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早上给我发了个视频,说看完人家的故事,自己又相信爱情了。
女孩子总是容易被打动,电视剧里的桥段,小说里的描绘,都让她们共情落泪,在心里期许有一天能够遇见一个带来这般感动的人。
而一旦回归了现实,见多了爱情里的疲惫与撕扯,大家对感动的坚信不疑又会通通不见。
多少人来来回回地在心里想过无数遍有关爱情的模样,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阿昆在大学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他觉得对方简直就是他的理想型。虽然对方一开始就跟他说,他们之间不可能,但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守得云开见月明。
七夕的染花、圣诞的雪人、甚至端午的粽子,他总是很用心地营造一些惊喜。直到有一天,女孩长跑测试,阿昆跟着她一边跑一边加油打气。那天,他终于等到了那句 " 我们在一起试试吧 " 。
恋爱中的阿昆更加认真和无微不至,可即便用心到了早晨的三明治和晚餐的酸奶。感情的蜜月期还是很快就过去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友开始有意无意地制造矛盾与他分开。
从最开始的欣喜若狂到最后识相地不再联系,阿昆在感情走到尽头的时刻感受到了爱情的无可奈何。
他不明白,爱情不是靠偶发的情绪来维系的,委身于感动的爱情,注定不会停留太久。飞蛾扑火和奋不顾身确实让人动容,但终究只能算一场自我感动的戏码而已。
并不是因为你温柔、善良、细心,因为你做的事情让人感动别人就一定会爱你。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为了一段感情,而丢掉自己。
大家总说,爱情是要追来的。可我见到的很多相爱的人,身上都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磁场。即便处在这世界上最远的端点,最不相干的平行世界里,有一天也会被这种力量带到一起。
有个朋友,是一个有些书呆子气的男生。如果说他能比身边的好朋友更早地碰上爱情,我们是万万不会相信的,但事情确实就是这样发展的。
他和女友是在去台湾高校交流的活动中认识的,两个人都喜欢文学又都喜欢摇滚,喜欢美剧也爱徒步。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两个人又一起在北京读了博士,用他的话说,好像没有什么太多戏剧化的故事,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两个人就自然地在一起了。
生活里,他们谈论着彼此的实验、调研,探讨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规范的不足,连吐槽也夹杂着让人听不懂的名词。即便是谈论起通俗的买房子结婚的话题,最后也都能跑到土地规划和城乡建设的落脚上来。
他俩说什么,都有些高级知识分子知识竞赛的感觉。两个人你来我往,旗鼓相当,都有些不服输的傲娇。
其实爱情不就是这样吗,一个人愿意跟你在一起,往往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此刻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就自然能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爱他,势均力敌,水到渠成。
感动从一开始,就意味着不平等和不自由,而爱情是需要平等和自由的。感动是单方的沉醉,而爱情是双方的共修。感动是一个人没有底线地无私,而爱情要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自我。
人们说爱一个人,不仅要爱他的优点,也要包容他的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把自己所有的棱角都收藏起来,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包容对方的一切。
这样的爱卑微入尘不会让对方感到重量,这样的爱除了感动就只剩下一地鸡毛。
爱一个人,也从来不是因为任何单一的理由。我爱你,是因为你恰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恰好这样的漂亮,这样的温柔,这样的单纯。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你,让我着迷,让我心生欢喜。
爱不是靠感动,而是靠吸引。就像舒婷在《致橡树》里写: " 我如果爱你,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在一起。 "
你看周恩来和邓颖超,你看王小波和李银河,那些让人心驰神往的爱情里,是你很好,我也不差。我们要做的,就是朝着一个更好的可能努力,或早或晚,那个命中注定的人都会降临。