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读《人间失格》,读到这么一段对话:
“我想,一辈子做个钓鱼人,像个白痴一样生活。”
“你做不到的,你太容易理解鱼的心情。”
作为一个敏感的人类,我过于强大的共情能力仿佛一把放大镜,放大了周遭环境,也放大了我们自己,让一切都变得好像和自己有关
旁人多看我一眼,我会担心他们是不是讨厌我;
旁人说话声音大一点,我会害怕他们是不是针对我;
旁人心情不好,我会猜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人不快……
这样的猜测,时常令我惶恐不安,也时常令我身边的人感到无形的压力。
我曾经一度很羡慕那些拥有“钝感力”的人,觉得敏感真是一个大麻烦,觉得敏感的自己好讨厌。
直到有一天,跟一个几年未见的朋友吃饭,因为她清楚地记得我常去的饭店、爱点的菜,甚至是蘸料的配比,我感动得一塌糊涂,那顿饭吃得无比幸福。
我记得,她看着我一脸满足的模样感叹了一句:“能被一点小事打动,你的心真的好细腻哦!”语气里不无羡慕。
我愣住了,原来敏感带给我的这些触手可及的幸福,都被我忽视掉了啊。原来被我“嫌弃”的敏感性格,也是别人拥有不了的天赋。
敏感如我们,是透过一种滤镜看这个世界的:在这个滤镜的作用下,我们看到的世界有着更高的对比度和更高的饱和度。因此,我们一直是用一种更生动、更激烈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世界。
「今天我又敏感了」,那又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