开门见山说明来意。陈道明看了剧本,拒绝了吴贻弓的热情相邀:“老丈人,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吴贻弓吃了闭门羹,有些惱:“你这样说有些对不起我这个老丈人吧?”陈道明解释道:“老丈人啊,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这个角色的确不适合我,演不好,观众会骂的,不但骂我,也会骂你的。”吴贻弓气得扔下剧本,跑回了宾馆。
傍晚时分,吴贻弓正准备外出吃饭,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外面站着满头大汗的陈道明。一见吴贻弓,陈道明就喊:“老丈人,您还没吃饭吧?”吴贻弓不搭理他,只顾往外走。陈道明跟在后面追。
吴贻弓走到一家小饭馆门口,陈道明追了上来。他抢先一步跑进饭馆,对店老板说:“给我来一盘炒辣椒,越辣越好。”说完,陈道明冲身后的吴贻弓做了个请的手势:“老丈人,您坐。”吴贻弓坐下来,还是不搭理他。一会儿,炒辣椒端上来。吴贻弓一看,是自己最爱的一道菜,正要下筷,突然想起一件事:“道明,你不是从不吃辣的吗?”陈道明笑笑说:“老丈人您爱吃,我陪你嘛。”吴贻弓顿时被逗笑了:“你这小子,对老丈人还有点心嘛!”一盘辣椒,两人吃得欢愉。
事后,吴贻弓常对人说:“道明拒绝人,不让人心冷,反而让你觉得心中温暖,这就是他的道行。”聪明的拒绝也是有温度的。
|
我今年26岁,去年硕士毕业,2011年参加高考,距离现在整整8年。现在回想这过去的8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高考很重要,但是也没那么重要。
人生海海,我们这一辈子几十年,还有很多路要走,有很多关卡要过。
我们把每个人的一生按照积分制来计算,每通过一个关卡,就获得一定的分数,那么如果满分是100分,在我心中,高考大概只占10分。
你千万不要觉得10分太低,这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10个关卡中的一个。你顺利出生呱呱坠地;你生了一场重病但大难不死;你遇到了心爱的人相爱多年终得善果;你创业失败又东山再起,从此改变人生轨迹。
高考,在我心中和这些事情,重要程度相当。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衡量的标准也会不同。我只是想说明,高考这件事,很重要。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说,10分虽然重要,但也只是10分,和剩下的90分相比,似乎又稍稍没那么重要了。如果真的运气差些,高考这一关的10分,我只拿到3分、5分,并不代表我的人生从此就毁灭了,因为我还有剩下90分的努力空间。
很多成功人士,高考都没那么顺利,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马云。参加过几次高考,最后也不过就是考了个普通的二本学校。这方面的例子,身为准高考生的你们,一定比我知道得多,毕竟作为语文作文素材,这些都是要背的。
我只是想说,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人活一辈子能拿到100分,基本没有可能。可是80分、90分的高分,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即使是高考结果不如意,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多得些分数。所以,不必太过紧张,更不要提早灰心。高考这一关,尽力拿高些分数,以后不留遗憾就好。
高考的时候,我考了601分,在我们县城学校,大概有40人比我分数高。可是现在回头再看,这40人中,最后的学历比我高的大概也就只有几个。
因为高考之后,我们还要经历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带你通往不同的路。
高考分数下来之后,填报志愿。差不多的分数,你选择去哪个城市,选择去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造成的结果都是完全不同的。
上了大學以后,你会如何发展,自控力如何,是泡在图书馆里学习,还是宅在寝室里打游戏,是经常参加社团活动,还是专心走科研路线。这些都将会决定未来的你,到底是谁。
大学毕业,你可能选择出国留学,可能在国内深造,也可能选择就业。
工作以后,你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你想做专业相关的事情,还是想多多尝试不同的职业。
这些都是我一路经历过的,这些也终将成为你们要面对的。
以上这些都是选择,都是人生的关卡。每一关,都带着分数,1分、2分、10分,最终凑成人生的满分100分。人生不是一局定胜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每一关都好好努力,尽量取得最好的分数。但是如果在哪一关,我们的成绩稍稍差了些,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以后还有很多关卡,等着我们去挑战,等着我们去把分数赢回来。
|
生而平凡,不必自卑
《中庸》里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太多关于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傳奇故事,内心对已平凡、平淡的日子,排斥或鄙夷居多。
一提到未来,满嘴离不开“大咖”“巨擘”,格调低了,便感到惭愧,“上不了台面”。如果生活越来越不起波澜,就越来越感到自卑,差人一等,眼巴巴看着别人起高楼、宴宾客,出入皆名流,望眼欲穿。
须知,每个人都有自己够得着的福气,何必羡慕他人的空中楼阁。有一次,孔子问起各位弟子的志向,子路、冉求和公西赤生怕说得太平庸,又是治理国家,又是平息饥荒,只有曾皙与众不同。
他说:“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穿上春天的衣服,邀集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一听,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
生而平凡,并不是不幸;站在幸福中找幸福,才是真正的不幸。
德不配位,必有所失
南怀瑾曾说,自己的一辈子“一无所长,一无成就”。
也许有人觉得是自谦,一代大师怎么会是“一无成就”呢?其实,这是与自己和解的仪式,心平气和地接受一生的荣辱、得失;意味着由于境界的提高,不再纠结自己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站着这山,望着那山,烦恼就会无穷无尽;一味苦恼看不到好风景,就连现有风景都会失去。人有多少修养,就能享多大的福,这是一一对应的。
即使侥幸得到一笔横财,可能会更加苦恼,因为德不配位,驾驭不了的东西,很快就会再次失去。有一种智慧,叫接纳。接纳现有的一切,接纳平平淡淡的淳朴,才不会满心遗憾,整天叹息。
学会放下较劲的心,放下过高的期待,放下别人的眼光,就能平视自己的生活,自得其乐。俗话说,平凡是福,基于现状,展望未来,生活才会充满动力。
与平凡和解,不再纠缠
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好提当年勇,把曾经取得的荣誉,当成今日的谈资;不求改变,不敢重新选择,成了阻碍进步的枷锁。
另一种人,把今日的不顺,归结到当年的行差踏错,逢人就倒苦水,寻求所谓的“共鸣”,实际上是懦弱,害怕重蹈覆辙。
这两种人之所以活在痛苦中,不敢和过去告别,是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平凡。
仿佛,接纳“平凡”的设定是一种耻辱。
其实,与“平凡”纠缠不休,反而失去平常心,把过多专注力,放在考量“平凡”或是“非凡”上。
爱默生说:“我拥抱平凡的东西,我探究那些熟悉的卑微的东西,我坐在它们脚下。”与自己的平凡和解,就是接纳完整的自己,完整的一生。
|
每个人都有对桃花源的想象,在城市里待得久了,便想有朝一日到乡村独居,一堆书、笔墨纸砚、一颗煮茶的心,坐拥一窗明月。
几年前,画家冬子便远离城市喧嚣,到终南山租了一所别人废弃的宅子,然后自己动手,拆房、搬砖、挖地基、刷墙、铺地,打造出自己的小院,建起一片桃花源。他从翻地到埋下种子、菜苗,到种子发芽、成活,到结出果实,再到一声鸟啼、一场雨、一个有虫鸣的夏夜,心境已得适意。
冬子的父亲上山去看他,一到院子就放声大哭,说没想到冬子的生活如此艰苦。冬子说,我想要的东西都能轻易得到,那么我就是富有的。富在我此刻坐拥终南山,富在阳光照在我身上;富在我有电影、音乐、书,有宣纸、毛笔、油画框;有鸡有鹅,有貓有狗;有山有云有风有太阳,有吃有喝有余粮。我想要的一切,我都有。我不想要的都和我无关。
人生的适意是遵从内心的热情,会知道什么时候够了,能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也会知道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也是因此,特别喜欢王维在《归嵩山作》中,将闲适之趣、淡泊之味充溢于字里行间,恬淡美好的生活态度。
张翰是西晋名士,曾在洛阳做齐王司马囧的东曹掾。某一日,他忽然想到此时正是家乡吃莼羹和鲈鱼脍的季节,便说出一句名言:“人生贵得适意尔,安能羁宦千里以要名爵!”张翰想到就做到,马上辞官回家,高高兴兴地享受家乡的美食去了。张翰正是遵从了内心的热情,吃不到自己喜欢的风味菜就不适意,既然如此,还要那些名爵有什么用呢?这便是他渴求的存在方式。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却住在一所年久失修的小洋房里。他写《新陋室铭》自嘲:“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房子不大,但周有光说:“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无论何时何地、何苦何难,周有光总能遵从内心的热情,给自己找到快乐的理由。
曾有人问冬子,你的院子在哪里,我要搬去终南山和你做邻居。可是,人生的适意难道是缺少一处终南山吗?其实不然。人生的适意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你喜欢,它就会进入你的视线,你身在嘈杂,它会喊你,它会叫你。
人生适意最难得,难在你能遵从内心的热情,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难在你能离开俗世里的舍不得与放不下。当一个人有了适意之心,即便在陋室简巷里,都可以感觉到空灵悠逸的境界,或者也能闲笔写下几个字:时光赠我白云一朵,我赠自己满心欢喜。
|
陈岱孙先生,原名陈总,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上的课是以严谨认真出了名的,但有一节课却又因为巧妙处之也出了名。
抗日时期的西南联大教学设备,生活条件都非常简陋,联大的教室由铁皮屋顶和土墙构成,窗户是几个大窟窿。昆明夏天多暴雨,暴雨一来,屋顶“噼里啪啦”如炒豆一般,老师的讲课声立刻被淹没在雨声中。这雨声不仅打断了老师上课的节奏,还影响到了同学们听课,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气氛有多么尴尬。有些老师想不出应对的好方法,只好提高声音继续上课,然而同学们却已经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他们就像变成了看热闹的旁观者一样。
陈岱孙先生在课堂上恰恰是这样一位非常严肃、灵活性不够、又不苟言笑的老师。他上课的认真程度甚至可以精确到用秒来计算时间:比如平常上课,先生刚讲完一个章节内容,下课铃声就会准时响起。
有一次,陈岱孙先生的课程正进行到关键环节时,突然一场急雨,严重影响到先生课程进度计划。此时,教室里开始有学生故意说:“不知今天先生和大雨抢频道谁会赢?”只见先生装作没听见,他想了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停课赏雨”四个字,然而,陈岱孙先生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品一品雨。”
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所有人都喜滋滋地涌到门口,窗前,欣赏着外面的滂沱大雨。有同学说:“雨,轻轻的、柔柔的、细细的、温柔又舒服。”有同学说:“夏雨清凉而热烈,带来凉爽。”还有位同学说:“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先生臉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同学们此时十分活跃,就有同学问:“先生您品出了什么?”陈岱孙先生回答:“面对生活,我们要懂得随遇而安!”
下课铃声响起,活跃的气氛一直延续着。
是啊!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困难,会失落,有时很难达到满足。但人生就是这样,有苦,也有甜,需要我们懂得随遇而安,这真是一堂不一样的课!
|
有人說,人世里,大抵有两件事最令人欢喜。一是,人与人的相遇;二是,人与物的相遇。世间物,有灵性通人意,世间人,有痴心解物意。
在品茶时光,与杯静默相对,便内心欢喜,这种平和自然的心境,不觉人物两忘。杯杯盏盏间,皆有生活的味道。一个朴拙的陶杯,把玩间,仿佛你能品出其山野之心。这件素雅的茶盏,盛放的是自然之美。我们在与杯盏的日常中,寻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茶杯,在品茶时分,慢慢地品玩茶杯。茶杯,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款式,有听泉杯、养心杯、马蹄杯等,不同的杯,有不同的性格,就像人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杯子亦如此。每次静下心来把玩一个茶杯,都会发现其中的妙处。我有一套精美的瓷杯,上面有蓝色的花釉、雕金的荷花,还有小楷的《心经》,让人爱不释手。每次茶香淡淡、禅乐袅袅时,我都喜欢手捧一只这样的茶杯,细细地把玩,似乎品得出制作者的匠心独具。我还有一只上好的建盏,建盏的底部有一层漂亮的光晕,以圆环向外散射,曜变斑在釉面上的分布也毫无规律,它没有具体的形状,隐隐绰绰,清晰不一,飘忽不定,充满了一种玄妙的气息,“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似乎与老子所描绘的深层灵物的行踪相似。
有时我也喜欢去农家用最朴素的茶杯喝茶。那些杯是手工制成,粗糙中透着一份质朴,农家把茶斟满,亲切交流中,让人感觉自然天成,与这风景和谐自然。朴素之物,让人涤荡凡尘,照见本心。人生在一路追求奋斗后,又开始喜欢这些朴素、简单的物件。朴素并非寡淡无味,而是简朴自然,代表了一份本心。我喜欢抚摸这样的杯盏,虽然它们手工粗糙,但是它们的身上带着最自然的肌理,似乎有山野之气,有生活的气息,还有岁月绵长的韵味。
不同的茶杯,配上不同的茶,会有不同的味道。我喜欢用紫陶杯去喝普洱茶,与普洱茶生存在同一片大地上的陶土,才会更加懂得普洱茶的滋味。天下万物,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有时也有深邃的懂得。而我手中把玩的这只紫陶杯,也仿佛通人意般,与我心意相通,这种彼此相对欢喜的感觉,让人照见了自己的本性真心。
春和景明,最幸福的时光是邀请喜欢的人一起喝茶。此时,面对知已,我们把盏言欢,在推杯换盏中享受着一盏茶的幸福时光。推杯换盏源于古义,讲述的是知己好友二人之间共饮茶水畅谈心事之理,推杯乃互敬之意。
当你品茶时,你可以体味其中的妙意,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唯感趣意盎然。一盏茶,就是慢慢地告诉我们,要懂得活在当下,享受一盏茶的时光。哪怕生活艰难,哪怕路途坎坷,一盏茶,却可以让我们入仙境,得自在,品人生。
一杯一盏,最朴实,也最温暖,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而生命,也因为与物的相惜相通而变成丰盈、美丽……
|
無论看谁,包括不喜欢的
人,都注意那朵盛放的玫瑰,不要把目光的焦点对准枝干上尖尖的利刺。
这样宽阔的胸怀,要经过岁月的淘洗,历经时光的磨炼,才能够培养出来。
也有那不愿意妥协的朋友,他说:明明有刺,为什么看不得?
人和玫瑰其实一样,没有十全十美。当玫瑰花绽开时,它枝干上的刺照样刺眼扎人。
接受玫瑰时,拎着它的枝干的手小心些,而那朵花盛放的美,难道仍不足以让你爱上它吗?
苛求的是完美,同时可称之为挑剔,那却是给你的生命带来许多痛苦和难以容忍的悲伤。
想一想,如果你是玫瑰,那么你是花还是它的枝干?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盛放的玫瑰,才会那般执着地讨厌那些扎得人很疼的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